专精

要在自己喜欢的方向去专精,专精的本质就是:通过极致的"慢" 和"专注", 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积攒出能瞬间破解,别人没有的穿透力
比如
哲学 : 哲学史那么大,全研究,可能就是个知道分子,但如果"专精于 xxx的哲学" ,并且能把它讲透,那就是这个领域的神
编程 : 数据库优化,别人只会增删改查,如果能把一个10s 优化到0.1秒,凭借这一点,成为所有技术团队里的大神
硬件 : 器件选型,别人只会看参数,如果能根据成本,性能,功耗,供应链,甚至国际形式,能选出让公司产品即好又便宜还不断货
的器件,那就是公司的国宝

钻透一个点 =捅破一层天
死磕数据库优化这个点时,会遇到:
性能问题,逼着去看底层原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得去学习操作系统,网络,数据结构等等

所有知识在底层都是互通的

别人只会说,我会编程,而我说的是:我是数据库优化专家,专门解决千万级别并发下的性能瓶颈和索引设计,这感觉不一样
讲价权:遇到相关问题,公司只能找我,因为我最懂,价格我说了算
话语权:这表不能这么设计,没人敢反驳,因为权威,专精
不可替代: 替代一个通用程序员很容易,找一个专门解决特定核心难题的专家,难于青天

“啥都会”的人一抓一大把,一毛钱一斤。但“一招鲜,吃遍天”的专家,永远是稀缺资源,是被人抢着要的宝贝

专精,不是无奈的选择,是高手最凶狠、最聪明的打法。
它让你从“很便宜”变得“很值钱”,从“可以选择工作”到“被工作选择”

高手,都是通过极端,达到通达,先成为一口深不见底的井,自然能映照出整个天空

结合慢就是快
假如想在哲学这个大海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一辈子只能浮在表面
但如果专精于xxx方向(王阳明的心学) 甚至只研究"知行合一"这个命题,就能把所有的慢工夫都用在这个点上,
读透所有相关著作,研究所有解读,在生活中反复实践体会。在这个小点上,成了绝对权威
这就叫,在一个点上慢炖,炖出的是一锅十全十补的高汤

结合活在当下
面对整个编程时,会焦虑,不知道下一步学啥
而当目标越具体,"成为数据库索引优化专家"时,当下要做什么就无比清晰,你就是研究这个算法,测试那个参数,都非常容易沉浸进去
目标越小,越具体,当下越清晰,越容易投入

例子:
编程
杂家: 会前端,后端,运维,数据库,但遇到高并发,数据库查询慢成够,不知所措
专家: 别人搞不定的SQL慢查询,一眼执行就知道病根在哪里。调一下索引,改一下配置,性能瞬间飙升,在公司里成了没人能替代的定海神针
硬件
杂家: 啥芯片都听说过,真让他为新产品选个关键传感器,不敢拍板
专家:对某一类器件的性能,功耗,成本,供应链,停产周期都了如指掌,用最低成本选出最稳定可靠的方案

这个社会,为"知道一点"的人付费很低,因为可替代性太强了
但会为"解决特定难题"的人支付极高的溢价

一种是杂工/活百度:啥都知道一点,哪家外卖好吃,最近什么电影火,会为这种信息感谢他,但不会支付很多钱,因为能替代的人/渠道太多了(朋友,同事,上网等等)
心脏外科医生:不懂怎么推荐电影,但当心脏血管堵了,命悬一线,这个时候,他解决了"要死了"这种特定难题,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医生"

知道一点 : 感冒了要喝水,这个知识有用,但不值钱,因为谁都知道
解决特定难题: "研发出某种药" 能力极度稀缺,能救人,价值连城

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取决于有多博学,而取决于解决问题有多关键,多困难,以及有多少人能解决它,越不可替代,溢价越高

posted @ 2025-11-27 20:48  生活的哲学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