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网络
15.1 连网
1.在计算机刚刚出现的时期,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主要靠的是物理电线或电缆实现的。但如今的连接是直接通过无线电波或信号传导数据,也被称为无线连接。网络不是由物理连接定义的,而是由通信能力定义的。
2.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数据传输率,也被称为网络的带宽,是数据从网络的一个地址传输到另一个地址的速率。
3.网络协议是说明两个事物如何交互的一组规则(处理数据格式化等)。
15.2 网络的类型
1.连接较小地域范围内的少量计算机的网络叫做局域网(LAN);并且有环形拓扑、星型拓扑、总线拓扑,其中的优势各有不同。但如今一般都是用来覆盖以总线拓扑为主。
2.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的网络叫做广域网(WAN),其中各个局域网之间会有一个特殊的节点被称为网关,用来处理这两个局域网之间的通信。而我们熟知的因特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3.用来覆盖校园或者整个城市的网络被称为城域网(MAN)。
4.现在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笔记本都是无线设备,如果我们要上网,那就需要连上一个与其他网络节点相连的节点,被称作无线接入点。
5.蓝牙是短距离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
15.3 Internet连接
1.Internet骨干网是承载Internet通信的一组高速网络(说白了,不是我们能使用得到的)。
2.Internet服务(ISP)提供商是给其他公司提供网络访问的公司,如移动,联通,电信。
3.以前是网络连接是通过电话调制解调器,现在最流行的就是线缆调制解调器。
4.在网络数据传输中,数据被分割成大小固定、有编号“包”。数据开始传输前,信息被拆分成若干个包,传输到接收端时,再被组合成完整的信息,这被称为包交换的网络通信技术
5.中继器是在网络通信的线路上加强和传播信号的设备
6.路由器是指导包上最终的接收端传递的网络设备
15.4 开放式系统与协议
1.因为不同的网络运营商自己的专有系统,导致了网络通信过程有会产生差异。如今,我们对于网络通信的互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际组织建立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来简化网络技术的开发
2.以太网是我们最常见最普通的网络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是建立在网际协议(IP)之上的。TCP负责把信息分割成诺干个包,IP负责传递包到接收端,再有TCP把包重新组合起来。
3.UDP是TCP的替代品,各有优势。TCP/IP是一组支持低层网络通信的协议和程序,其中还有还有一个工具叫做跟踪路由程序,用于展示包在到达接收端所经过的路线。
4.防火墙是保护网络的特殊网关,他可以通过过滤来阻挡具有病毒或者恶意的网络访问。
15.5 网络地址
1.网络软件一般要把主机名翻译成对应的IP地址,这样有利于网络使用。IPv4协议地址长32位,大约有40亿左右的地址,但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已经不够用了。如今出现了IPv6有128个地址(8个组别的16位地址)
2.主机名为计算机名加上域名构成的,是唯一的。计算机名可以重复。
3.域名系统(DNS)是将主机名翻译成IP地址的系统
十六章 万维网
16.1万维网的组成
1.万维网是信息和用于访问信息的网络软件的基础设施。Web网页是包含和引用各种不同数据的文档。网站就由多个Web网页组成的。Web服务器是用来响应客户请求的计算机,WEB浏览器就是我们熟知的Google,Firefox等等。WEB地址是统一资源定位符的核心部分。
2.cookie是基于Web的一种技术,它增强了Web的实用性,可以用来统计访问改网站的计算机主机名以及访问的内容,访问的时间,如今被运用到了大数据之中。
3.Web网页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层叠样式表(CSS)创建而成的。HTML标签用来显示信息是什么,而CSS用来定义如何显示信息如文本居中,背景色等等。
16.2HTML和CSS的基本元素
1.<title>和</title>之间的文本将在页面显示时出现在Web浏览器的标题栏中。
2.<p>用来表示段落标记。
3.标记<hr>是在页面中插入一条水平线
4.h1、h2、h3、h4等用来表示大小标题,如Markdown中的#一样
16.3 交互式网页
1.HTML出现的Web网页形式都是静态的,随着人们对于浏览的要求提高时,便出现了交互式网页,交互式网页可以引进视频和动图
2.Java服务器页是嵌入了JSP小脚本的Web页。
16.4可拓展标记语言(XML)
1.XML循序Web网页的创建者定义自己的标记集合
2.可拓展样式表语言(XSL)定义XML文档转换为其他格式之间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