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会议
- 设想和目标
目标清晰度:系统目标明确(实现图书数字化管理、自助借还、智能推荐),但初期对“智慧”的定义模糊(如智能推荐算法的具体指标未量化)。
用户场景:典型用户(学生、图书管理员)描述清晰,但忽略了管理员年龄差异对UI易用性的影响。
计划时间:需求分析阶段时间充足,但市场竞品调研不足,导致部分功能重复开发。
目标达成:核心功能完成度达95%,但用户对“智能推荐准确率”的满意度低于预期(仅60% vs 预期80%)。
改进方向:
提前定义可量化的“智慧”指标(如推荐准确率≥85%);
增加多年龄层用户调研。
- 计划
任务完成度:90%计划任务完成。未完成部分为“数据可视化大屏”(因技术选型延迟)。
低价值任务:过度设计读者社交功能(用户反馈需求极低)。
交付件标准:任务均有明确交付物,但部分接口文档验收标准模糊。
计划执行:前期严格按计划,后期因需求变更频繁偏移。
缓冲区设置:预留10%时间缓冲,但被用于修复紧急Bug而非应对变更。
改进方向:
砍掉低优先级功能;
明确文档验收标准;
缓冲区增加至15%。
- 资源
资源充足性:测试资源不足(仅1人负责全系统测试),硬件资源充足。
估算精度:开发时间估算偏差±20%,但UI设计时间低估50%(因未考虑多次返工)。
资源分配:组长刘晋宇兼任开发与协调,效率低下;部分前端任务未交给更专业的成员马瑞鑫。
改进方向:
引入三点估算法(乐观/悲观/最可能);
外包复杂UI设计;
明确分工避免兼任。
- 变更管理
变更通知:需求变更通过企业微信群同步,但部分成员遗漏关键信息。
优先级决策:采用“MoSCoW法则”(Must/Should/Could/Won't),但“Could”类需求常被误判为“Must”。
出口条件:发布标准明确(测试覆盖率≥80%,无严重Bug),但未定义性能指标(如并发支持)。
应急能力:成员能快速处理Bug,但面对需求变更缺乏预判。
改进方向:
变更需经全员确认回执;
增加性能验收标准;
建立变更影响评估表。
- 设计/实现
设计阶段:架构由成员刘天宇在需求分析后设计,时机合理但缺乏团队评审。
模糊问题:RFID标签识别率争议,最终通过原型测试解决。
工具应用:
采用单元测试(覆盖率70%);
未用TDD,导致部分模块返工率高。
Bug分布:
图书推荐模块Bug占比40%(因算法逻辑未覆盖边缘场景);
发布后发现借阅超期计费错误(需求理解偏差)。
代码复审:执行严格,但未检查算法健壮性。
改进方向:
关键设计需团队评审;
核心模块采用TDD;
增加边界测试用例。
- 测试/发布
测试计划:有测试计划,但性能测试仅覆盖单机环境。
验收测试:客户参与验收,但反馈周期过长(5天)。
测试工具:使用Jmeter进行压力测试,未引入自动化UI测试工具。
效能跟踪:监控了系统响应时间,未跟踪推荐算法准确率。
发布问题:上线首日因并发访问崩溃(未模拟真实场景压力测试)。
改进方向:
增加分布式压力测试;
搭建自动化UI测试;
定义关键效能指标看板。
- 团队状态
CMMI等级:规范级(Level 3)
有稳定流程,但量化管理不足。
团队阶段:从磨合期转向规范期
成员协作顺畅,但创新主动性不足。
里程碑改进:
代码规范性提升(ESLint引入);
每日站会效率提高。
最需改进:需求变更响应机制(当前被动接收,应增加预判分析)。
核心经验总结
若能重来,团队将聚焦三点:
需求锚定:通过用户故事地图明确核心功能边界,拒绝镀金需求。
质量左移:关键模块采用TDD,开发阶段嵌入性能测试。
变更防御:建立“影响-成本”评估模型,预留应急资源池。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