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HCIA-网络层包结构

  • 网络层 关心-->转发 IPV4协议 IPV6协议
  • 寻址 转发 标识位置 IPV6: 86DD
  • MAC定位局部
  • 网络定位全局
  • 对于上层数据如果过大,网络层可以分组,实现分组转发
  • 环路:发送了一个数据 我又接收到了这个数据

 

 

   

  • 4个:IP的标识参数
  • 4个:IP的分片参数
  • 4个:IP的辅助参数

   

   

  • 0-31=32bit 4Byte 基本长度4*5=20B 可选长度:0-40B IP报头 20+40=60B
  • 逻辑电路组成 0-->断电 1-->通电 ---> 0 不取值 1取值
  • IPV4报头 最小是20B 最大是60B 20B-60B
  • 8 4 2 1

1.版本:

  • 代表该报文是V4的封装还是V6的封装 0100-v4 0110-v6 |4b|

2.首部长度:

  • 具体IP报头多长 0101 =5|首部长度代表| 4B单位 5*4=20 B |1010-->10 10*4=40B|1111->15 15*4=60 B| |4b|

IP报头的长度=数据换算的十进制*4B|固定单位|

3.DSF区分服务|TOS|-->服务类型:

  • IE-->QOS TOS字段进行不同优先级的设置 QOS联动 |8b|

4.总长度:

  • 代表的上层数据的长度[加上我的IP报头本身] 总长度减去IP报头长度=上层的数据长度 |16b|

5.ID<标识>

  • 分片的标识 如果上层数据进行了分片 此时每一个分片中都会携带该ID号,相同的分组ID号都是一样的。|16b|
  • DF=0才有意义 允许分片的时候 ID才会有意义

6.flags<标志位>:

  • x x x |3b|
  • 1bit : resv=0 |永远都是0|
  • 2bit:DontF-->不分片位 :某个数据不允许分片 则置为1 允许分片,则为0-
  • 3bit:MoreF-->更多分片--> 代表接下来是否还有分片的报文 置1=还有 置0=没有 |结束|

7.片偏移:

  • 分片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相对位置 片偏移单位固定是8B 最大:1500 |分组| |13b|

8.生存时间:

  • TTL 代表数据能够在网络中传递多远 最大为255 一旦为0则数据就会丢弃|8b||天然防环| 厂商可以定义的|

9.协议:

  • protocol:协议 代表的也是上层的协议 传输层 --> TCP|6| UDP|17| |8b|

10.首部校验和:

  • IP报头某些字段他的完整性 --> |二进制补码求和| E2-->计算 -->FCS TTL-->不参与|16b|
posted @ 2021-08-09 23:56  天下何人不通共  阅读(64)  评论(0)    收藏  举报
HTML
14115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