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ful API 初探

1. 什么是Restful?

Restful是一种架构设计风格,提供了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而不是架构,而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 Restful架构或服务。

主要的设计原则:

  •  资源与URI
  •  统一资源接口(HTTP方法如GET,PUT和POST)
  •  资源的表述
  •  资源的链接
  •  状态的转移

总之,RESTful的核心就是后端将资源发布为URI,前端通过URI访问资源,并通过HTTP动词表示要对资源进行的操作。

 

 

2. Richardson的REST成熟度模型

一个WEB服务有多么的“RESTful”,最有名的就是《RESTful Web Services》的合著者Leonard Richardson提出的REST成熟度模型,简称 Richardson成熟度模型!

第0级:使用HTTP作为传输方式;一个URI,一个HTTP方法
SOAP、XML-RPM都属于这一级别,仅是来回传送"Plain Old XML"(POX)。即使没有显式调用RPC接口(SOAP、XML-RPM),通常会调用服务器端的一个处理过程。一个接口会有一个端点,文档的内容会被解析用还判断所要调用的处理过程及其参数。这种做法相当于把 HTTP 这个应用层协议降级为传输层协议用。HTTP 头和有效载荷是完全隔离的,HTTP 头只用于保证传输,不涉及业务逻辑;有效载荷包含全部业务逻辑,因此 API 可以无视 HTTP 头中的任何信息。

 

第1级:引入了资源的概念,每个资源有对应的标识符和表达;多个URI,一个HTTP方法
这些资源仍是被“GETful”接口操作而不是HTTP动词,服务基本上只提供操作这些资源。例如:

1 GET http://example.com/app/createUser
2 GET http://example.com/app/getUser?id=123
3 GET http://example.com/app/changeUser?id=123&field=value
4 GET http://example.com/app/deleteUser?id=123

 

第2级:根据语义使用HTTP动词,适当处理HTTP响应状态码;多个URI,多个HTTP方法
在这一级别,资源名称为基URI的一部分,而不是查询参数。

1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2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3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4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5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6 HEAD:获取资源的元数据。
7 OPTIONS:获取信息,关于资源的哪些属性是客户端可以改变的。

 

第3级:使用超媒体作为应用状态引擎(HATEOAS);多个URI,多个HTTP方法
特别注意,这里是超媒体(hypermedia),超媒体概念是包括超文本的。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多媒体(multimedia),以及什么是超文本(hypertext)。其中超文本特有的优势是拥有超链接(hyperlink)。如果我们把超链接引入到多媒体当中去,那就得到了超媒体,因此关键角色还是超链接。使用超媒体作为应用引擎状态,意思是应用引擎的状态变更由客户端访问不同的超媒体资源驱动。

 

 

3、URL设计

3.1 动词 + 宾语

RESTful 的核心思想就是,客户端发出的数据操作指令都是"动词 + 宾语"的结构。比如,GET/articles这个命令,GET是动词,/articles是宾语。
动词通常就是五种 HTTP 方法,对应 CRUD 操作。
根据 HTTP 规范,动词一律大写。
 1 GET:   读取(Read)
 2 POST:  新建(Create)
 3 PUT:   更新(Update)
 4 PATCH: 更新(Update),通常是部分更新
 5 DELETE:删除(Delete)

 

3.2 动词的覆盖

有些客户端只能使用GETPOST这两种方法。服务器必须接受POST模拟其他三个方法(PUTPATCHDELETE)。

这时,客户端发出的 HTTP 请求,要加上X-HTTP-Method-Override属性,告诉服务器应该使用哪一个动词,覆盖POST方法。

1  POST /api/Person/4 HTTP/1.1  
2  X-HTTP-Method-Override: PUT

上面代码中,X-HTTP-Method-Override指定本次请求的方法是PUT,而不是POST

 

3.3 宾语必须是名词

宾语就是 API 的 URL,是 HTTP 动词作用的对象。它应该是名词,不能是动词。比如,/articles这个 URL 就是正确的,而下面的 URL 不是名词,所以都是错误的。 

1 /getAllCars
2 /createNewCar
3 /deleteAllRedCars

 

 

3.4 复数 URL

既然 URL 是名词,那么应该使用复数,还是单数?

这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常见的操作是读取一个集合,比如GET /articles(读取所有文章),这里明显应该是复数。

为了统一起见,建议都使用复数 URL,比如GET /articles/2要好于GET /article/2

 

3.5 避免多级 URL

常见的情况是,资源需要多级分类,因此很容易写出多级的 URL,比如获取某个作者的某一类文章。 

GET /authors/12/categories/2 

这种 URL 不利于扩展,语义也不明确,往往要想一会,才能明白含义。

 

更好的做法是,除了第一级,其他级别都用查询字符串表达。 

GET /authors/12?categories=2

下面是另一个例子,查询已发布的文章。你可能会设计成下面的 URL。 

GET /articles/published

查询字符串的写法明显更好。 

GET /articles?published=true

 

 

4、状态码

4.1 状态码必须精确

客户端的每一次请求,服务器都必须给出回应。回应包括 HTTP 状态码和数据两部分。

HTTP 状态码就是一个三位数,分成五个类别。 

1xx:相关信息
2xx:操作成功
3xx:重定向
4xx:客户端错误
5xx:服务器错误

这五大类总共包含100多种状态码,覆盖了绝大部分可能遇到的情况。每一种状态码都有标准的(或者约定的)解释,客户端只需查看状态码,就可以判断出发生了什么情况,所以服务器应该返回尽可能精确的状态码。

API 不需要1xx状态码,下面介绍其他四类状态码的精确含义。

 

4.2 2xx 状态码

200状态码表示操作成功,但是不同的方法可以返回更精确的状态码。

  • GET: 200 OK
  • POST: 201 Created
  • PUT: 200 OK
  • PATCH: 200 OK
  • DELETE: 204 No Content

上面代码中,POST返回201状态码,表示生成了新的资源;DELETE返回204状态码,表示资源已经不存在。

此外,202 Accepted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已经收到请求,但还未进行处理,会在未来再处理,通常用于异步操作。下面是一个例子。


HTTP/1.1 202 Accepted
{
  "task": {
    "href": "/api/company/job-management/jobs/2130040",
    "id": "2130040"
  }
}

4.3 3xx 状态码

API 用不到301状态码(永久重定向)和302状态码(暂时重定向,307也是这个含义),因为它们可以由应用级别返回,浏览器会直接跳转,API 级别可以不考虑这两种情况。

API 用到的3xx状态码,主要是303 See Other,表示参考另一个 URL。它与302307的含义一样,也是"暂时重定向",区别在于302307用于GET请求,而303用于POSTPUTDELETE请求。收到303以后,浏览器不会自动跳转,而会让用户自己决定下一步怎么办。下面是一个例子。


HTTP/1.1 303 See Other
Location: /api/orders/12345

4.4 4xx 状态码

4xx状态码表示客户端错误,主要有下面几种。

400 Bad Request:服务器不理解客户端的请求,未做任何处理。

401 Unauthorized:用户未提供身份验证凭据,或者没有通过身份验证。

403 Forbidden:用户通过了身份验证,但是不具有访问资源所需的权限。

404 Not Found:所请求的资源不存在,或不可用。

405 Method Not Allowed:用户已经通过身份验证,但是所用的 HTTP 方法不在他的权限之内。

410 Gone:所请求的资源已从这个地址转移,不再可用。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客户端要求的返回格式不支持。比如,API 只能返回 JSON 格式,但是客户端要求返回 XML 格式。

422 Unprocessable Entity :客户端上传的附件无法处理,导致请求失败。

429 Too Many Requests:客户端的请求次数超过限额。

 

4.5 5xx 状态码

5xx状态码表示服务端错误。一般来说,API 不会向用户透露服务器的详细信息,所以只要两个状态码就够了。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客户端请求有效,服务器处理时发生了意外。

503 Service Unavailable: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一般用于网站维护状态。

 

 

5、服务器回应

5.1 不要返回纯本文

API 返回的数据格式,不应该是纯文本,而应该是一个 JSON 对象,因为这样才能返回标准的结构化数据。所以,服务器回应的 HTTP 头的Content-Type属性要设为application/json

客户端请求时,也要明确告诉服务器,可以接受 JSON 格式,即请求的 HTTP 头的ACCEPT属性也要设成application/json。下面是一个例子。


GET /orders/2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json

5.2 发生错误时,不要返回 200 状态码

有一种不恰当的做法是,即使发生错误,也返回200状态码,把错误信息放在数据体里面,就像下面这样。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status": "failure",
  "data": {
    "error": "Expected at least two items in list."
  }
}

上面代码中,解析数据体以后,才能得知操作失败。

这张做法实际上取消了状态码,这是完全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状态码反映发生的错误,具体的错误信息放在数据体里面返回。下面是一个例子。


HTTP/1.1 400 Bad Reques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error": "Invalid payoad.",
  "detail": {
     "surname": "This field is required."
  }
}

5.3 提供链接

API 的使用者未必知道,URL 是怎么设计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在回应中,给出相关链接,便于下一步操作。这样的话,用户只要记住一个 URL,就可以发现其他的 URL。这种方法叫做 HATEOAS。

举例来说,GitHub 的 API 都在 api.github.com 这个域名。访问它,就可以得到其他 URL。


{
  ...
  "feeds_url": "https://api.github.com/feeds",
  "followers_url": "https://api.github.com/user/followers",
  "following_url": "https://api.github.com/user/following{/target}",
  "gists_url": "https://api.github.com/gists{/gist_id}",
  "hub_url": "https://api.github.com/hub",
  ...
}

上面的回应中,挑一个 URL 访问,又可以得到别的 URL。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记住 URL 设计,只要从 api.github.com 一步步查找就可以了。

HATEOAS 的格式没有统一规定,上面例子中,GitHub 将它们与其他属性放在一起。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将相关链接与其他属性分开。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status": "In progress",
   "links": {[
    { "rel":"cancel", "method": "delete", "href":"/api/status/12345" } ,
    { "rel":"edit", "method": "put", "href":"/api/status/12345" }
  ]}
}

 

 

 

6、扩展

1、什么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全称:面向服务的架构。

通俗点来讲,SOA提倡将不同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封装成“服务”并宿主起来,通常以接口和契约的形式暴露并提供给外界应用访问(通过交换消息),达到不同系统可重用的目的。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能将不同的服务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服务是SOA的基石

 

2、微服务和SOA的区别

微服务是SOA架构演进的结果。两者说到底都是对外提供接口的一种架构设计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复杂的平台、业务的出现,导致SOA架构向更细粒度、更通过化程度发展,就成了所谓的微服务了。

总之,微服务是SOA发展出来的产物,它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细粒度的SOA实现方式。

SOA与微服务的区别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  微服务相比于SOA更加精细,微服务更多的以独立的进程的方式存在,互相之间并无影响;
  2.  微服务提供的接口方式更加通用化,例如HTTP RESTful方式,各种终端都可以调用,无关语言、平台限制;
  3.  微服务更倾向于分布式去中心化的部署方式,在互联网业务场景下更适合。

为什么要使用微服务?

技术为业务而生,架构也为业务而出现,当然SOA和微服务也是因为业务的发展而出现。出现SOA和微服务框架与业务的发展、平台的壮大密不可分,下面借用dubbo的网站架构发展图和说明:

阿里P8架构师谈:Restful、SOAP、RPC、SOA、微服务之间的区别
  •  单一应用架构
  •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只需一个应用,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一起,以减少部署节点和成本。
  •  此时,用于简化增删改查工作量的 数据访问框架(ORM) 是关键。
  •  垂直应用架构
  •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一应用增加机器带来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将应用拆成互不相干的几个应用,以提升效率。
  •  此时,用于加速前端页面开发的 Web框架(MVC) 是关键。
  •  分布式服务架构
  •  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逐渐形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  此时,用于提高业务复用及整合的 分布式服务框架(RPC) 是关键。
  •  流动计算架构
  •  当服务越来越多,容量的评估,小服务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时需增加一个调度中心基于访问压力实时管理集群容量,提高集群利用率。
  •  此时,用于提高机器利用率的 资源调度和治理中心(SOA) 是关键。

平台随着业务的发展从 All in One 环境就可以满足业务需求(以Java来说,可能只是一两个war包就解决了)。

发展到需要拆分多个应用,并且采用MVC的方式分离前后端,加快开发效率;在发展到服务越来越多,不得不将一些核心或共用的服务拆分出来,其实发展到此阶段,如果服务拆分的足够精细,并且独立运行,我觉得就可以将之理解为一个微服务了。

 

 

 

posted @ 2020-03-02 12:27  殇琉璃  阅读(2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