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基础
802.11ac 5GHz WiFi学习笔记
https://github.com/emoacht/ManagedNativeWifi.git
802.11管理方式

工作站扫描
网络参数
BssType(independent,infrastructure或both) 网络类型
BSSID(individaul或broadcast) individaul 特定网络进行扫描 broadcast 扫描允许该工作站加入的所有网络
SSID(network name) 网络名称
ScanType(active或passive) 扫描类型 主动型 和 被动型
ChannelList 信道列表 (与物理层构建有关)
ProbeDelay 主动扫描探测信道延时定时器
MinChannelTime与MaxChannelTime 扫描信道使用的最小与最大时间量
加入网络
进行身份验证
用户选择 或是自动选择
定时器同步
信息比对与交换能力
隐藏式SSID
封闭式网络
不会响应广播型SSID 无法被发现
broadcast 被动帧中没有SSID 不会被被动发现
接入点必须响应那些指定了正确SSID的Probe Request
身份验证
验证网络表明身份的过程
开放系统身份验证
旧式的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破解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结构

无线链路
802.11最初的版本颁布于1997年,其中包含了三种物理层标准:a.跳频(Frequency-Hopping,简称FH)扩频(Spread-Spectrum)无线电物理层。b.直接序列(Direct-Sequence,简称DS)扩频无线电物理层。
c.红外线(Infrared Light,简称IR)物理层。
后来,进一步开放了三种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物理层:
1.802.11a: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物理层。
2.802.11b:高速直接序列(High-Rate Direct Sequence,简称HR/DS或HR/DSSS)物理层。
3.802.11g:增强速率物理层(Extended Rate PHY,简称ERP)。
4.未来的802.11n,俗称多进多出(MIMO)或高吞吐量(High-Throughput)物理层。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