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遇到的几个问题总结
主要是两个业务层面的问题把
一、关于销售额
销售额,简单理解就是卖了多少钱,但是站在业务层面,你发现会存在一些差别。
对于商品,他关心哪些品类、哪些款式贡献了多少销售额、毛利额,以此来进行商品运营决策,比如调价、活动等
对于人资,他关心每个门店、导购做了多少业绩,以及一些薪资的计算逻辑
就是不同的角色,他们关心的维度是不一样的。
就是由此引申出我们的实际业务场景,抖音来客,本地生活板块通过卖券,以此来进行线上引流。
出现的问题即:销售贡献都体现在券上面了,而商品则是以兑换形式售卖出去的。
商品看到的数据就出现问题了,商品折扣率、毛利率明显偏低。
最终解决方案:销售额分摊,对零售小票进行二次分摊,即按零售价占比,把销售额分摊到商品上去;
即设计过程中,需要多维度考虑,不同业务关心的维度是不同的。
二、关于毛利计算
成本随着时间是一直在浮动的,故我们不可能取到绝对正确的数据。
主要是关于折价成本,是影响过去,还是只影响未来,其实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参考成本取值逻辑是有问题的;
第二就是做了很多自动折价逻辑,导致分销价无法体现当前的成本,即需要通过每日加权成本运算,才能够解决。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