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产品管理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七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也是敏捷开发团队管理系列(拟)中的一篇。目的在之前的《Product Servant》一篇中曾经提到,作为产品经理或产品总监,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式来根据市场和用户情况来管理产品的走向,其中前者更倾向于具体的功能,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市场方向的竞争力;前者要求细节,后者要求高度。那么,这两个人到底谁是传统意义上的Product Owner呢?另一个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我们只有一个产品经理,而有20多个开发人员,这一
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六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马与马车夫的故事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比喻。马拉着车向前走,它说:控制车去哪里的是我,我走,车就走;我停,车就停;我转,车就转。马车夫笑了,他说:控制车去哪里的是我,我让车走,车就走;我让车停,车就停;我让车转,车就转。后座的客人笑了,他说:难道你不是以送客人回家为生?当我们成为Product Owner的时候,一个极其危险的旅程开始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几乎没有产品,在开始赢得市场之后,乃至如日中天后,都会走下坡路。
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五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粗估会议是一个较少使用的敏捷实践,但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WhyScrum里边,有两个关于需求的比较头疼的问题。一个是PO不太懂技术,不知道故事大约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为什么PO要知道?因为如果划分的颗粒度不好,会导致有的故事太大或太小;而且如果不知道故事的大小,就比较难大致预测未来的几个迭代能做完哪些故事,版本计划不好做。二个是如果只依赖短暂的Sprint Planning Meeing,往往团队对故事的理解不够
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三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上周在培训做“用户故事的用户建模”练习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一个疑问:这么短的时间里边,能定义好用户群和用户群分类吗?答案是:不能。用户群的规划是产品概念期就应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个产品管理工作,而非需求管理工作。用户群定位这里仅就自己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提出一些简单看法。这些看法与本人在做的产品密切相关,因此在别处可能会不适用,仅作参考。我们整体把用户分为人气用户和付费用户两种。这个与互联网通行的分类方法很接近,相
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二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本文是一篇旧文,原名为《“迭代期内无变更”与敏捷开发产品版本规划》,因符合本系列内容,做相应修改后重新编排发出。迭代期间无变更?支持派说:对,如果经常变,我们怎么开发啊。反对派说:不对,敏捷开发不能上来就确认了需求,要的就是在开发中逐步了解需求,怎么可能不变呢。只在开发层面,这个问题无解。让我们站在产品版本规划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基于商业目标的产品版本规划下个产品版本(或下个迭代)中到底应该有什么功能?最重要的
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一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序言之前的“敏捷开发用户故事系列”已经提到了微观层面的需求管理问题。由于敏捷开发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主要是开发团队及其领导,因此一般较少提及产品的整体规划、商业目标这些内容。本系列汇集了本人在做产品管理的时候的一些心得,以及在与不同企业交流、做互联网软件分析的时候的一些所得,与大家分享。本系列的顺序整体由微观到宏观排序,拟包括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新产品研发,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等话题。
阅读全文
摘要:2011-10-14:新版本已经发布,新增内容6页,增加目录及《敏捷开发用户故事》系列。此版本就是原定10.31才发布的版本,因下半月要参与一本杂志、一本书的编写,所以提前写好免得惦记。本文仅作通知,下载请访问主贴: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部分页面预览:
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是项目经理的商务指南系列中的第三篇。(之一:序言及项目本质,之二:认识责任,之三:认识客户,之四:认识谈判,之五:认识项目进展,之六:认识回款,之七:将项目推向不败之地)被动而弱小的客户客户常常被认为是主动的一方,可以蛮横,强硬地与乙方谈判,但事实其实不是这样。多数甲方的信息中心,尽管也签署过若干项目,但每种软件,却都只有一次机会立项;这和我们乙方能同时给多个甲方开发相同的软件比,信息不可谓不闭塞,经验不可谓不缺乏;乙方可谓知己知彼,既懂业务又懂开发还懂成本,而对方经常只知道预算(其实他们连应该预算多少都不知道);最致命的一点是,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开发进展对甲方几乎完全不透明,令其凭空生出
阅读全文
摘要:今天参加MPD2011深圳站,听到最重要的乃是徐锋老师课上的一些内容,本来有一个很长的笔记,但是其实里边不过关是只言片语的摘抄,形成不了章句,干脆把一些重要观点摘录于此。徐锋老师是做投资的,不是顺便聊聊这个话题,对业务模式和需求收集模式的评价,是他们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依据,因此下面的内容是他们实际工作中真正要用得到的,所以很宝贵。1. 当尝试使用技术手段解决某个实际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业务圈和技术圈人群的重合性,存在需求的人,是否在使用这种技术比如:“妈妈”们肯定很关心如何育儿,以及幼儿教育,所以开一个相关网站好不好呢?结论是要如果10年前开,不好,因为那时候的妈妈差不多都是19
阅读全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