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绩效管理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般若敏捷系列的第五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之九)除了上篇开头中提到的四个问题(“拥抱客户价值,拥抱变化”,开发与测试的融合,团队合作,协作重于流程),其实敏捷开发中还有很多实践,都是从模糊利益和绩效界限的角度出发得到的,比如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两者甚至模糊了长期和短期利益的边界。依然如前文所说,这里指的不是敏捷开发发明了两者,而是说敏捷开发将两者当作根本大法来对待。无轮回观的享乐主义在无信仰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很容易滋生享乐主义。人们因而很难理解有信仰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人把巨额资产裸捐,而保持过着简朴的生活,以换取“天堂的生活”或“来生的幸福”。这种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11-18 11:28 Java EE 阅读(73)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敏捷开发产品管理系列的第三篇。(序言及设立迭代目标,产品版本规划,产品用户群规划,新产品研发,预估会议,Product Servant,Product Owner团队,产品线管理)上周在培训做“用户故事的用户建模”练习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一个疑问:这么短的时间里边,能定义好用户群和用户群分类吗?答案是:不能。用户群的规划是产品概念期就应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个产品管理工作,而非需求管理工作。用户群定位这里仅就自己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提出一些简单看法。这些看法与本人在做的产品密切相关,因此在别处可能会不适用,仅作参考。我们整体把用户分为人气用户和付费用户两种。这个与互联网通行的分类方法很接近,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10-30 22:10 Java EE 阅读(119)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件做通知,下载链接/版本记录/讨论请前往主贴: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更新时间:2011-09-12 16:18更新内容:新增两页“敏捷绩效管理”。另有一些页面已经做好,但更接近“松结对编程”的内容,将在下一发布日期发布。下一发布日期为2011-10-3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2 16:31 Java EE 阅读(106)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七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续前文……功能点估算第一级简化上次说到只用数据+操作就能准确计算规模,听起来够简单了,但其实还不够。谁能在刚拿出2页纸的需求文档时(假设昨天老板在酒桌上刚从客户那记下来的),就猜出有多少个操作?而且还不遗漏?增删改查好猜,“加入角色”就不好猜了。NESMA早就遇到过这个问题了,他们这么解决:通过统计发现每个数据差不多有7个操作,所以刚才咱们找出了3个数据,那么:3个 × (数据7 + 操作4×7个操作) = 3 × 35 = 105,嘿,把角色和权限的操作问题也给解决了,不用猜了。如果有几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6 23:32 Java EE 阅读(315)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六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直接估天数或用故事点估天数,都很“程序员”。如果在项目的甚早期,面临与客户相关的报价问题,或高层领导要统计公司绩效并想进行项目乃至行业间的比较,这两种方法都很难使用。敏捷开发内部之所以没有进化出来能做项目间比较、行业间比较、用于早期报价的估算方法,是因为敏捷的发明者和后来的实践者多数都不管这些事情。而这三样事情,比天数、故事点,在老板眼中更接近生产率绩效。这时候就需要功能点估算。 功能点估算由来功能点估算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每100个懂敏捷的人中,可能才有1个懂CMMI;而懂CMMI的人中,可能才有100个懂功能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6 23:27 Java EE 阅读(417)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五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度量敏捷开发的生产率一直是个难题,确切说度量任何开发方法的生产率都是一个难题,但它实际上有答案,这个答案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度量敏捷生产率的目的真正难以回答的是度量生产率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是考核绩效,发奖金。根据上一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完全是行不通的:客户并不购买我们的生产率,生产率高也并不能证明产品或项目盈利,应该为团队设立外部目标,否则很可能得到一个生产率很高,但是实际上很烂产品——质量上或易用性上很差,抑或其他想象不到但一定遇到的原因。这是我们说为什么用外部目标而非内部目标考核团队的原因。或许又有人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6 14:23 Java EE 阅读(299)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最近在看德鲁克的书,发现其中很明确地写着“企业的绩效只存在于外部,而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的概念和说法,下面结合敏捷开发团队的绩效考核展开谈谈。敏捷开发有很多“外向型”思维,比如:关注客户价值,认为可交付的产品才是真正能表征工作进展的因素等等,但尚未直接与目标管理接轨。外向性思维可以防止部门间壁垒或踢皮球,而转而共同讨论对外交付价值,从下面的对比可以看出这点。“内向型”绩效及其导向进度:“各阶段按时完成率”会导致分析和设计人员草草结束工作,而将大量不确定工作推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则如法炮制,把延期踢给测试人员。质量:“千行代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3 22:26 Java EE 阅读(276)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三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如果有10个程序员,笔者相信至少有9个是勤奋的。但是如果有一个10人的程序员团队,其中1个人不是勤奋的,而且仍然拿到与其他人完全相同的报酬——大家猜这个团队会以90%的生产率运行,还是更低的生产率?不管大家信不信,我是相信后者的。这个是敏捷开发中对个体管理的出发点,并非我们看到有人在白拿老板的钱而要劫贫济富,而是要打造一个共进退的团队。本文的部分内容在之前的若干博文中提到过,因符合本系列的内容,在此处从另外一个角度加以说明。领导压力领导压力指那种直接由领导监督产生的压力,在“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时代或企业非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1 12:31 Java EE 阅读(1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团队管理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各式各样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因为工作原因在过去16年里与100多家企业的团队或团队领导者有较为深入的交流,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很多相关的内容,下面做一个总结。不过受个人经历所限,这不是一个客观的全面的总结,而是带有本人的角度和主张,仅供参考。中医治病的原理中医和西医看待疾病的角度差别很大。中医受到当年条件所限,并不知道致病的原因是细菌、病毒还是其他什么。由于没有显而易见的敌人,中医采取的策略是扶正去邪,就是让让人体自身加强,从而自然地消灭”邪气“。比如中耳炎,西医的解释是:“多由感冒引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1 10:16 Java EE 阅读(159)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绩效管理的第一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敏捷开发绩效管理”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敏捷开发本身不想涉及绩效管理,这就像“C++绩效管理”的搭配差不多。但是人们选择敏捷开发作为管理方法是有原因的:更高的交付保障,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质量……这和人们选择C++(而不是C)的原因还是很接近的:都是为了更高的绩效。在下面的所有文章中,“敏捷开发绩效管理”都将不再是“敏捷开发中如何做绩效管理”,而是“如何利用敏捷开发提高绩效”。何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常常被片面理解为绩效考核,即如何确定个人的绩效,如何提工资和发奖金的问题。实际上绩效管理还包含制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制定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21 08:56 Java EE 阅读(2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这是敏捷生态系统系列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一半内容属于需求管理生态,一半内容属于计划跟踪生态。在实际开发环境中,产品负责人常常和开发组存在潜在的利益对立。前者往往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开发出更多的功能,而后者的绩效则多数来自于计划按时率/缺陷率这些会因“更短-更多”而下降的数据,于是两者的隔阂从此开始。敏捷开发中的计划跟踪生态II大致如此(黑体字即图片中的元素):☺ 产品负责人(PO)与团队的正确互动是自组织团队正常运转的核心机制之一。☺ 产品负责人的权利是统一管理和讲解需求以及需求优先级排序,而义务则是接受开发团队的估算,并承诺迭代期内不变更。☺ 团队的权利在于开发人员自己估算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8-16 11:28 Java EE 阅读(266)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六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松结对编程是小型团队的实践,大约运行在1个师傅+1~3个徒弟的尺度上,当面临更大尺度的时候,就需要大型团队模型。这里推荐139团队模型,因为它不但可以让松结对编程运转顺利,还解决了大团队沟通、绩效考核、师傅的出路等问题。139团队的整体情况相当复杂,将另有系列博文描述,这里只描述与“松结对编程”相关的内容,以保证本系列博文的完整性。基本概念139团队就是1个项目经理,3个师傅,9个徒弟的简称,当然实际上未必正好凑够13个人,也未必正好每个师傅都有3个徒弟。在第一篇里边已经提到过三个层级的工作关系,下面是一些深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11 22:40 Java EE 阅读(137)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五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松结对和紧结对不一样,两个人不是总坐在一起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很短时间地坐在一起。其中在后检查点发生的主要事情有两个:一是看结果是否符合需求(做什么),而是看代码是否存在问题(怎么做),后者就是代码检查。代码检查(也称代码审查Code Inspection)是一种由来已久但是很神秘的东西,最初引入是在一些生命攸关、重大财产相关的软件开发中,典型的就是SSOS(美国航天飞机的软件),其每段代码都交由6个人审阅,方可入库。成果就是在1989年之前(之后笔者没有数据),SSOS在太空中失效次数只有一次。笔者亲身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09 14:10 Java EE 阅读(123)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团队中常见的一种情况计划、估算、设计的时候大家还在一起,但编程的时候就会分开。分开看似是安全的,但是却充满隐患。2001年,一位招聘考试前三名(一共120员工)的程序员的两个月的成果被彻底放弃重写,原因是里边包含3000多个常数,而且很难修改(码流参数),重写的人座位距离他只有4米,重写也只花费了2周;2002年,一位月薪7000(那时候北京房价才3000多)的程序员编写了一个月的4000多行代码,在一个下午被重写为50多行,座位距离他只有5米的项目经理疑惑加惊讶地问:“你真的没学过c++ templat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07 14:39 Java EE 阅读(12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三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估算是经久不衰的管理话题,大致分为两种流派。第一种是领导指派,领导说这是10天的活,就必须当是10天的活来干,如果干不完,可以用加班、损失质量、功能缩水等各种方法曲线救场。另一个变种是大家自己估算,但是交给领导审批;领导审批其实就是砍一半的过程,还好大家之前就已经加了一倍,所以不怕。第二种是自我管理派(偏敏捷),就是由具体开发的人员自己说开发工作量,领导和他人不干预。尽管“自组织”了,但是领导深以为这种方法留下了偷懒的种子,而队员也觉得某人的估算很不靠谱(太长或太短),到底怎么办呢?共同估算吧。--------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06 11:14 Java EE 阅读(182)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新人其实很少偷懒,因为一方面正处于入门学习的高峰期,另一方面工作时间不长需要得到企业和团队的认可。可为何他们工作总是不得力呢?新人的真正问题在于无心办错事和好心办错事。无心办错事包括没学过某种好的方法、不知道企业已经有某些可用代码或库、不懂业务等种种问题。好心办错事包括想做一个比领导想想的更好的功能、过度思考了可复用性可维护性等。这两个问题笔者都经历过(作为新人和老人),“避免”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事后改正,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和计划阶段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来提前预防。----------------------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04 20:27 Java EE 阅读(104)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是“松结对编程”系列的第一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传说中的结对编程,大致结构是两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一个开发,一个测试,以随时评审来抵消返工时间损失。传说归传说,谁也没有见过。问题出在哪里?有两种主要原因。一是来自高层的,高层感觉两个人只有一个人干活,实在是有点浪费。“评审抵消返工时间”虚无缥缈,但每天只有一个人干活却是现实情况。二是来自基层的,两人若有高低,高手肯定觉得还不如我一个人干的快;两人若旗鼓相当,难免产生争执。其实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种方法很像结对编程:“师徒制度”,就是每个新人来到公司,都指派一个师傅带着,在技术与业务方面提供指导。他们既不用一台电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03 12:18 Java EE 阅读(116)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书是德鲁克历年作品的精简摘编版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德鲁克的书这么多”,到底应该从哪里看起的问题。可以作为中等快餐作品来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管理篇,个人篇,社会篇。本人是从“个人篇”开始读的,另外两篇还不太适合理解。整体文风比较严肃,从文学上讲有点枯燥。不过内容非常真枪实弹,很难想象是很多年前的见识(注意在前言里边有关于哪段内容来自哪年的哪本书),感觉甚至预言了当前手机厂商Nxx的衰落。购书点击这里:http://product.china-pub.com/192880点击下载免费的敏捷开发教材:《火星人敏捷开发手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3-23 17:37 Java EE 阅读(116) 评论(0) 推荐(0)
摘要:作者:陈勇来源:blog.csdn.net/cheny_com 合成谬误由萨缪尔森提出:倘若每个人都基于自身作出最佳选择,所有人选择的合成结果极有可能是大家的公共福利受到伤害。 合成谬误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 ,哈定提出),即若有一片公共草地允许所有人自由放牧,则每个人都会尝试略微增加自己的羊群数量,直至草地被耗尽为荒地。小至混乱的购票窗口、踩踏事件,大至银行挤兑、股票抛售,远至古代皇子们的勾心斗角,近至中国乳业的衰落,都能看到合成谬误的影子。 为了解决合成谬误问题,一般需要引入高于各个独立个体的公共管理才能解决。比如排号机可以解决排队问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3-21 22:59 Java EE 阅读(240)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