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敏捷开发智慧敏捷系列
1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智慧敏捷的第六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写多了,才发现前几篇文章中有几篇都落下个章节,就是除了“看着办”之外的一些常见做法,这里总结一下。所谓常见做法,就是为了防止“看着办”看走了眼,而提前可以参考的方法,可以作为起点,但未必真的正好合适,更很难永远合适,所以不是终点。为了阅读方便,在原文中也添加了,这里仅做归纳。“写不写文档”的常见做法常见的文档虽然很多,但下面几个维度几乎永远存在,具体某个文档通过几个维度的分析,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信息长期/短期有效的文档 长期有效比如竞争对手分析文档,架构设计文档,需求管理文档(用户故事),产品路线图…… 长期文档适合详细描述,
阅读全文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智慧敏捷的第五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缘起(立项时)甲:“你们的设计文档打算怎么写?”乙:“到时候再说。”甲:“应该有规范的开发流程和模板,才能写好设计文档。”乙:“预先定义的流程和模板未必适用,敏捷开发崇尚推迟决策,只有在具体工作之前才能决定是否写,怎么写最好(maximizing the amount of work not done)。”甲:“你们组才3个人,能比组织级定义的流程和模板还好吗?”敏捷开发定不定流程和模板?先把话说绝点:敏捷开发不定义流程,不定义模板。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预先定义了流程,比如“必须写需求,需求评审过了才能写设计……先检查测试环境,
阅读全文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智慧敏捷的第四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 缘起甲:“我们每日立会会开不起来。”乙:“嘿,我们每日立会开起来了,而且越开越长了,一开就是1个小时,净是些技术细节。”甲:“别人等着他们讨论,那多耽误时间啊……”乙:“我也觉得是,但是看他们交流得那么热烈,讨论的也是正事,到底应该打断还是不打断呢……”为什么每日立会只开15分钟?我们说绝点:每日立会只能开5分钟,而不是15分钟。这5分钟说点什么呢?应该说必须开会才能说明白的东西。先看两个团队,他们有什么是需要开会说明白的。第一个团队,10个人,平时分工细致,各干各的,谁也不干扰谁。这个团队,开会的时间肯定不短,因为所有交互
阅读全文
摘要:这是敏捷开发智慧敏捷的第三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 缘起甲:“敏捷不应该写架构设计,应该每个迭代都是相同的,才能达到自相似性(这是Ken Shweber说的)。”乙:“如果不写架构设计,很容易返工,早晚还得重来。”甲:“大不了重构,这是敏捷开发重要的实践。”乙:“重构?重构的成本很高的,做几个迭代,后面重构都重构不过来了。”甲:“架构设计写了很容易过度设计,而且在编码的时候还很容易全部推翻重来;。”……这个架构文档要不要写呢?写,为什么?不写,为什么?写,怎么写?不写,怎么不写?为什么敏捷不做架构设计?先把话说绝点,敏捷就是不写架构设计。那为什么不写架构设计?还是为了减少浪费
阅读全文
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