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
1. 变量的概念
变量相当于内存中一个数据存储空间的表示,(你可以把变量看做是一个房间的门牌号,通过门牌号我们可以找到房间),而通过变量名可以访问到变量(值)
2. 变量基本使用
- 变量由类型+变量名组成。变量=变量名+值+数据类型
- 变量必须先声明后使用。
- 变量在同一作用域内不能重名。
- 该区域的数据/值可以在同一类型范围内不断变化
3. 程序中 + 号的使用
- 当左右两边都是数值型时,则做加法运算
- 当左右两边有一方为字符串,则做拼接运算
- 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4.数据类型
每一种数据都定义了明确的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分配了不同大小的内存空间(字节)。

- java 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 基本数据类型, 引用类型
- 基本数据类型有 8 种 数值型[byte , short , int , long , float ,double] char , boolean
- 引用类型 [类,接口, 数组]
- String属于引用数据类型
4.1整型
Java 的整数类型就是用于存放整数值的
- byte(1字节)-128~127
- short(2字节)-32768~32767
- int(4字节)-2147483648~2147483647
- long(8字节)−2^63 ~ 2^63-1
- Java各整数类型有固定的范围和长度,不受具体OS的影响,以保证Java程序的可移植性。
- Java程序的整型具体常量默认为int型。
- long型定义的时候常量后面可以不加“l”或者“L”,但是若加了,前面的类型必须是long而不能是int。
4.2浮点型
Java 的浮点类型可以表示一个小数,比如 123.4
-
float(4字节)
-
double(8字节)
-
浮点数=符号位+指数位+尾数位
-
小数都是近似值,尾数部分可能丢失,造成精度损失。
-
与整型类似,Java各浮点数类型有固定的范围和长度,不受具体OS的影响,以保证Java程序的可移植性。
-
Java的浮点型常量默认为double型,声明float型常量的时候需在常量后面加“F”或者“f”。
-
浮点型常量有两种表示方式:十进制形式如5.12,5.12f,.512;科学计数法形式如5.12e2(5.1210的2次方),5.12E-2(5.1210的-2次方)。
-
由于机器问题,两个小数相处得出来的结果可能有误差,如8.1/3=2.699999。(机器识别为 8.1000000000)
4.3字符型:
字符类型可以表示单个字符,字符类型是 char,char是两个字节(可以存放汉字),多个字符我们用字符串 String
- char(2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可以放汉字
- 字符常量是用单引号''括起来的单个字符,绝对不能用双引号,因为那意味着这是一个字符串。
- char还可以是转义字符
- char类型是可以进行运算的,相当于一个整数,因为它都对应有Unicode码
Unicode转换工具
4.4布尔型:
boolean(1字节),存放true和false。
java布尔类型只能存true或者false,而不像C语言可以存放其他数字。
4.5 引用数据类型:
类(class)
接口(interface)
数组[]
Java中文API文档
Java类的组织形式
https://www.matools.com/

基础类型的转换
当iava程序在进行赋值或者运算时,精度小的类型自动转换为精度大的数据类型这个就是自动类型转换。
char->int->long->float->double
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 多种类型的数据混合运算时,系统首先自动将所有数据转换成容量最大的那种数据类型,然后再进行计算。
- 当我们把精度(容量)大 的数据类型赋值给精度(容量)小 的数据类型时,就会报错,反之就会进行自动类型转换。
- byte,short,char 他们三者可以计算,在计算时首先转换为int类型。
- boolean不参与转换。
- 自动提升原则: 表达式结果的类型自动提升为 操作数中最大的类型。
- 还可以强制类型转换,但是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因为可能有溢出等问题。(自动类型转换的逆过程,将容量大的数据类型转换为容量小的数据类型。使用时要加上强制转换符 ( ),但可能造成精度降低或溢出,格外要注意)
- 基本数据类型转string:将基本数据类型的值+""即可
int n1 = 10;
String str = n1 + ""
- string转基本数据类型:应该基本类型的包装类调用parseXX方法即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