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软件生命周期

【一】软件生命周期项目的整个流程包括哪些阶段?
1.客户问题的引入或定义
2.可行性分析:涉及经济,商业论证,政治,,法律,技术等
3.项目投招标:选择最优供应商
4.项目立项:在半年内需要完成哪些功能,在一年之后需要完成哪些功能
5.需求分析
6.开发阶段:开发编写代码,测试找bug
7.维护阶段:一般项目在立项的时候客户会打30%的定金,等项目开发完成后支付60%,另外的10%客户要求是团队维护软件一年或者三年

【二】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V模型和H模型)

【1】V模型 ==》相当于项目的5需求分析阶段和6项目的开发阶段
1.用户需求分析阶段: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2.概要设计阶段:概要设计说明书(HLD)
3.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说明书(LLD)
4.编码实现阶段:开发人员根据(LLD)编写代码,写完代码以后将代码打包成一个项目包
5.单元测试阶段(UT):白盒测试
6.集成测试阶段(IT):灰盒测试
1)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测试人员不考虑软件代码内部的逻辑结构,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测试
2)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多用于单元测试阶段,开发人员自测代码,需要知道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逻辑进行测试,然后输出单元测试报告
3)灰盒测试:又称接口测试,多用于集成测试阶段,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不仅要知道软件的内部逻辑,也要关注程序的内部情况。
7.系统测试阶段(ST):集成测试阶段(IT)和系统测试阶段(ST)合并称为系统集成测试(SIT)
8.验收测试阶段(UAT):输出验收测试报告
α(阿尔法)验收测试:由项目组中的产品成员或者业务人员进行验收,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可以直接让开发人员现场对bug进行解决修复。
β(贝塔)验收测试:客户自己去操作产品验收,如果发现了问题则由客户把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收集,然后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项目组成员,然后再由开发人员去跟进并进行解决。

【2】H模型 ==》相当于整个项目的流程
1.分为两条线,一条测试线,一条开发线
2.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拿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之后进行澄清(澄清的意思是对需要文档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3.开发人员根据(SRS)编写(HLD)和(LLD),与此同时测试人员继续深入了解(SRS),并评审(HLD)和(LLD)
4.测试经理输出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
5.测试工程师输出testcase并进行多次用例评审,最终形成用例基线文档
6.测试经理召开主持需求评审会议,由测试人员主讲,谁写的用例谁讲
7.测试经理将用例基线文档输出到testlink用例管理工具禅道,并将测试用例初稿分配给测试工程师
8.运维人员搭建测试环境,部署代码包到线上环境
常见的环境有哪些?
1)测试环境(测试服务器):测试人员在这个环境上进行系统集成测试
2)开发环境(开发服务器):开发人员在这个环境上进行代码的开发,调试。
3)预发布环境:产品在预发布环境上进行验收测试,如果验收没问题,则将代码包发给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将代码包部署到线上环境。
4)生产环境(正式服务器):又叫做真实线上环境,例如腾讯课堂可以购买网络课程给到所有用户使用的环境。
9.部署完项目之后测试人员进行冒烟测试(测试软件的主体功能),冒烟测试不通过重新把版本打回
冒烟测试分为:
1)sit1:第一轮系统集成测试(全量测试):将所有的用例执行一遍
2)sit2:第一轮系统集成测试(回归测试,增量测试):
回归测试测什么?
上一轮出现的bug
冒烟测试(主体功能)
与上一轮出现bug相关的模块
新增加的用例
3)sit3:回归测试
4)sit4:回归测试 ==》0bug或1个应用型bug,建议性bug可以和测试经理申请放到下个版本修复
从系统集成测试进入到回归测试bug成快速收敛状态

posted @ 2024-06-16 17:48  IT行业人员ZZ  阅读(4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