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 2008-12-02 00:22 徐正柱- 阅读(35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25. 用索引提高效率索引是表的一个概念部分,用来提高检索数据的效率. 实际上,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 当ORACLE找出执行查询和Update语句的最佳路径时, ORACLE优化器将使用索引. 同样在联结多个表时使用索引也可以提高效率. 另一个使用索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主键(primary key)的唯一性验证.除了那些LONG或LONG RAW数据类型, 你可以索引几乎所有的列. 通常, 在大型表中使用索引特别有效. 当然,你也会发现, 在扫描小表时,使用索引同样能提高效率.虽然使用索引能得到查询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 阅读全文
摘要:
24. 用EXPLAIN PLAN 分析SQL语句EXPLAIN PLAN 是一个很好的分析SQL语句的工具,它甚至可以在不执行SQL的情况下分析语句. 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ORACLE是怎么样连接表,使用什么方式扫描表(索引扫描或全表扫描)以及使用到的索引名称.你需要按照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次序解读分析的结果. EXPLAIN PLAN分析的结果是用缩进的格式排列的, 最内部的操作将被最先解读, 如果两个操作处于同一层中,带有最小操作号的将被首先执行.NESTED LOOP是少数不按照上述规则处理的操作, 正确的执行路径是检查对NESTED LOOP提供数据的操作,其中操作号最小的将被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18 徐正柱- 阅读(32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9. 整合简单,无关联的数据库访问 如果你有几个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你可以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查询中(即使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例如: SELECT NAM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1234;SELECT NAME FROM DPT WHERE DPT_NO = 10 ;SELECT NAME FROM CAT WHERE CAT_TYPE = ‘RD’; 上面的3个查询可以被合并成一个: SELECT E.NAME , D.NAME , C.NAME FROM CAT C , DPT D , EMP E,DUAL X WHERE NVL(‘X’,X.DUMMY) =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16 徐正柱- 阅读(40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7. 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当执行每条SQL语句时, ORACLE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 解析SQL语句, 估算索引的利用率, 绑定变量 , 读数据块等等. 由此可见, 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 就能实际上减少ORACLE的工作量. 例如, 以下有三种方法可以检索出雇员号等于0342或0291的职员. 方法1 (最低效) SELECT EMP_NAME , SALARY , 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342; SELECT EMP_NAME , SALARY , GRADE FROM EMP WHERE EMP_NO = 291;方法2 (次低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15 徐正柱- 阅读(40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3. 计算记录条数 和一般的观点相反, count(*) 比count(1)稍快 , 当然如果可以通过索引检索,对索引列的计数仍旧是最快的. 例如 COUNT(EMPNO)(译者按: 在CSDN论坛中,曾经对此有过相当热烈的讨论, 作者的观点并不十分准确,通过实际的测试,上述三种方法并没有显著的性能差别)14. 用Where子句替换HAVING子句 避免使用HAVING子句, HAVING 只会在检索出所有记录之后才对结果集进行过滤. 这个处理需要排序,总计等操作. 如果能通过WHERE子句限制记录的数目,那就能减少这方面的开销.例如: 低效: SELECT REGION,AVG(LOG_S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13 徐正柱- 阅读(459) 评论(0) 推荐(1)
摘要:
8. 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使用DECODE函数可以避免重复扫描相同记录或重复连接相同的表.例如: SELECT COUNT(*),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20 AND ENAME LIKE ‘SMITH%’; SELECT COUNT(*),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30 AND ENAME LIKE ‘SMITH%’;你可以用DECODE函数高效地得到相同结果SELECT COUNT(DECODE(DEPT_NO,0020,’X’,NULL)) D0020_COUNT, COUNT(D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11 徐正柱- 阅读(37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4. 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因此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 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 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当ORACLE处理多个表时, 会运用排序及合并的方式连接它们.首先,扫描第一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的那个表)并对记录进行派序,然后扫描第二个表(FROM子句中最后第二个表),最后将所有从第二个表中检索出的记录与第一个表中合适记录进行合并.例如: 表 TAB1 16,384 条记录 表 TAB2 1 条记录 选择TAB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10 徐正柱- 阅读(43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 选用适合的ORACLE优化器 ORACLE的优化器共有3种: a. RULE (基于规则) b. COST (基于成本)c. CHOOSE (选择性) 设置缺省的优化器,可以通过对init.ora文件中OPTIMIZER_MODE参数的各种声明,如RULE,COST,CHOOSE,ALL_ROWS,FIRST_ROWS . 你当然也在SQL句级或是会话(session)级对其进行覆盖. 为了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 Cost-Based Optimizer) , 你必须经常运行analyze 命令,以增加数据库中的对象统计信息(object statistics)的准确性. 如果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2 00:07 徐正柱- 阅读(54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查询计划及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执行计划: ----------------------------------------- …… 2 1 HASH JOIN (Cost=5 Card=14 Bytes=224) 3 2 TABLE ACCESS (FULL) OF 'DEPT' (Cost=2 Card=4 Bytes=52) 4 2 TABLE ACCESS (FULL) OF 'EMP' (Cost=2 Card=14 Bytes=42) 主要统计数据: ----------------------------------------- 305 recur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1 23:56 徐正柱- 阅读(44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Oracle性能优化方法(SQL篇) 1 综述ORACLEl l I/Ol l l l 2 如何分析SQL语句 /ORACLE_HOME/rdbms/admin/utlxplan.sqlSQL>plan_tableSQL create table PLAN_TABLE ( statement_id varchar2(30), timestamp date, remarks varchar2(80), operation varchar2(30), options varchar2(30), object_node varchar2(128), object_owner varchar2(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12-01 23:55 徐正柱- 阅读(672)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