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定义: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他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桥接模式使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处理多层继承存在的问题,用抽象关联来取代传统的多层继承,将类之间的静态继承关系转变为动态的组合关系,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并易于扩展,有效的控制了系统中的类的个数(避免了继承层次的指数级爆炸),将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进行解耦,而不是将两者耦合在一起,形成多层继承结构

桥接(Bridg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抽象化(Abstraction)角色 :主要负责定义出该角色的行为 ,并包含一个对实现化对象的引用。
  扩展抽象化(RefinedAbstraction)角色 :是抽象化角色的子类,实现父类中的业务方法,并通过组合关系调用实现化角色中的业务方法。
  实现化(Implementor)角色 :定义实现化角色的接口,包含角色必须的行为和属性,并供扩展抽象化角色调用。
  具体实现化(Concrete Implementor)角色 :给出实现化角色接口的具体实现。

 

应用场景:
1.需要提供平台独立性的应用程序时。比如,不同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硬盘驱动程序等
2.需要在某种统一协议下增加更多组件时。比如支付场景中,我们期望支持微信、支付宝、各大银行的支付组件等。这里的统一协议是收款、支付、扣款,而组件就是微信、支付宝等
3.基于消息驱动的场景。虽然消息的行为比较统一,主要包括发送、接收、处理和回值,但其实具体客户端的实现通常却各不相同,比如,手机短信,邮件消息,QQ消息,微信消息等
4.拆分复杂的类对象时。当一个类中包含大量对象和方法时,既不方便阅读,也不方便修改
5.希望从多个维度上扩展时。比如,系统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角度,业务或技术角度等

总结:
  优点:
    1.分离了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桥接模式使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
    2.在很多情况下,桥接模式可以取代多层继承方案(多层继承方案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差,类的个数多),桥接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3.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的系统,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1.桥接模式的使用会增加系统的理解和设计难度,由于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对抽象层进行设计和编程
    2.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的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如果正确的进行维度的划分,也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

 

posted on 2024-02-29 13:34  青山远树  阅读(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