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篇(二)

本文已参与[新人创作礼]活动,一起开启掘金创作之路

哈希表篇(二)

两个数组的交集

349. 两个数组的交集

思路一(暴力遍历)

本题的解法是先遍历数组num1,然后遍历数组num2,判断num1的元素是否在num2出现,此处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找出num1和num2中的重合元素后还需要去重,假设数组 nums1nums2 的长度分别是 m 和 n,则遍历数组 nums1 需要 O(m) 的时间,判断 nums1 中的每个元素是否在数组 nums2 中需要 O(n) 的时间,因此总时间复杂度是 O(mn)

代码

arduino
复制代码
//时间复杂度:O(m+n) //空间复杂度: O(m+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intersection(vector<int>& nums1, vector<int>& nums2) {        unordered_set<int>set1, set2;        for(auto&num : nums1){            set1.insert(num);       }        for(auto&num : nums2){            set2.insert(num);       }        return getIntersection(set1, set2);   }    vector<int> getIntersection(unordered_set<int>&set1, unordered_set<int>&set2){        if(set1.size() > set2.size()){            return getIntersection(set2, set1);       }        vector<int>nums;        for(auto&num : set1){            if(set2.count(num)){                nums.push_back(num);           }       }        return nums;   } };

解释

  • for(auto&num : nums1)

    for(auto &num:nums1)中加了引用符号,可以对容器中的内容进行赋值,即可通过对num赋值来做到容器nums1的内容填充。

    for(auto a:b)中b为一个容器,效果是利用a遍历并获得b容器中的每一个值,但是a无法影响到b容器中的元素。

  • set2.count(num):

    set2unordered_set<int>类型,

    count()函数——出现次数//返回指num出现的次数,0或1

  • 为了解决在遍历数组后的去重操作,我们选择unordered_set这种哈希数据结构,

    unordered_set 容器,可直译为“无序 set 容器”。

    即 unordered_set 容器和 set 容器很像,唯一的区别就在于 set 容器会自行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排序,而 unordered_set 容器不会。

    特性:

    1. 不再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而是直接存储数据的值 ;
    2. 容器内部存储的各个元素的值都互不相等,且不能被修改;
    3. 不会对内部存储的数据进行排序

C++常用语法——unordered_set还没想好~的博客-CSDN博客c++ unordered_set用法

思路二:

对于本题的要求如下:

  1. 输出结果中的每个元素一定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输出的结果的去重的
  2. 可以不考虑输出结果的顺序
  3. 没有限制数值的大小,就无法使用数组来做哈希表了

而且如果哈希值比较少、特别分散、跨度非常大,使用数组就造成空间的极大浪费。

此时就要使用另一种结构体了,set ,关于set,C++ 给提供了如下三种可用的数据结构:

  • std::set
  • std::multiset
  • std::unordered_set

std::set和std::multiset底层实现都是红黑树,std::unordered_set的底层实现是哈希表, 使用unordered_set 读写效率是最高的,并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而且还不要让数据重复,所以选择unordered_set。

image.png

代码:

arduino
复制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intersection(vector<int>& nums1, vector<int>& nums2) {        unordered_set<int> result_set;        unordered_set<int> nums_set(nums1.begin(), nums1.end());        for(int num : nums2){            if(nums_set.find(num)!=nums_set.end()){                result_set.insert(num);           }       }        return vector<int>(result_set.begin(), result_set.end());   } };

解释:

  • find()函数——查找

    lua
    复制代码
    nums_set.find(num)

    //查找num,找到返回迭代器,失败返回end()

  • insert()函数——插入元素

    ini
    复制代码
    result_set.insert(num);

    关于insert函数的返回值: insert()只传入单个参数(待插入元素)

    1. 会返回一个 pair 对象
    2. 这个 pair 对象包含一个迭代器,以及一个附加的布尔值用来说明插入是否成功
    3. 如果元素被插入,返回的迭代器会指向新元素
    4. 如果没有被插入,迭代器指向阻止插入的元素

    insert()传入两个参数(迭代器+待插入元素)

    1. 可以用一个迭代器作为insert()的第一个参数,它指定了元素被插入的位置
    2. 在这种情况下,只会返回一个迭代器
posted @ 2022-04-28 10:08  Luciferpluto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