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whale AI春训营 新能源赛道

新能源功率预测算法大赛技术总结

一、比赛概述

赛事名称:AI新能源功率预报(Datawhale AI春训营-新能源赛道)
任务目标:基于多源气象预报数据,预测10个新能源场站(5风电+5光伏)次日0时起的24小时逐15分钟发电功率
核心挑战:跨时空尺度建模(小时级气象→15分钟级功率)、多源数据融合、异常值处理


二、任务分解

1. 数据维度

数据类型 数据源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关键变量
气象数据 NWP_1/NWP_2/NWP_3 1小时 11x11格点 风速、辐照度、云量、气压等
场站功率数据 10个场站历史数据 15分钟 场站中心点 归一化功率值(含异常数据)

2. 关键技术链

graph TD A[数据加载] --> B[时空对齐] B --> C[异常值处理] C --> D[特征工程] D --> E[时空模型构建] E --> F[多任务预测] F --> G[结果后处理]

三、核心数据解析

1. 关键难点

  • 时区转换:气象数据时间戳为UTC,功率数据为北京时间(UTC+8)
  • 空间对齐:气象数据以场站为中心11x11格点,需提取有效区域
  • 变量差异:NWP_2包含msl(海平面气压),其他源为sp(地面气压)

2. 异常处理策略

功率数据异常值处理示例
def process_power(df):
    # 死值检测(连续相同值超过阈值)
    mask = df['power'].diff().eq(0)
    df.loc[mask, 'power'] = np.nan
    # 时间序列插值
    return df.interpolate(method='time').fillna(0)

四、核心技术要点

1. 时空特征融合

技术方向 典型方法 本赛应用场景
空间特征提取 3D卷积、图卷积网络(GCN) 处理11x11气象网格的空间模式
时间特征建模 LSTM/Transformer/Informer 捕捉小时→15分钟的细粒度时间依赖
多源融合 注意力机制、加权平均 整合三个NWP数据源的互补信息

2. 场站差异化建模

风电与光伏场站特征选择差异示例
if station_type == 'wind':
    features = ['u100', 'v100', 'msl/sp']
else:
    features = ['poai', 'ghi', 'tcc']

3. 模型架构演进

Baseline → 进阶方案 → 高阶方案
├─ Linear/MLP              → Temporal CNN        → ST-Transformer
├─ 单气象源输入            → 多源特征拼接        → 动态特征加权
└─ 全局统一模型            → 分场站建模          → 多任务共享架构

五、高分解决方案

1. 关键创新点

  • 时空注意力机制:在Transformer中融合空间位置编码
  • 多尺度特征提取:并行使用3x3/5x5卷积核捕捉不同范围气象影响
  • 概率预测:输出功率预测的概率分布(分位数预测)

2. 模型部署优化

优化方向 具体方法 收益预估
推理加速 TensorRT模型量化 推理速度↑300%
内存优化 梯度检查点(Gradient Checkpointing) 显存占用↓40%
结果稳定性 多模型集成+滑动平均 指标波动↓15%

六、参赛收获

1. 技术能力提升

  • 掌握xarray处理NC气象数据
  • 熟练构建时空融合深度学习模型
  • 实践工业级数据异常处理方案

2. 后续优化方向

  • 引入迁移学习:在相似场站间共享特征提取器
  • 尝试物理约束:在损失函数中加入能量守恒约束
  • 自动化调参:使用Optuna进行超参数搜索
posted @ 2025-04-19 23:41  HDD-SG  阅读(7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