蒟蒻刷题日志_1
P1540 [NOIP 2010 提高组] 机器翻译
题目背景
NOIP2010 提高组 T1
题目描述
小晨的电脑上安装了一个机器翻译软件,他经常用这个软件来翻译英语文章。
这个翻译软件的原理很简单,它只是从头到尾,依次将每个英文单词用对应的中文含义来替换。对于每个英文单词,软件会先在内存中查找这个单词的中文含义,如果内存中有,软件就会用它进行翻译;如果内存中没有,软件就会在外存中的词典内查找,查出单词的中文含义然后翻译,并将这个单词和译义放入内存,以备后续的查找和翻译。
假设内存中有 \(M\) 个单元,每单元能存放一个单词和译义。每当软件将一个新单词存入内存前,如果当前内存中已存入的单词数不超过 \(M-1\),软件会将新单词存入一个未使用的内存单元;若内存中已存入 \(M\) 个单词,软件会清空最早进入内存的那个单词,腾出单元来,存放新单词。
假设一篇英语文章的长度为 \(N\) 个单词。给定这篇待译文章,翻译软件需要去外存查找多少次词典?假设在翻译开始前,内存中没有任何单词。
输入格式
共 \(2\) 行。每行中两个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第一行为两个正整数 \(M,N\),代表内存容量和文章的长度。
第二行为 \(N\) 个非负整数,按照文章的顺序,每个数(大小不超过 \(1000\))代表一个英文单词。文章中两个单词是同一个单词,当且仅当它们对应的非负整数相同。
输出格式
一个整数,为软件需要查词典的次数。
输入输出样例 #1
输入 #1
3 7
1 2 1 5 4 4 1
输出 #1
5
说明/提示
样例解释
整个查字典过程如下:每行表示一个单词的翻译,冒号前为本次翻译后的内存状况:
1:查找单词 1 并调入内存。1 2:查找单词 2 并调入内存。1 2:在内存中找到单词 1。1 2 5:查找单词 5 并调入内存。2 5 4:查找单词 4 并调入内存替代单词 1。2 5 4:在内存中找到单词 4。5 4 1:查找单词 1 并调入内存替代单词 2。
共计查了 \(5\) 次词典。
数据范围
- 对于 \(10\%\) 的数据有 \(M=1\),\(N \leq 5\);
- 对于 \(100\%\) 的数据有 \(1 \leq M \leq 100\),\(1 \leq N \leq 1000\)。
分析
可以看出这是一道纯模拟题,根据题面模拟即可,又由于有"若内存中已存入 \(M\) 个单词,软件会清空最早进入内存的那个单词,腾出单元来,存放新单词。"的要求,故需要维护开始的值,符合队列"先进先出"的特性,故用STL的队列来存每一个"单词",同时又有需查询的要求,但队列的查询必须要从头开始,所以可以用hash来简化.所以一开始代码为: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h[1010];//h[i] = 1 表示 i 在内存中
int m,n,tmp,ans,cnt; //ans算查询次数,cnt算当前内存满没满
queue<int>q;
int main(){
scanf("%d%d",&m,&n);
while(n--){
scanf("%d",&tmp);//输入单词
if(!h[tmp]){//如果不在
ans++;//ans+1
cnt++;//当前内存+1
if(cnt>m){//如果满了
int f = q.front();
q.pop();//去掉队头
h[f] = 0;//h[i] = 0 表示不在
}
q.push(tmp);//压入新单词
h[tmp] = 1;//表示tmp现在存在与内存中
}else{
continue; //如果在,则continue;
}
}
printf("%d",ans);//输出答案
return 0;
}
但写完后发现太冗余了,故改了亿一下.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h[1010];//h[i] = 1 表示 i 在内存中
int m,n,tmp,ans; //ans算查询次数
queue<int>q;
int main(){
scanf("%d%d",&m,&n);
while(n--){
scanf("%d",&tmp);//输入单词
if(!h[tmp]){//如果不在
ans++;//ans+1
q.push(tmp);//压入新单词
h[tmp] = 1;//表示tmp现在存在与内存中
while(q.size()>m){
h[q.front()] = 0;
q.pop();
}
}
}
printf("%d",ans);//输出答案
return 0;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