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软件定义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时期(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编码和单元测试)),软件维护时期

定义时期: 1、软件计划(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 基本任务(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工作结果(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规模的报告、2高层逻辑型、成本/效益分析)

                   2、开发时期:软件设计(概要设计(怎么样做,求解方案、软件结构)、详细设计(具体怎么样做、编码规格说明)

                  3、使用和维护时期:维护 支持!系统持久(基本任务)、维护记录(工作结果)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是一个项目开发架构,开发过程是通过设计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项目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模型名称的由来。包括软件工程开发、企业项目开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销售等构造瀑布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需要迅速建造一个可以运行的软件原型 ,以便理解和澄清问题,使开发人员与用户达成共识,最终在确定的客户需求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快速原型模型允许在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的需求进行初步而非完全的分析和定义,快速设计开发出软件系统的原型,该原型向用户展示待开发软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和性能;用户对该原型进行测试评定,给出具体改进意见以丰富细化软件需求;开发人员据此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直至用户满意认可之后,进行软件的完整实现及测试、维护

螺旋模型是一种演化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迭代的特征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其他模型不具备的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以减小损失。同时,在每个迭代阶段构建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减小风险的途径。螺旋模型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1] 
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posted @ 2022-09-05 16:50  Gzhe  阅读(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