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对等网络)

对等网络,即对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在对等者(Peer)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1]  ,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组网或网络形式。“Peer”在英语里有“对等者、伙伴、对端”的意义。因此,从字面上,P2P可以理解为对等计算或对等网络。国内一些媒体将P2P翻译成“点对点”或者“端对端”,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对等计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义为: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获取者(Client)[2]  。
在P2P网络环境中,彼此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之间都处于对等的地位,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专用的集中服务器,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又对其它计算机的请求做出响应,提供资源、服务和内容。通常这些资源和服务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计算资源(如CPU计算能力共享)、存储共享(如缓存和磁盘空间的使用)、网络共享、打印机共享等。
对等网络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从计算模式上来说,P2P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 (C/S)模式,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同时也享用其他节点提供的服务。[2] 
简单的说,P2P就是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
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对等网络是对分布式概念的成功拓展,它将传统方式下的服务器负担分配到网络中的每一节点上,每一节点都将承担有限的存储与计算任务,加入到网络中的节点越多,节点贡献的资源也就越多,其服务质量也就越高。
目前,P2P网络计算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军事、商业、政务、电信、通讯等领域。根据具体应用不同,可以把P2P应用软件大致分为以下这些类型[2]  :
文件内容共享和下载,例如Napster、Gnutella、eDonkey、eMule、Maze、BT等,用户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上下载或上传文件,并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
计算能力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Netbatch、Farsite等,可用于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存储,或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
基于P2P技术的协同处理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XTA、Magi、Groove等,可用于企业管理。
对等网络对等网络
即时通讯工具,包括ICQ、Q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等,多个用户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文件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与手机通信。
P2P通讯与信息共享,例如Skype、Crowds、Onion Routing等;
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和网络游戏,如沸点、PPStream、PPLive、QQLive、SopCast等,当前许多网络游戏也是通过对等网络方式实现的。

 

posted @ 2017-05-05 21:35  魏紫  Views(1325)  Comments(0Edit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