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LBB

当你经历了暴风雨,你也就成为了暴风雨

导航

过时计算机技术

 

以下是一份更为详尽的过时计算机技术、软件和硬件列表,涵盖从早期计算时代到21世纪初的淘汰技术,按类别分类并附具体细节:

---

### **一、存储介质**
1. **打孔卡(Punch Cards, 1800s–1970s)**  
   - **用途**:存储程序和数据,每卡80列,代表一行代码。  
   - **淘汰原因**:低效、易损坏,被磁带和磁盘取代。  

2. **纸带(Punched Tape, 1940s–1980s)**  
   - **材质**:纸质或塑料带,通过孔洞编码二进制数据。  
   - **应用**:早期数控机床和计算机(如ENIAC)。  

3. **磁鼓存储器(Magnetic Drum, 1950s–1960s)**  
   - **原理**:高速旋转的金属鼓表面涂磁层,通过磁头读写。  
   - **代表机型**:IBM 6504. **磁芯存储器(Core Memory, 1950s–1970s)**  
   - **结构**:网格状排列的磁性铁氧体环,通过电流改变磁极存储数据。  
   - **特点**:非易失性,但体积大、成本高。  

5. **8英寸软盘(1971–1980s)**  
   - **容量**:80KB–1.2MB。  
   - **设备**:IBM大型机专用,需外置驱动器。  

6. **Bernoulli Box(1983–1990s)**  
   - **技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悬浮磁盘片,容量10MB–230MB。  
   - **问题**:价格昂贵,易故障。  

7. **Jaz Drive(19962002)**  
   - **容量**:1GB–2GB,Iomega公司推出,因机械故障频发停产。  

8. **SuperDisk(LS-120, 1997–2000s)**  
   - **兼容性**:可读取传统3.5英寸软盘,但容量提升至120MB。  
   - **失败原因**:USB闪存崛起。  

---

### **二、计算硬件**
1. **真空管计算机(1940s–1950s)**  
   - **代表机型**:ENIAC(18000个真空管,重30吨)。  
   - **缺点**:高功耗、易过热、体积庞大。  

2. **晶体管计算机(1950s–1960s)**  
   - **过渡技术**:IBM 1401,比真空管更可靠但仍笨重。  

3. **电子管显示器(Vector Displays, 1960s–1970s)**  
   - **应用**:早期示波器和街机游戏(如《Asteroids》)。  

4. **协处理器(如Intel 80387, 1980s)**  
   - **功能**:辅助主CPU处理浮点运算,后集成到CPU中。  

5. **ISA总线(1981–2000s)**  
   - **速度**:8位/16位,带宽8MB/s,被PCI总线取代。  

6. **AGP显卡接口(19972004)**  
   - **用途**:专为图形卡设计,被PCI Express淘汰。  

7. **Slot 1/Slot A处理器接口(19972000)**  
   - **代表CPU**:Intel Pentium II、AMD Athlon(K7)。  

---

### **三、输入/输出设备**
1. **电传打字机(Teletype, 1930s–1980s)**  
   - **型号**:ASR-33,通过纸带和键盘与计算机交互。  

2. **轨迹球(Trackball, 1980s–1990s)**  
   - **经典设备**:Kensington Turbo Mouse,被触控板和光电鼠标取代。  

3. **光笔(Light Pen, 1960s–1980s)**  
   - **原理**:通过CRT屏幕发光定位,用于绘图和CAD设计。  

4. **点阵打印机(Dot Matrix, 1970s–2000s)**  
   - **型号**:Epson LX-80,噪音大,仅存于票据打印场景。  

5. **并行端口(LPT, 1981–2000s)**  
   - **速度**:150KB/s,用于连接打印机和Zip驱动器。  

---

### **四、网络与通信**
1. **ARCNET(1977–1990s)**  
   - **拓扑**:令牌传递网络,速度2.5Mbps,被以太网取代。  

2. **FidoNet(1984–2000s)**  
   - **用途**:拨号BBS网络,通过节点转发邮件和文件。  

3. **X.25协议(1976–1990s)**  
   - **特点**:分组交换广域网,复杂且低速,被帧中继和IP取代。  

4. **Gopher协议(19911994)**  
   - **功能**:文本型信息检索系统,被HTTP/Web取代。  

5. **56k调制解调器(1996–2000s)**  
   - **标准**:V.90/V.92,需通过PSTN电话线拨号上网。  

---

### **五、操作系统**
1. **CP/M(1974–1980s)**  
   - **地位**:早期个人计算机标准OS,被MS-DOS取代。  

2. **OS/219872001)**  
   - **开发者**:IBM与微软合作开发,因Windows竞争失败。  

3. **BeOS(19912001)**  
   - **特点**:多媒体优化,因商业策略失误退出市场。  

4. **MS-DOS(19812000)**  
   - **终结标志**:Windows ME成为最后内置DOS的Windows版本。  

5. **NeXTSTEP(19891996)**  
   - **遗产**:成为macOS和iOS的基础(基于Mach内核)。  

---

### **六、软件与应用**
1. **WordStar(1978–1990s)**  
   - **地位**:首个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因WYSIWYG界面落后被Word取代。  

2. **Lotus 1-2-31983–1990s)**  
   - **功能**:电子表格、数据库、图表,被Excel击败。  

3. **Norton Commander(1986–2000s)**  
   - **特点**:双面板文件管理器,被资源管理器和Total Commander替代。  

4. **WinFax(19902006)**  
   - **用途**:通过调制解调器发送传真,因电子邮件普及消亡。  

5. **Harvard Graphics(1986–1990s)**  
   - **功能**:幻灯片制作软件,被PowerPoint取代。  

---

### **七、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
1. **ALGOL(1958–1970s)**  
   - **影响**:结构化编程先驱,但未被工业界广泛采用。  

2. **PL/I(1964–1980s)**  
   - **目标**:通用商业和科学计算语言,因复杂性被C和COBOL取代。  

3. **Ada(1980–1990s)**  
   - **用途**:美国国防部强制使用的安全关键系统语言,现仅存于遗产系统。  

4. **Turbo Pascal(1983–1990s)**  
   - **特点**:集成开发环境(IDE)鼻祖,被Delphi和C++替代。  

5. **Clipper(1985–2000s)**  
   - **功能**:dBase编译器,因数据库技术变革淘汰。  

---

### **八、游戏与娱乐**
1. **卡带游戏机(1970s–1990s)**  
   - **代表机型**:Atari 2600、NES,被CD-ROM游戏机(如PlayStation)取代。  

2. **CRT街机(1980s–2000s)**  
   - **经典游戏**:《吃豆人》《街头霸王II》,因液晶屏和家用主机普及衰落。  

3. **3.5英寸游戏软盘(1980s)**  
   - **应用**:早期PC游戏载体(如《波斯王子》),被光盘和数字下载替代。  

4. **Zork(1977–1980s)**  
   - **类型**:文本冒险游戏,因图形化游戏兴起没落。  

---

### **九、接口与总线**
1. **SCSI(1986–2000s)**  
   - **版本**:SCSI-1(5MB/s)、Ultra-320(320MB/s),被SATA和SAS取代。  

2. **PS/2接口(1987–2010s)**  
   - **用途**:键盘和鼠标专用接口,被USB统一。  

3. **FireWire(IEEE 1394, 1995–2010s)**  
   - **优势**:苹果推广的实时数据传输,因专利费和USB 3.0竞争失败。  

4. **HDI(High-Density Interconnect, 1980s)**  
   - **应用**:工业设备专用接口,被以太网和USB替代。  

---

### **十、其他技术**
1. **阴极射线管(CRT, 1930s–2000s)**  
   - **原理**:电子束激发荧光粉成像,因体积和功耗问题被LCD淘汰。  

2. **磁泡存储器(Bubble Memory, 1970s–1980s)**  
   - **特点**:非易失性存储,但密度低、成本高,被闪存取代。  

3. **声耦合器(Acoustic Coupler, 1960s–1980s)**  
   - **功能**:通过电话听筒传输数据,速度300bps,被直接调制解调器连接取代。  

---

### **淘汰原因总结**
1. **技术迭代**:速度、容量或效率被新技术超越(如SSD取代HDD)。  
2. **标准化失败**:封闭生态或专利限制(如Betamax vs. VHS)。  
3. **用户需求变化**:物理媒介转向数字化(如流媒体取代DVD)。  
4. **成本与可靠性**:维护成本高或故障率高(如Zip盘“Click of Death”)。  

这些技术虽已退出主流,但许多仍被收藏家、复古爱好者或特定行业(如航空、金融)使用,成为计算机历史的活化石。

 

posted on 2025-02-07 07:16  GKLBB  阅读(4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