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自学之路——目录和前言
一、背景
1、实验室现状
这篇文章写于2023年底,距离疫情爆发已经过去四年,疫情刚结束了一年。在疫情期间,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大部分同学没法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研究。这就导致实验室产生了严重的断档现象,新人不能及时进入实验室开始长期学习,老学长就已经毕业了。所以现在大部分实验室包括一些协会都缺少技术性的人才。实验室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实验室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离开,我们彻底断档。
2、关于本人
我是21级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我刚进入校园时疫情正处当时的低峰期,有幸被一位实验室学姐带入了实验室。在长达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再无其他学生加入实验室,直至大四大五的学长毕业。这就导致我成为本实验室最后一个与实验室大佬接轨的新生。
但在我的实验室学习期间,又由于疫情影响,被迫使我暂停了接近一年的实验室学习时间。现在是大三上半学期临近期末,得益于我免师的特殊身份,我有大量的时间自己在实验室探索技术而不用去参加太多乱七八糟的活动和比赛(因为免师毕业即有工作,我没有后顾之忧)。
我参加的比赛很少,甚至没有作为主力参加过电赛,我把我的心思全部投入到各种知识的自学,就是追求一个知识的广度。我不建议你们这样去学习知识,这是大忌。最好的结果是一个人精通一个方面然后组成团队。但遗憾的是,直至今天,我依旧没有合适的团队人选,基本就是独自成队。这也是我什么都学的原因之一。
二、系列文章的目的
经过那么久对电子领域的探索,我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算精通,但我对任意一个方面都略有接触。如果抛给我一个项目,我可以从模型设计3D打印到电路编程一个人走完整个流程。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开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将我踩过的坑,走过的路整理过后呈现在你们面前,在任何可能在项目中使用到的技术给你们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所以,这个系列的文章都会以最浅显的方式告诉你们一些我学习的过程和探索未知技术的思路。并且在大多数高本的同学动手能力相对不强的情况下,一步步培养你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但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是,你们通过我的文章成功的完成一个项目后能让你们对这些技术感兴趣,产生充足的动力继续学习下去。
在系列文章的前期,会主要以学习的技巧(这真的很重要),学习的路线为主。在中期则会分为多个方向(包括但不限于3D建模,3D打印,PCB制板,C语言单片机程序,python的实际使用,java的app编写,网页的设计,图像识别,模型训练,仪器的简单使用,电路板的焊接知识,linux操作系统等),将我所能理解并实践过的技术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分享给你们。在末期我会在实验室内网整理一些项目文件,并带你们去阅读一些项目代码。
三、一些忠告
一般而言,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一般分为两个大方向,一是搞技术,未来靠技术吃饭,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稳定的就业方式,对于电子领域的学生,有技术在身就不怕吃不饱饭;二是考研考公考编,对于考公考编而言就不需要很多的技术实力了,但考研,即使你能考到一个理想的大学读研究生,最终还是面临两个选择,技术方向或是考公考编( ̄o ̄) . z Z。并且不要以为考了研就万事大吉了,考研只是学历的提升,出去混口饭吃终究还是要看技术实力(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
所以,如果你真的选择了技术道路,请你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切不可浮躁。当你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你会发现时间真的很少。特别是在大三大四这个阶段,平时课不多,但是剩下的时间在实验室一坐就过去了(本人除了平时上课,一天在实验室学习时间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每天踩点回宿舍)。并且请你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当你发现因为太困或者太累的时候就赶紧去休息,我个人并不提倡无意义的卷,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