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AT总结
基础部分
有K-Satisfiability问题,但\(k\ge 2\)时那是NPC的,\(k=1\)时是trivial的,所以讨论2-Satisfiability。
问题是这样的:\(n\)个bool变量,\(m\)个限制条件,每个限制会给出对于两个bool变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a_i\lor a_j\)为真。求一组可行解。
显然我们可以暴搜,这里不说了。
我们发现这些限制条件描述了一种关系,形如若\(u\)成立则\(v\)一定成立(此处对bool变量的拆点是显然的)。这些关系可以用有向边来描述,于是构成了一张有向图。
在有向图上,若对于同一个变量\(a_i\)拆出来的两个点\(u\)和\(v\),存在\(u\leadsto v\)的一条路径,那么\(a_i\)的\(u\)状态是非法的,而\(v\)状态是合法的。
首先考虑DAG上的情况,显然根据上面的分析,对于每个变量,我们选择拓扑序较大的状态。
那么对于一般的有向图呢?我们先SCC缩点,然后转化为了DAG,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
如果存在同一个变量的\(u\)和\(v\)处在同一个SCC中,这意味着\(u\)和\(v\)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但是这显然不可能。于是整个问题无解。
-
由于Tarjan算法求SCC的特性,SCC的编号其实就是反拓扑序,所以不必进行拓扑排序。
-
如果\(a_i\)拆出的点\(u\)和\(v\)不连通,那么任意选一个即可。为了保持一致性,普遍选拓扑序较大的即SCC编号小的一个。
算法就是这样,板子如下:
板子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1e6+10;
int n,m,dfc=0,tp=0,tot=0,num=0,stk[maxn<<1],bel[maxn<<1],head[maxn<<1],low[maxn<<1],dfn[maxn<<1];
bool instk[maxn<<1];
struct edge{
int v,nxt;
}e[maxn<<1];
inline void add(int u,int v){
e[++tot].v=v;
e[tot].nxt=head[u];
head[u]=tot;
}
void tarjan(int u){
low[u]=dfn[u]=++dfc;
instk[u]=1,stk[++tp]=u;
for(int i=head[u];i;i=e[i].nxt){
int v=e[i].v;
if(!dfn[v]){
tarjan(v);
low[u]=min(low[u],low[v]);
}
else if(instk[v]) low[u]=min(low[u],dfn[v]);
}
if(low[u]==dfn[u]){
num++;
while(1){
bel[stk[tp]]=num;
instk[stk[tp]]=0;
tp--;
if(stk[tp+1]==u) break;
}
}
}
int main(){
scanf("%d%d",&n,&m);
for(int i=1,x,a,y,b;i<=m;++i){
scanf("%d%d%d%d",&x,&a,&y,&b);
add(y+(b^1)*n,x+a*n);
add(x+(a^1)*n,y+b*n);
}
for(int i=1;i<=(n<<1);++i){
if(!dfn[i]){
tp=0;
tarjan(i);
}
}
for(int i=1;i<=n;++i){
if(bel[i]==bel[i+n]){
printf("IMPOSSIBLE\n");
exit(0);
}
}
printf("POSSIBLE\n");
for(int i=1;i<=n;++i){
if(bel[i]<bel[i+n]) printf("0 ");
else printf("1 ");
}
return 0;
}
连边的逻辑
其实可以发现算法本身不是难点,问题在于对问题建模以及对建图的优化。
建有向边时,离散数学第一章终于有点用了,可以用逻辑与命题的观点来理解。有向图中的可达性具有传递性(若\(A\)可达\(B\),\(B\)可达\(C\),则\(A\)可达\(C\)),逻辑命题中的蕴含性也有传递性(若\(A\Rightarrow B\),\(B\Rightarrow C\),则\(A\Rightarrow C\))。看到这里就该去补离散数学了。
蕴含等值式:
真值表如下:
-
\(P=T,Q=T\),两式都为\(T\)。
-
\(P=T,Q=F\),两式都为\(F\)。
-
\(P=F,Q=T\),两式都为\(T\)。
-
\(P=F,Q=F\),两式都为\(T\)。
当\(P=F\)时,我们发现\(P\rightarrow Q\)总是为\(T\)。我们称之善意推定。例如,对于“若第二天不下雨,那么我们去玩”,当第二天下雨时,无论是否去玩,都不违背这句话。
那么这样就解决了限定\(a_i\)必须为真或者必须为假的问题(\(a_i\lor a_i,\lnot a_i\lor \lnot a_i\))。
前者转化为\(\lnot a_i\rightarrow a_i\),后者转化为\(a_i\rightarrow \lnot a_i\)。
其他情况都可以类似推导。
拓展
k-SAT都可以规约到3-SAT,是NPC的。
可以考虑3-SAT转2-SAT,将不符合2-SAT的部分爆搜,改成符合2-SAT的条件,再去做2-SAT。纯口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