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北京总结/全部总结

代码层面

最严重的问题 , 我发现我有把代码神秘化的趋势 , 具体的说 , 难以调试是很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 , \(THUPC\)\(J\) 题确实一眼 , 但有一些细节需要考虑 , 然后我最开始写的代码又有一些神秘的东西 (上了个堆) , 导致 \(TLE\) 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 , 整个重构后才写对 , 此时已经浪费了大量时间

代码这个问题 , 解决问题唯有多练 , 或者说平时训练时有意识的把代码写的简练 , 易于维护 , 这个问题是要经过常年累月的联系积累经验出来的

思维层面

两个问题 , 一个是想的太快 , 另一个是想的太浅

想的太快乍一听是好事 , 其实不然 , 它直接导致了后者的发生 , 今天模拟赛 \(T1\) 看到这个形式一眼认定为区间 \(dp\) , 根本没去考虑背后容易的 \(n^2\) 做法 , 最开始把思路定性时候就错了 , 其实问题原因是先奔部分分去 , 又想当然正解是部分分优化 , 实际上这个区间 \(dp\) 的性质不好维护

后者也举个例子 , 第二场模拟赛的 \(B\) 想出博弈结论后看到区间立刻上了线段树 , 也不去想想它的正确性和其他算法 , 导致我本题挂零 ( 即使我在非 \(DS\) 上思路完全正确 ) , 想快了 , 就往上糊 , 直接导致想浅 , 糊完就错 , 错完才深入思考 , 想明白错在哪再改就来不及了

比赛层面

对样例的依赖性太强 , 没有好的大样例 / 小样例不会做题 , 即使是大比赛 , 谁又能保证样例出的水不水呢 , 有些贪心没去证明正确性 , 直接跑大小样例过了 , 交上去就傻眼了

对于这个问题 , 加强对拍能力是必要的

知识层面

知识广度还是不够 , 还是有一些会考到的算法没学到 , 不过这是学习和积累的问题 , 回去努力做就行

这里列出一些我应该会但我没会的算法 , 注意 , 会不是打板子 , 而是深入理解 :

数位 \(dp\) , 斜率优化 , 四边形不等式优化/决策单调性优化 , \(wqs\) 二分

\(AC\) 自动机 , \(SA\) , \(SAM\) , \(Manacher\)

\(CRT\) , 原根 , 莫比乌斯反演 , 多项式与生成函数 ( 注意是全部 ) , 概率

配对堆/左偏树 , 李超线段树 , 平衡树 , 可持久化数据结构 , 树套树 , \(K-DTree\) , 扫描线 , 凸包

树链剖分 , 同余最短路 , 圆方树 , \(2-SAT\) , 欧拉图 , 网络流 , \(Prufer\) 序列

珂朵莉树/颜色段均摊

未来

先把晚自习停一停 , 感觉还是需要时间的 , 以上问题归根揭底就俩字 " 多练 "

posted @ 2024-12-26 22:42  2019yyy  阅读(2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