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电影赏析

 

《碟中谍》

社会工程学的经典之作

 

社会工程学片断:

1. 为了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名字,克莱尔诈死,躺在床上。伊森·亨特(善于易容伪装,即阿汤哥)在问出名字之后,将那个大鼻子杀死。(短期通过假意完成对手目标,来换取情报)

2.镜头切换到布拉格,大家去执行任务,电脑高手杰克的任务是通过入侵控制系统打开电梯,让伊森和萨拉进去指定地点安放摄像头,然后在二人出来时关上电梯。

 

3. 任务要进入指定地点安装摄像头收集证据,而这个摄像头是一个眼镜。(通过一些日常事务来隐藏真实目的)

 

4.任务执行中,阿汤哥要易容成国会议员进入房间。(通过易容手段,获得权限)

 

 

 

影评:

阿汤哥是毫无疑问的实力偶像派,而其主演的《碟中谍》更是史上最牛逼的电影之一。虽然该片早在1996年上映,比《泰坦尼克号》还早两年,至今已达14年之久,但其魅力始终不衰。该片原名“Mission Impossible”被译为“碟中谍”,仅根据第一部剧情来看还是相当合理的,而且译得也很有水平,但是看到第二部第三部就觉得译名不如原名切合。直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太罗嗦。个人感觉第二部第三部跟第一部差远了。
  影片剧情前呼后应,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剪辑的也相当精炼,加上十分钟的片尾也不过才1小时50分钟。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容纳如此量大的信息,可谓字字珠玑,every word counts.不可不谓杰作。看了介绍说剧本早在60年代就有了,是一个重拍版。但还是觉得很好。可能导演认为有些事情美国观众已经知晓了,所以只是简单透漏下,一点而过,如伊森和吉姆的个人关系。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伊森回忆阻止克里格杀门卫时看刀的那个特写。前面的确没有这样一个特写。是导演不小心剪了去还是觉得一部好的电影里有重复镜头是败笔,或者是我看的这个版本是精简版?但是从那紧凑的剪接看,绝不像是第三种原因。本片不光有剧情,还有动作,更穿插伊森的爱情,被定义为悬疑动作片。而最被认可的,就是这种处处悬疑的“希区柯克”式手法。
  加上为写这篇小文一边看一边写的这一遍,我已经完完整整地看了5遍了,还不加那些为了弄明白而重复看的镜头。第一遍很快就看完了,只知道吉姆是最终的叛徒,至于其他诸如克里格何时和吉姆搭上的线全然不知。第二遍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叛徒的伊森仍然得到奇佐治的支持等。第三遍已经差不多了,但是不知道克里格的立场(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知道吉姆的动机和计划。第四遍更进了一层,看出了许多呼应的地方。到第五遍,基本全部想明白。其间的重复观看的镜头已经包含在第几次里了。建议观者先看一遍原片,大致有了解,然后看一下鄙人的小文,再看一遍电影,相信会豁然开朗。如果想和鄙人一样自己动脑思考来解密,那就不停地重复看,再花些时间思考吧!

 

如何通过社会工程学获得异性同学信息

以学生工作的理由获取同学的年龄学号

 

posted @ 2018-03-18 12:44  曹贻森  阅读(4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