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线性🦘
矩阵
想必都会。
矩阵基本操作
矩阵行交换
将矩阵 \(A_{n,m}\) 的第 \(i\) 行与第 \(j\) 行交换(\(i \neq j\))。
矩阵列交换
基本与行交换相同。
矩阵行数乘
将矩阵 \(A_{n,m}\) 的第 \(i\) 行乘上 \(k\) (\(k \neq 0\))
矩阵行加法
将矩阵 \(A_{n,m}\) 的第 \(j\) 行乘上 \(k\) 加到第 \(i\) 行(\(k \neq 0,i \neq j\))
矩阵运算
矩阵加法
两个矩阵 \(A_{n,m}\) ,\(B_{n,m}\) 。相加后的矩阵 \(C_{n,m}\)
矩阵减法
基本与矩阵加法相同。
矩阵转置
矩阵 \(A_{n,m}\) 转置后成为矩阵 \(A^T_{m,n}\)
转置后
矩阵数乘
矩阵 \(A_{n,m}\) 乘上 \(k\) 后为 \(B_{n,m}\)
矩阵乘法
矩阵 \(A_{n,m}\) 与矩阵 \(B_{m,l}\) 相乘为 \(C_{n,l}\)
性质:
性质\(1\):
结合律
性质\(2\)
分配律
注意:矩阵不符合交换律。
行列式
公式:
其中
\(p\) 是 \(1 \sim n\) 的排列,\(d(p)= p\) 的逆序对个数 ,\(sgn(p)=(-1)^{d(p)}\)
性质
\(引理 1:对于一个排列\)p\(,交换其中两个数字,逆序对数量奇偶性发生改变。\)
点击查看
设 \(p\) 是 \(1 \sim n\) 的排列
假设交换数字 \(x\) 和 \(y\)
如图:
分类讨论一下:
\(1.j>x且j>y\) 那么交换后逆序对数不变
\(2.j<x且j<y\) 那么交换后逆序对数不变
\(3.y<j<x或x<j<y\) 那么交换后逆序对数 \(+2 或 -2\)
对于 \((x,y)\) 这一对,交换后逆序对数 \(+1 或 -1\)
对于\([1,x)和(y,n]\) 里的数,交换后逆序对不变。
所以逆序对数的奇偶性发生变化。
完
性质 \(1\):
对方阵 \(A\) 做行(列)交换,行列式反号。
证明
设交换 \(x\) 和 \(y\) 行。
可以交换下 \(a_{x,p_y}\) 和 \(a_{y,p_x}\)
发现相当于交换 \(p_x\) 与 \(p_y\)
根据引理 \(1\) 可得,\(sgn(p)\) 取反号,所以行列式最后取反号。
证毕
性质 2:
对方阵做行(列)数乘,行列式乘上同样的常数。
证明:
设第 \(x\) 行乘上 \(k\)
将 \(k\) 提出来得
证毕
性质 3:
对方阵做行(列)加法,行列式不变。
证明:
设第 \(y\) 行乘上 \(k\) 加到第 \(x\) 列
提出 \((a_{x,p_x}+ka_{y,p_x})\) 得
整理一下得
现在我们只需证明右边的式子是否等于 \(0\) 即可。
我们设 \(g(p) = sgn(p) \prod_{i \ne x}a_{i,p_{i}} \cdot a_{y,p_x}\)
很显然,对于每个 \(p\),我们都能从 \(p_n\) 中找出一个 \(q\) ,使得 \(q_x=p_y,q_y=p_x\),通过引理 \(1\) 可知,\(sgn(p)\)=\(-sgn(q)\)
因为 \(p_n=n!\) 所以显然有 \(\frac{n!}{2}\) 个 \((p,q)\) 二元组。
我们再列下式子
因为 \(q_x=p_y,q_y=p_x\) ,所以:
又因为 \(sgn(p)\)=\(-sgn(q)\),所以:
所以对于 \(p_n\) 中的所有二元组都为 \(0\) ,即:
所以:
证毕。
矩阵树定理
根据名字,已经猜出跟树有关了吧。
设 \(D(G)\)表示每个点出度的对角矩阵, \(A(G)\)表示邻接矩阵,\(A_{i,j}\)表示从\(i\)到\(j\)的边数。
\(L(G)=D(G)-A(G)\)
规定 \(L(G)_{k,k} 表示删除第k行第k列的方阵\)
矩阵树定理内容:
\(L(G)_{k,k}\)的矩阵行列式是以 \(k\) 为根的内向生成树个数
证明:
我们在这里称自环为平凡环。
我们可以先证明 \(\left| L(G) \right |\) 的组合意义是 \(G\) 只有平凡环的基环内向生成森林个数
定义 \(U={所有 n 个点的基环内向森林}\)
由于基环树是 \(n\) 个点 \(n\) 条边,所以每个点向外连出一条边后形成的图可能不连通,但是每个强连通分量一定是个基环树。
容斥一下:
\(所有环均平凡的基环内向森林=\)
设钦定的非平凡环数量为 \(t\)
容易发现每项的容斥系数为 \((-1)^t\)
将行列式列出:
这里我们枚举了一个 \(1 \sim n\) 的排列 \(p\) ,我们将 \(i\) 与 \(p_i\) 进行连边,这样会得到若干个环,就相当于枚举 \(n\) 个点的环覆盖。
这样会有两种情况:
情况 \(1:i = p_i\) 在排列中就连成了一个自环,在图中的意思是 \(i\) 可以任意往外连边。
情况 \(2:i \ne p_i\) 连完边后会形成一个非平凡环,意思是我们钦定这个环必须在图中存在,此时我们让 \(A_{i,p_i}\) 乘上 \((-1)\)
设非平凡环总环长和为 \(l\)
则总共乘上了 \((-1)^l\)
将\(\left | L(G) \right | = \sum_{p \in p_n} sgn(p) \prod_{i}^n A_{i,p_i}\) 拆成:
这个式子前半部分意义:钦定这些环必须存在方案数。
这个式子后半部分意义:所有 \(i\) 随便选条边方案数。
所以这个式子意义为钦定\(i\ne p_i\) 的边构成的非平凡环必须存在,其他边任意连的方案数。
这样我们发现,这个其实就是容斥原理中的主体。
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 \((-1)^l \cdot sgn(p)\) 是否等于 \((-1)^t\) (解决容斥系数)
发现:对于排列 \(p\) ,一定有一个 \(q\) 使得 \(q_x=p_y,q_y=p_x\) 其余数相同。
对于一个非平凡环,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不断交换 \(p_x\) 和 \(p_y\) 使它成为平凡环。
举个栗子:
p | 3 | 2 | 1 | 4 | 5 |
---|---|---|---|---|---|
i | 1 | 2 | 3 | 4 | 5 |
此时 \(2\) \(4\) \(5\) 为平凡环,\(1 和3\) 组成了一个非平凡环。
我们可以交换 \(p_1\) 和 \(p_3\) 来将非平凡环改为平凡环。
不难发现,要将非平凡环全部改为平凡环,需要改动 \((l-t)\) 次。
根据行列式中的引理 \(1\) 可知每调整一次 \(d(p)\) 奇偶变化一次。
显然可得 \((l-t)\) 和 \(d(p)\) 的奇偶性变化一样。
可建立等式:
(\(2l-t\) 奇偶性显然与 \(t\) 相同)
这样我们整理下,就将行列式与容斥扯上关系,证明了:
再看到 $ \left | L(G)_{k,k} \right |$
它的意思是删去 \(k\) 的所有出边后这个图中不能出现非平凡环,且每个点都连出一条边的方案数。
由于这个图本身实际不存在自环,而又不能出现非平凡环,还每个点都连条出边,所以只能让 \(k\) 为根节点。
整理一下就是:
\(L(G)_{k,k}\)的矩阵行列式是以 \(k\) 为根的内向生成树个数。
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