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规约转换器、接口转换器规格要求技术参数-光伏四可-可观测调控-5G多合一融合终端

1 项目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光伏可调可控系统中边缘物联代理、网关、光伏接口转接器(以下简称“光伏接口转换器”)等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结构、工作环境、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以及电磁兼容性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扩建或改造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并网升压的计量、控制的光伏接口转换器、转接器的设计、制造、采购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DL/T 71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协议 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
DL/T 743 电能量远方终端
Q/GDW 11204 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第14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ITU-TG.825 以SDH为基础的数字网抖动和漂动的控制(The control of jitter and wander within digital network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169.1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6935.1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441 交流电度表符号
3 标准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特性表是国家电网公司对采购设备的基础技术参数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应依据本技术规范书,对技术参数特性表中标准参数值进行响应。
3.1 系统总体设计
此系统由边缘物联代理、网关、光伏接口转换器及其配件等设备组成。光伏接口转换器采集到的逆变器数据,上送边缘物联代理,边缘物联代理通过4G无线等方式将数据上送到主站等云平台,实现光伏设备的可调可控。
3.2 光伏接口转换器
光伏接口转换器用于逆变器通信接口扩展,其技术指标要求如表4:
表 4 光伏接口转换器的技术指标
|
序号 |
指标项 |
指标要求 |
投标人应答 |
|
1 |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5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
|
2 |
绝缘电阻 |
要求见表6 |
|
|
3 |
绝缘强度 |
光伏接口转换器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7中规定的50 Hz的交流电压,历时1 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应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 mA。 |
|
|
4 |
冲击电压 |
光伏接口转换器各电气回路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8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
|
|
5 |
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 |
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他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9中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
|
6 |
工作电源 |
光伏接口转换器使用交流单相供电,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交流磁通密度小于0.5 mT。 工作电源额定电压为220 V,允许偏差-20%~+50%;频率为50 Hz,允许偏差-6%~+2%。 |
|
|
7 |
功率消耗 |
光伏接口转换器在非通信状态下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5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2W;通信状态下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8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3W。 |
|
|
8 |
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 |
光伏接口转换器供电电源中断后,应不出现误读数据,存储数据至少保存10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48h。电源恢复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时钟日计时误差绝对值≤0.5 s/d, 时钟正常运行。 |
|
|
9 |
抗过压能力 |
光伏接口转换器应具备耐受1.9倍标称电压输入的能力。 |
|
|
10 |
CPU要求 |
CPU主频不低于32 MHz,内存不低于32kByte。 |
|
|
11 |
电磁兼容 |
光伏接口转换器应能承受传导的和辐射的电磁骚扰以及静电放电的影响,设备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包括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工频磁场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阻尼振荡波抗扰度、浪涌抗扰度、无线电干扰抑制。 试验等级和要求见表10。 |
|
|
12 |
高温试验 |
70度,6H |
|
|
13 |
低温试验 |
-40度,6H |
|
|
14 |
可靠性指标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7.6×104 h。 |
|
|
15 |
数据安全 |
配置ESAM芯片,兼容硬加密及软加密两种数据加密方式,支持通过软件远程及本地升级方式支持通信数据加密。 |
|
|
16 |
通信协议 |
1.上行通信协议应支持DL/T698.45及其扩展协议。 2.下行通信协议应支持锦浪、禾望、古瑞瓦特、固德威、华为、奥太、爱士惟、阳光电源、正泰、天合、三晶、首航、创维、茂硕、上能、迈格瑞能、英威腾、科士达、特变电工、力诺电力等光伏逆变器厂家Modbus协议。 |
|
|
17 |
通信要求 |
具有2路485、双模(HPLC+HRF)、蓝牙等,支持热插拔 |
|
|
18 |
数据存储 |
数据存储容量不低于8MByte |
|
|
19 |
升级 |
光伏接口转换器应支持远程及本地方式(蓝牙、RS485维护)进行升级,并支持断点续传方式。升级等操作,不应影响历史数据。 |
|
|
20 |
功能配置 |
功能配置应符合表11规定 |
|
表5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额定电压V |
电气间隙mm |
爬电距离mm |
|
U≤25 |
1 |
1.5 |
|
25<U≤60 |
2 |
2 |
|
60<U≤250 |
3 |
4 |
|
250<U≤380 |
4 |
5 |
表6 光伏接口转换器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
|
额定绝缘电压(U) V |
绝缘电阻 MΩ |
测试电压 V |
|
|
正常条件 |
湿热条件 |
||
|
U≤60 |
≥10 |
≥2 |
250 |
|
60<U≤250 |
≥10 |
≥2 |
500 |
|
U>250 |
≥10 |
≥2 |
1000 |
表7 绝缘强度试验电压
|
技术要求 |
测试方案 |
||
|
漏电流≤5mA,施加时间1min,试验时终端无击穿、无闪络、无损坏。试验后终端能正常工作,数据采集功能满足要求。 |
测试回路 |
试验电压(V) |
漏电流(mA) |
|
电源对RS-485接口间 |
4000 |
≤5mA |
|
|
电源对地 |
2000 |
≤5mA |
|
|
RS-485接口间对地 |
500 |
≤5mA |
|
表8 冲击电压峰值
|
测试回路 |
试验电压(V) |
|
电源对地 |
5000 |
|
电源与RS-485接口间 |
6000 |
|
RS-485接口间对地 |
2000 |
表9 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额定电压(U) V |
电气间隙 mm |
爬电距离 mm |
|
U≤25 |
1 |
1.5 |
|
25<U≤60 |
2 |
2 |
|
60<U≤250 |
3 |
4 |
|
250<U≤380 |
4 |
5 |
表10 电磁兼容试验的试验等级和要求
|
试验项目 |
等级 |
试 验 值 |
试 验 回 路 |
|
工频磁场抗扰度 |
/ |
400A/m |
整机 |
|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
3/4 |
10V/m(80MHz~1000MHz) 30V/m(1.4GHz~2GHz) |
整机 |
|
静电放电抗扰度 |
4 |
接触放电8kV 空气放电 15kV |
端子/外壳 |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
|
2.0kV(耦合) |
RS-485 |
|
4 |
4.0kV |
电源回路 |
|
|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
2 |
1.0kV(共模) |
RS-485 |
|
3 |
2.5kV(共模) 1.25kV(差模) |
电源回路 |
|
|
浪涌抗扰度 |
3 |
1.0 kV(共模) |
RS-485接口 |
|
4 |
4 kV(共模) |
电源回路 |
|
|
2 kV(差模) |
|||
|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
/ |
电压暂降:60%: 持续时间:1min,1次; 短时中断: 0%:持续时间:1s,50个周期,中断次数:3次, |
整机 |
|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
3 |
10V/m(非调制) |
电源端和保护接地端 |
表11 光伏接口转换器的功能配置
|
采集对象 |
数据分类 |
数据项 |
数据子项 |
采集频度要求 |
|
光伏逆变器 |
数据类 |
电压 |
A相电压 |
主动上报/按需采集 |
|
B相电压 |
||||
|
C相电压 |
||||
|
电流 |
A相电流 |
|||
|
B相电流 |
||||
|
C相电流 |
||||
|
有功功率 |
有功功率 |
|||
|
无功功率 |
无功功率 |
|||
|
功率因数 |
功率因数 |
|||
|
参数类 |
光伏电站基础信息 |
设备编号 |
按需采集 |
|
|
额定有功功率 |
||||
|
额定无功功率 |
||||
|
设定电压 |
||||
|
输出类型 |
||||
|
逆变器运行状态 |
开关机状态 |
按需采集 |
||
|
控制类 |
逆变器控制 |
逆变器开关机 |
主动下发 |
|
|
控制逆变器负荷 |
有功功率控制 |
主动下发 |
||
|
无功功率控制 |
||||
|
功率因数控制 |
||||
|
有功功率百分比 |
||||
|
无功功率百分比 |
5 供货要求
5.1 检测要求
供货前,卖方应通过买方组织的以下检测:
(1)通过买方组织的协议兼容性测试、性能试验,满足本技术规范书要求;
(2)现场试挂且通过系统集成测试验证。
6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
6.1 技术服务
(1)卖方须提供现场调试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逆变器数据采集、端侧APP开发、系统联调,协助产品使用方试运行和进行验收;若因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能正常运行,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实行免费更换同类新产品;负责提供设备接线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文件及图纸等;负责对用户维护人员、运行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供培训资料;对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并提供免费升级。
(2)接到产品使用方的服务要求后,卖方应在6小时内作出响应,24小时内按要求派人到指定地点提供服务,并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解决方案。
(3)对于不能及时提供相应服务的,应及时填写不良技术服务记录。
(4)卖方保证本合同货物中提供的资料正确完整,应至少提供包括原理图、安装图、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出厂报告、装箱单及其他相应技术资料。
(5)卖方除提供合同所列出的货物之外,还应提供为保护货物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安装维护所必须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附件。
(6)卖方应提供现场免费培训或到厂免费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7)设备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在卖方更换产品后质量保证期应予以延长。
(8)在质量保证期内,如发现投标人提供的货物有缺陷,不符合合同规定时,如属投标人责任,则招标人有权向投标人提出索赔。由此产生的安装现场换货费用、运费及保险费由投标人负担。
(9)卖方应结合江苏所有存量及新增在运的逆变器厂家所有型号设备的协议和接口,免费兼容逆变器协议并升级,按需配置接口。
7 现场安装调试
7.1 供货前协调会议
由买方牵头、卖方参与,召开协调会议。协调会上,买方应明确采购货物的型号、规格等参数,确保卖方在后续供货和调试工作中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7.2 现场调试
建立现场调试协调机制,现场通信调试工作由买方组织、卖方现场配合,以实现卖方的供货产品与主站间达到100%调通率的要求,若供货产品达不到要求,卖方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