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平庸之恶、一对多映射/多对一映射/人数不等映射》

一、定义

  1、定义一(理解角度一):“平庸之恶”英文为The Banality of Evil,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不无不及。一般认为,对于显而易见的恶性却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就是平庸之恶。如:赵高指鹿为马,群臣点头称是;纳粹建集中营,人们竞相应聘。这些都是典型的平庸之恶。

  20世纪后期以来的道德无底线,有人的无知或邪恶,不辨道德“真相”的因素,也有舆论导向的偏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或可能做出的事情。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2、定义二(理解角度二):平庸之恶(banality of evil):由于道德责任的稀释和分散,普通人在毫无反思能力的情况下就可能参与不道德的行为。

 

二、举例

……

 

初中:这个问题太复杂了。这像是你的问题,又像是人性的问题。这像是人性的问题,又像是你的问题。如果说这是你的问题,这种事情又在人性上普遍存在。如果说这是人性的问题,这件事情又确实是你做的。

 高中:其实那件事情彻头彻尾都只是一个误会。我只能说,我是那场误会的受害者。仅此而已。

posted @ 2020-10-15 01:55  BearKuma1069  阅读(40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