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vector操作

vector支持的操作
v.empty() 如果v不含有任何元素,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v.size()

返回v中的元素个数

v.push_back(t) 向v的尾端添加一个值为t的元素
v[n]

返回v中第n个位置上元素的引用

v1=v2 用v2中的元素拷贝替换v1中的元素
v1={a,b,c...} 用列表中的元素拷贝替换v1中的元素
v1==v2 元素数量相同且对应位置的元素值都相同
v1!=v2  
<,<=,>,>= 以字典顺序进行比较

使用范围for语句处理vector对象中的所有元素:

    vector<int> v{1,2,3,4,5,6,7,8,9};
    for (auto& i : v)//对于v中的每个元素
        i *= i;//求元素值的平方
    for (auto i : v)//对于v中的每个元素
        cout << i << " ";//对于v中的每个元素
    cout << endl;

vector对象的类型总是包含着元素的类型:

    vector<int>::size_type//正确
    vector::size_type//错误

两个vector相等当且仅当它们所含的元素个数相同,而且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也相同。

关系运算符依照字典顺序进行比较:

  • 如果两个vector对象的容量不同,但是在相同位置上的元素值都一样,则元素较少的vector的对象小于元素较多的vector对象
  • 若元素的值有区别,则vector对象的大小关系由第一对相异的元素值的大小关系决定。

计算vector内对象的索引

假设有一组成绩的集合,其中成绩的取值是从0到100。以10分为一个分数段,要求统计各个分数段各有多少成绩。

在具体实现时使用一个含有11个元素的vector对象,每个元素分别用于统计各个分数段上出现的成绩个数。对于某个成绩来说,将其除以10就能得到对应的分数段索引。

一旦计算得到了分数段索引,就能用它作为vector对象的下表,进而获取该分数段的计数值并加1:

    //以10分为一个分数段统计成绩的数量
    vector<unsigned> scores(11, 0);//11个分数段,全部初始化为0
    unsigned grade;
    while (cin >> grade)//读取成绩
    {
        if (grade <= 100)//只处理有效的成绩
            ++scores[grade / 10];//将对应分数段的计数值加1
    }

不能用下标形式添加元素

 为vector对象ivec添加10个元素:

    vector<int> ivec;//空vector对象
    for (decltype(ivec.size()) ix = 0; ix != 10; ++ix)
        ivec[ix] = ix;//严重错误:ivec不包含任何元素

这段代码时错误的:ivec是一个空vector,根本不包含任何元素,当然也就不能用下标去访问任何元素,正确的方法是使用push_back:

    for (decltype(ivec.size()) ix = 0; ix != 10; ++ix)
        ivec.push_back(ix);//正确:添加一个新元素,该元素的值是ix

 tip:vector对象(以及string对象)的下标运算符可用于访问已存在的元素,而不能用于添加元素。

 

posted @ 2019-05-05 10:36  CodeWithMe  阅读(39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