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博客作业
第一次博客作业
一、自我介绍
1.1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102301603;我是小丸;我的爱好是打羽毛球、听音乐、健身;我最喜欢福大的麦当劳;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颜人中的《夏夜最后的烟火》;一句想说的话:“请一定要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二、思考
2.1 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计算机专业的畅想
2.1.1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决定的?
选择计算机专业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和兴趣,从小时候就好奇新鲜事物、喜欢探索和解决问题,每次亲自把问题解决了都特别有成就感;二是比较看好计算机相关的行业前景,我认为计算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三是在中学的的信息技术课上初步接触了一些简单的编程实践,亲手用代码画出了一个三角形后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深入学习。
2.1.2 你认为过去两年中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期待,为什么?
过去两年的课程像一幅渐显的拼图,既重合了期待,又延伸了边界。符合期待的的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让我掌握了 “怎么写代码”,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这类课打破了我 “计算机 = 写代码” 的刻板印象 —— 原来一行简单的打印语句背后,藏着 CPU、内存、硬盘的复杂协作。这种对 “底层逻辑” 的探索,比单纯学编程更让我惊喜。这些年我掌握了编程语言和基础理论,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拼图仍有缺口:部分课程偏理论,实践项目较少;希望有更多团队项目和实践机会,能接触到更贴近实际开发的课程。
2.1.3 你觉得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计算机是我喜欢且愿意深入研究的领域,但不是天生擅长。我喜欢解决编程问题、调试代码、学习新技术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擅长方面,目前还在学习阶段,在编程基础和算法思维上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上还需要提升。我会继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
2.1.4 将来你会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吗?是的话给出你想去的城市、公司和岗位,否的话给出原因。
是的,我会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我希望去武汉发展,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一座江湖气与科技感并存的城市,既有长江的烟火气,也有光谷的创新潮,而且有较好的互联网产业氛围和较多的技术与就业机会。理想的公司是小米或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岗位方向是前端工程师,喜欢 “把抽象逻辑变成用户能触摸的界面”,看着自己写的按钮被千万人点击,想想就很有成就感。
2.2 即将大三的你,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
2.2.1 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
- 编程语言:熟练掌握C++、C编写中等复杂度的程序,熟悉Python、JavaScript,用 JS 做过简单的互动网页
- 数据结构与算法:掌握常见的链表、树、图等数据结构和算法,能解决中等偏下难度的算法题
- 数据库:熟练使用MySQL设计表结构、写复杂查询,了解SQL语句和数据库设计
- Web开发:了解HTML、CSS、JavaScript,完成过简单的Web项目
- 版本控制:熟练使用Git进行代码管理,能独立查文档解决问题
- 学习能力:能快速学习新技术,通过查阅文档和教程解决问题
2.2.2 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 系统设计能力:缺乏大型系统架构设计经验,对分布式系统、微服务等了解不足,仅停留在 “知道概念”,缺乏实战理解
- 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经验较少,缺乏完整的需求分析、设计、测试、部署等项目开发流程经验
- 深入理解: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底层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计算机网络的 TCP 握手,这些原理背得出来,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很难联系起来
- 团队协作:缺乏大型团队协作经验,沟通协调能力仍需提升
- 新技术掌握:对云计算、容器化、DevOps等新技术了解不够,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
- 代码质量:代码规范和工程质量意识需要加强
2.3 大三是一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考研、工作、考公、出国,不同的选择在大三就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2.3.1 根据你所了解的前辈们的经历,结合自身实际,你的选择是什么?
我选择考研。我希望能够深入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把知识学透、把研究做扎实,将来能在技术上走得更远,也能够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未来在技术领域有更深入的发展打下基础。
2.3.2 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
优势:
- 基础课程掌握较好,数学和英语有一定优势
- 学习习惯良好且自制力较强,能坚持复习和刷题
- 对计算机理论有浓厚兴趣,愿意深入钻研
劣势:
- 项目经验相对较少,从未参与过大型项目,对代码规范、版本控制、团队协作的经验几乎为零,实践能力需要提升
- 时间管理能力需要加强,需要平衡专业课学习和考研复习
- 对目标院校和专业的了解还需要深入
2.3.3 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大三设定的规划安排是什么?
-
大三上学期(9-1月):
- 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
- 开始数学和英语的基础复习
- 保持专业课学习,争取优异成绩
- 完成软工实践、数据库实践等课程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
大三下学期(3-6月):
- 加强数学和专业课的深入针对性复习
- 开始系统地刷题和做真题
- 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和考试大纲
- 适当参与一些技术项目,保持实践能力和手感
-
暑假(7-8月):
- 集中时间进行强化复习
- 参加目标院校的夏令营
- 完善个人简历和作品集
2.4 了解最近的热点事件吗?比如日本核废水排海计划等;对中国长远经济的发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感触吗?
关注了日本核废水排海等热点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环境、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对中国长远经济发展,我认为:
- 科技创新是关键: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才有底气
- 绿色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
- 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升经济效率
- 人才培养: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应关注技术如何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承担社会责任,思考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未来的期望
3.1 你愿意为了一个你感兴趣的、或得到实战锻炼的项目熬夜吗?你想脱离小菜鸟的level吗?如何评价上上上、上上、上一届同学说的"真正和我的队友们一起见识了凌晨四点的福大。一起熬夜,一起吐槽,一起说说笑笑,一起打代码。一切一切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我愿意为了感兴趣或能获得实战锻炼的项目熬夜。我认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实践才能提升技能和经验。
我非常想脱离"小菜鸟"的level,希望成为能独立解决问题、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者。
对于学长学姐们的话,我深有感触。这种 “一起熬过夜、一起解决过问题” 的经历,正是成长的催化剂 —— 前辈们说的 “凌晨四点的福大”,其实是青春里最珍贵的 “并肩作战”。虽然熬夜不是最健康的方式,但那种与队友一起攻克难题、共同奋斗的经历确实珍贵。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是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的锻炼。当然,我也希望能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熬夜,保持健康的工作节奏。
针对上述问题(1)、(2)、(3),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以达成你的期待以及你在(1)或(2)或(3)上的目标?
我对这门课的期待:
- 实战项目经验:希望通过这门课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部署,体验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
-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与团队成员协作、沟通、分工的能力
- 工程实践能力:学习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包括代码规范、测试、版本控制等
- 技术深度:在项目中深入学习某项技术,不只是浅尝辄止
- 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调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规划:
我计划平均每周投入 15-20小时 在这门课上,具体分配如下:
- 课堂学习:3-4小时(上课+整理笔记+课后复习)
- 项目开发:10-12小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 团队讨论:2-3小时(团队会议、代码审查、问题讨论)
- 学习新技术:2-3小时(学习项目所需的新技术栈和工具)
这样的时间投入,既能保证项目质量,又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平衡好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我希望通过这门课,不仅完成一个优秀的项目,更重要的是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