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软件的二三事

 

第一部分:结缘计算机

 

与其说我选择了软件工程,不如说软件工程选择了我。虽然与它的相遇是出于意料之外的,但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多后,我觉得这个专业有比简单地当一位老师更吸引人的地方,尤其是当我接触到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并且能够学习到一些技能时,会很有成就感。

 

很明确的说,我的条件并不好,和那些从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接触编程的人相比,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素质,更有思维领域的限制,最糟糕的是我的惰性使我怠于改变这一现状,即使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了,但仍然无法从这个泥潭中爬出来。软工是我喜欢的领域,却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甚至我对这个专业说不上热爱,只能说是感兴趣,而且还总是没什么动力去学习。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我的大学生活值得吐槽的就两点:起不来床和静不下心。

赖床尤其严重的要数大一上学期,刚到大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毫无压力的“考后修整”,心情不免有些散漫,更不要说我给自己大一定下的目标就是“愉快地玩”。

每天晚上熬夜看手机,每个周末都要赖床。刚开始还能勉强和舍友一起艰难地起床,后来就放弃了。很多时候我醒来一看时间9、10点,宿舍就我一个人,然后就坐在床上发会儿呆,点个外卖,洗漱,吃饭,等在图书馆学习了一上午的舍友们回寝。

后来下学期好了许多,总算是能和大家一起起了,有时甚至还能混在早起的一波里起床,呼吸一下早晨清凉的空气(而不是中午的阳光)。

而学习上,就是静不下心。总是很浮躁,不知道做什么。没有目标,像个闻到食物味道的苍蝇似的,心烦意乱的结果一般就是看手机、玩电脑,一天天地混过去。

 

我理想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寓教于乐、注重实践的课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但是在学习方面,课程上的稀里糊涂,未来规划也不甚明确;社团活动也不能算是精彩。除此之外,我还总想着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学校外面去看看,比如上次去东北软工长春分公司的参观,就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希望能够去相关的企业看看,他们需要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做些什么,以及我们能够为我们的未来确立一个怎么确实的目标并在青春最好的这几年为之努力。

 

我认为中国的大学不能做到国外的大学那样,提供一个宽松且几近完全自由的环境。

首先,从历史的积淀来看,西方大学鼓励个人主义,学生自己在合理的框架之内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只要是符合申请条件学生能自己决定学什么专业,量身定制课程,兴趣跟热情才是最重要的出发点;而中国大学教育,大多数属于典型的东方教育体系,鼓励集体主义。同一专业的学生几乎所有人都是同一步调,学相同的课程,参加同样的考试,同一时间毕业。

其次,学费的限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外大学的学费可能是国内大学学费的60倍,自然也能够有更加充足的资源来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最后,对学生来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按部就班地学习了12年书本上的知识后,国内的大学生可能会发现写一篇简单的实验报告也很困难。

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国内也有许多大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总的来说,西方大学以培养能力为主,中国大学则以传授知识为主。

 

我的代码量不多,大概有两千多行。最复杂的作业是参加理想杯静态网页制作大赛的网页以及参加卓音假期培训的大作业。都给大一的我带来了很多,无论是学习方面的进步,还是精神方面的鼓励。

 

第三部分:未来规划

 

如果在本专业就业,我想从事产品经理一类的工作,副业想进行插画设计;或者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目前我希望自己先学好本专业的相关课程,然后着手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

 

部分:我的问题

 

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1]这篇博客给我很大的触动,因为我在文中所描述的这些人里找到了自己的身影,那个总嫌老师讲课太水,由此心安理得地玩手机、上课思想抛锚的自己。这篇文章说的真的很好,完完全全就是在说我现在的一种状态。我是很想改变的,但是我也很苦恼,因为对我个人而言,连续地全神贯注于一堂课一个小时是可以做到的,但当超过一小时,我的身体和精神就会不自觉地离开课堂,即使有意提醒自己要继续听课也很难保持之前的那种良好状态。所以我也想问问老师: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这种课上到一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吗?或者什么样的自我调节能够让我上课时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呢?

[1] http://www.scalerstalk.com/816-attention

 

posted on 2018-03-09 08:03  裴有毒  阅读(370)  评论(9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