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周:振动合成与声速测量

实验名称:振动合成与声速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简谐振动的叠加与形成的合成振动。
  2. 掌握同频振动与不同频率振动的合成规律,理解李萨如图形的本质。
  3. 理解驻波的形成条件与特点。
  4. 通过驻波法与行波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

声速测定仪、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压电陶瓷换能器、连接线等。


三、实验原理

1. 振动的合成

(1)两个同频简谐振动合成
若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频振动:

\[x_1 = A_1 \cos(\omega t + \varphi_1) \]

\[x_2 = A_2 \cos(\omega t + \varphi_2) \]

合成振动为:

\[x = A\cos(\omega t + \varphi) \]

其中振幅与初相位为:

\[A = \sqrt{A_1^2 + A_2^2 + 2A_1A_2 \cos(\varphi_2 - \varphi_1)} \]

\[\varphi = \arctan\left( \frac{A_1\sin\varphi_1 + A_2\sin\varphi_2}{A_1\cos\varphi_1 + A_2\cos\varphi_2} \right) \]

(2)两个互相垂直的同频振动
若:

\[x = A_3\cos(\omega t + \varphi_3) \]

\[y = A_4\cos(\omega t + \varphi_4) \]

可得轨迹方程:

\[\frac{x^2}{A_3^2} + \frac{y^2}{A_4^2} - \frac{2xy}{A_3A_4} \cos(\varphi_4 - \varphi_3) = \sin^2(\varphi_4 - \varphi_3) \]

这是李萨如图形的基本方程。
image

若频率比为整数:

\[\frac{\omega_y}{\omega_x} = \frac{N_y}{N_x} \]

即可通过李萨如图形判断频率比。


2. 驻波的形成

两个反向行波叠加:

\[u_1 = A\cos(\omega t - kx) \]

\[u_2 = A\cos(\omega t + kx) \]

合成:

\[u = 2A\cos kx \cos\omega t \]

空间因子为节振动(决定波节/波腹),时间因子为简谐振动。

波节位置满足:

\[kx = (2k+1)\frac{\pi}{2} \quad (k = 0,1,2,\ldots) \]

相邻波节间距为:

\[\frac{\lambda}{2} \]

可用于测定声波波长。


3. 行波法测声速

已知声波振动:

\[y_1 = y_0\cos(2\pi ft + \varphi) \]

接收端相位差与距离关系:

\[\Delta \varphi = \frac{2\pi fx}{v} = \frac{2\pi x}{\lambda} \]

当相位差变化一周(从 0 到 (2\pi))对应移动距离:

\[\Delta x = \lambda \]

若相位差变化为 (\pi),对应:

\[\Delta x = \frac{\lambda}{2} \]


4. 声速公式

直接法(温度修正):

\[v_t = 331.45\sqrt{\frac{t}{273.15} + 1} \quad (\text{m/s}) \]

理论声速:

\[v = \sqrt{\frac{\gamma RT}{M}} \]


四、实验内容

  1. 驻波法:

    • 调节声波,使压电换能器产生驻波;
    • 通过观察驻波波腹变化位置,记录若干个波节间的距离;
    • 由波节间距求出波长;
    • 最终计算声速。
  2. 行波法:

    • 利用示波器观察发射与接收信号的李萨如图形;
    • 平移接收换能器,使图形变为直线或闭合曲线;
    • 记录对应位置;
    • 由相位差变化求波长,再求声速。
posted @ 2025-11-17 10:51  菜鸡白板  阅读(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