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系统架构设计师真题(回忆版)

综合知识

页内大小4KB,存储内存16GB,位示图占用(A.512KB)KB。

计算内存总页数:
内存大小为 16GB,每页大小 4KB,总页数为:16GB?/4KB=(16×1024MB)/4KB=(16×1024×1024KB)/4KB?=4×1024×1024=4,194,304页。

计算位示图所需位数:

每个页对应位示图中的 1 位(0 表示空闲,1 表示已分配),因此总位数为:4,194,304位。

将位数转换为字节(Byte),1字节=8位,4,194,304位?/8=524,288字节=524,288B,

将字节转换为 KB,524,288B/1024=512KB。

调制解调技术的主要功能是(B.模拟信道传递数字信号)。

调制解调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调制)以便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并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解调)。这一过程使得数字设备(如计算机)能够通过模拟信道(如电话线)进行通信。

选项A模拟信道传递模拟信号无需调制解调,直接传输即可。

选项B正确。调制将数字信号转为模拟信号以适应模拟信道,解调则反向转换。

选项C 数字信道传递模拟信号,数字信道通常直接处理数字信号,无需额外调制。

选项D数字信道传递数字信号,无需调制解调,直接传输即可。

CMMI分为多少个成熟度等级(B.5)。

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for Softwar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提供了一个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框架,它将软件过程改进的步骤组织成5 个成熟度等级,共包括18 个关键过程域, 52 个过程目标, 3168 种关键实践,它为软件过程不断改进奠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基础。

国家机密中,除特殊情况外,机密级保密期一般不超过(B.20)年。

国家机密的保密期限根据密级不同而有所区分,其中机密级的最长保密期限为20年。具体规定如下:

不同密级的保密期限

绝密级:最长不超过30年(如无特殊规定)。

机密级:最长不超过20年。

秘密级:最长不超过10年。

补充说明:

保密期限的计算起点为文件标明制发日或通知密级之日。

超过期限后若仍需保密,需重新确定期限;若密级调整,应及时处理。

要想实现半双工通讯,通信双方至少需要(B.2个逻辑通道)个逻辑通道。

半双工通信,是指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传送(发送或接收),发送和接收是独立的两个逻辑通道。同一时刻只能使用其中一个通道,两者交替工作

内聚类型从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B.功能、顺序、通信、过程、时间、逻辑、偶然)。

模块的内聚类型通常也可以分为7 种,根据内聚度从高到低的排序如表5-2 所示。

image

关系代数运算不包括(C.删除)。

关系代数运算符有4 类: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符和逻辑运算符。

image

微服务断路器的三种状态是(B.打开、关闭、半开)。

微服务断路器的三种状态为:关闭状态(Closed)、打开状态(Open)、半开状态(Half-Open),通过状态切换保护系统免受级联故障影响。

5个进程各需要2个资源,至少提供(B.6个)个资源才能避免死锁

R个进程,每个进程需要N个资源,避免死锁需要的资源数=R×(N-1)+1=5×(2-1)+1=6。

信道带宽3000Hz,32种信号状态,无干扰情况下最大传输速率是(B.30)kbps。

根据奈奎斯特公式,无噪声条件下,最大传输速率C=2×B×log2N,B为带宽,N为信号调制数量,带入公式得C=2×3000×log2 32=2×3000×5=30kbps。

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B.PROM)。

计算机中的PROM,全称为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即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也被称为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OM,OTP ROM)。这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芯片,允许用户在制造完成后通过特定的编程设备将数据写入,但一旦写入,数据在正常操作下便不可更改。

ROM全称为Read-Only Memory,中文意思是“只读存储器”。

EPROM就是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中文含意为“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它是一种可重写的存储器芯片,并且其内容在掉电的时候也不会丢失。换句话说,它是非易失性的。它通过EPROM编程器进行编程,EPROM编程器能够提供比正常工作电压更高的电压对EPROM编程。一旦经过编程,EPROM只有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够进行擦除。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是指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EEPROM 可以在电脑上或专用设备上擦除已有信息,重新编程。一般用在即插即用。

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类,(A.VxWorks)不属于非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控制、通信等领域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如WindRive 公司VxWorks 、 All 公司Nucleus 等;另一类是面向消费电子产品的非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这类产品包括移动电话、机顶盒、电子书等,操作系统包括Google 公司的Android 、Apple 公司的iOS ,以及Microsoft 公司的WinCE 等。

下列选项中会导致线程从执行态变为就绪态的是(B.主动让出CPU)。

任务的工作状态最简单的可分为三种:执行态、就绪态和阻塞态,其转换关系见图16-10。

①执行态:当任务已获得处理机,其程序正在处理机上执行,此时的任务状态称为执行状态。

②就绪状态:当任务已分配到除CPU 以外的所有必要的资源,只要获得处理机便可立即执行,这时的任务状态称为就绪状态。

③阻塞状态:正在执行的任务,由于等待某个事件发生而无法执行时,便放弃处理机而处于阻塞状态。引起进程阻塞的事件可有多种,例如,等待I/O完成、申请缓冲区不能满足、等待信件(信号)等。

三种基本状态转换:

(1)就绪—执行:处于就绪状态的任务,当任务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任务便由就绪状态转变成执行状态。

(2)执行—就绪:处于执行状态的任务在其执行过程中,因分配给它的一个时间片己用完而不得不让出处理机,于是任务从执行状态转变成就绪状态。

(3)执行—阻塞:正在执行的任务因等待某种事件发生而无法继续执行时,便从执行状态变成阻塞状态。

(4)阻塞—就绪:处于阻塞状态的任务,若其等待的事件己经发生,于是任务由阻塞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image

芯片工作温度范围-45℃~85℃,属于(C.工业级)级别。

嵌入式微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相关任务。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都在室外使用,可能处于不同环境,因此,选择处理器芯片时,也要根据不同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级别的芯片。其主要因素是芯片可适应的工作环境温度。通常,我们把芯片分为民用级、工业级和军用级。民用级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是0~70℃、工业级的是-40~85℃、军用级的是-55~150℃。当然,除了环境温度外,环境湿度、震动、加速度等也是应考虑的因素。

Web服务器性能评测方法不包括(D.UI测试)。

常见的Web 服务器性能评测方法有基准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Kruchten提出了一个“4+1”的视图模型。“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软件架构,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软件架构的全部内容。其中,(D.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B.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

4+1视图中描述软件到硬件映射的是?物理视图,关注系统运行特性的是进程视图。

物理视图在UML中被称为部署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和通信等问题。

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等。

净室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是(A.函数理论和抽样理论)。

净室(Cleaning Room )软件工程是一种应用数学与统计学理论以经济的方式生产高质量软件的工程技术,力图通过严格的工程化的软件过程达到开发中的零缺陷或接近零缺陷。净室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函数理论和抽样理论。

RUP中设计确定系统体系结构,制定计划和资源要求的阶段是(B.

细化)。

RUP 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为多个循环(Cycle) ,每个循环生成产品的一个新的版本,每个循环依次由4 个连续的阶段(Phase )组成,每个阶段完成确定的任务。这4 个阶段如下:

(1)初始(inception)阶段:定义最终产品视图和业务模型,并确定系统范围。

(2)细化(elaboration)阶段:设计及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制订工作计划及资源要求。

(3)构造(construction)阶段:构造产品并继续演进需求、体系结构、计划直至产品提交。

(4)移交(transition)阶段:把产品提交给用户使用。

大模型生成代码的核心架构是(A.Transformer)。

大模型生成代码的核心架构是Transformer模型。

逆向工程中用于恢复信息的方法有四类。其中,用户指导下的搜索与变换方法用于导出(A.实现级和结构级)信息。

试题分析:

逆向工程中用于恢复信息的方法有四类:

1、用户指导下的搜索与变换:用于导出实现级和结构级信息。

2、变换式方法:除领域级外所有的抽象级别上的信息都可用此类方法推导。变换式方法又分为不需要维护人员过多干涉的自动分析法(如静态分析和调用图、控制流图生成等)和基于特定库的用户指导变换法。

3、基于领域知识的方法:主要用于恢复功能级和领域级信息。领域知识一般用规则库表示,用已确定或假定的领域概念与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推导进一步的假设,最后导出程序的功能。该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最大。

4、铅板恢复法:仅适用于推导实现级和结构级信息,这些方法用于识别程序设计“铅块”或公共结构,“铅板”既可为一个简单算法,亦可为相对复杂的成分。因铅块与程序之间可能存在多种匹配形式,所以此类方法还包含大量的推理与决策。

ERP企业资源管理的三流指(A.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ERP 中的企业资源包括企业的“三流”资源,即物流资源、资金流资源和信息流资源。ERP 实际上就是对这“三流”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C.路径覆盖)不属于黑盒测试的方法。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和场景法等。

路径覆盖属于白盒测试方法。

UML用例模型不包含(D.聚合)关系。

UML用例模型中,用例间的标准关系包括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和泛化(Generalization)。

以下(B.螺旋模型)增加了风险评估环节。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是在快速原型的基础上扩展而成。也有人把螺旋模型归到快速原型,实际上,它是生命周期模型与原型模型的结合合,如图5-3 所示。这种模型把整个软件开发流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4 部分组成,它们是:

(1 )目标设定。为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定义和确定这一个阶段的专门目标,指定对过程和产品的约束,并且制订详细的管理计划。

(2 )风险分析。对可选方案进行风险识别和详细分析,制定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些风险。

(3 )开发和有效性验证。风险评估后,可以为系统选择开发模型,并且进行原型开发,即开发软件产品。

(4 )评审。对项目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需要进入螺旋线的下一次回路,如果决定继续,就要制订下一阶段计划。

螺旋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实际是上述4 个部分的迭代过程,每迭代一次,螺旋线就增加一圈,软件系统就生成一个新版本,这个新版本实际上是对目标系统的一个逼近。经过若干次的迭代后,系统应该尽快地收敛到用户允许或可以接受的目标范围内,否则也有可能中途夭折。

该模型支持大型软件开发,适用于面向规格说明、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也适用于几种开发方法的组合。

image

调试和测试的区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调试在测试前面)。

测试用于主动发现缺陷,调试是修复已发现缺陷的后续过程,逻辑顺序应为测试→调试。

结构化分析的特点是(B.面向数据流)。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是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

在UML活动图中,(D.动作状态)是原子的,不能被分解、没有内部转移、没有内部活动,它的工作所占用的时间可以忽略。

在活动图中需要注意区分活动状态和动作状态。

动作状态是原子的,不能被分解,没有内部转移,没有内部活动。

动作状态占用的时间是可以忽略的,动作状态的目的是执行进入动作,然后转向另一个状态。活动状态是可以分解的,不是原子的,其完成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

以下(B.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不属于测试度量指标。

测试度量聚焦于测试活动的效率、覆盖率和缺陷管理,而故障恢复时间通常属于运维或研发效能范畴,与测试阶段的直接目标无关。

WebService的核心技术是(C.开放式Web)。

WebService本质基于开放标准协议(如HTTP/HTTPS、XML、SOAP等)实现跨平台、跨语言的服务交互。

开放式Web强调通过标准化的Web技术(非私有协议)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与WebService的设计目标一致。

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的五类安全服务包括(A.鉴别、访问控制、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

OSI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的5 类安全服务包括鉴别、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抗抵赖性。

数据库三级模式中,表示用户局部数据的是(B.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需要使用的部分数据的描述。它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

数据库三级模式中,描述记录间联系、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是(B.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也称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只涉及“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值。概念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很多实例。概念模式反映的是数据库的结构及其联系,所以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是相对变动的。
需要说明的是,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要求。但是,概念模式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算做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

已知关系R(a,b,c,d)和R上的函数依赖F=(a->cd,c->b),则R的候选码是(A.a)。

已知a→cd,推导出a可确定c和d;

进一步通过c→b,可得a→b,因此闭包为a = U(全体属性),候选码是a。

SOA中服务请求者与提供者的通信传输规范是(B.SOAP)。

SOAP 是在分散或分布式的环境中交换信息的简单的协议 ,是一个基于XML 的协议。它包括4 个部分:SOAP 封装(Envelop) ,定义了一个描述消息中的内容是什么,是谁发送的,谁应当接收并处理它以及如何处理它们的框架;SOAP 编码规则(Encoding Rules) ,用于表示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的数据类型的实例;SOAP RPC 表示(RPC Representation )是远程过程调用和应答的协定;SOAP 绑定(Binding )是使用底层协议交换信息。
虽然这4 个部分都作为SOAP 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定义的,但它们在功能上是相交的、彼此独立的。特别地,信封和编码规则是被定义在不同的XML 命名空间(Namespace )中,这样使得定义更加简单。
SOAP 的两个主要设计目标是简单性和可扩展性,这就意味着有一些传统消息系统或分布式对象系统中的某些性质将不是SOAP 规范的一部分。例如,分布式垃圾收集(Distributed Garbage Collection) 、成批传送消息、对象引用和对象激活等。

REST中部分更新使用的HTTP方法是(C.

PATCH )。

在处理REST API时,我们经常需要更新资源,这可以通过多种HTTP请求方法来实现。PUT和PATCH请求是最常见的两种更新资源的方法。
PATCH请求和PUT请求的区别:PUT请求用于完全更新资源,意味着客户端必须提供资源的所有相关数据;而PATCH请求则用于部分更新资源,客户端只需提供需要更改的部分数据。

数据库内模式描述的内容是(A.存储结构)。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数据流图中表示“异或”(互斥关系)的符号是(B.⊕ )。

数据流图中表示“异或”(互斥关系)的符号是 ⊕

数据治理的应用场景不包括(B.存储备份)。

存储备份是数据生命周期中的技术实现环节,而非数据治理的应用场景。

某公司有100人,其中会Java语言的有45人,会C语言的有53人,会Python语言的有55人,既会Java语言也会C语言的有28人,既会C语言也会Python语言的有32人,既会Python语言也会Java语言的有35人,三种语言都会的有20,那么三种语言都不会的有(B.22人)人。

根据容斥原理,计算至少会一种语言的人数:

∣A∪B∪C∣=∣A∣+∣B∣+∣C∣−∣A∩B∣−∣B∩C∣−∣C∩A∣+∣A∩B∩C∣

= 45 + 53 + 55 − 28 − 32 − 35 + 20

= 153 − 95 + 20

= 78 人。

因此,三种语言都不会的人数为总人数减去会至少一种语言的人数:

100 - 78 = 22 人。

约束条件:x-1≥0,x-y≤0,x+y-4≤0,则y/x的最大值是(C.

3)。

当x=1,y=3时,y/x的最大值=3。

关于AB测试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一时间相似用户)。

AB 测试是为Web 或App 界面或流程制作两个(A/B )或多个(A/B/n )版本,在同一时间维度,分别让组成成分相同(相似)的访客群组(目标人群)随机的访问这些版本,收集各群组的用户体验数据和业务数据,最后分析、评估出最好版本,正式采用。

进度计算题,D任务延长3天,则总工期延长(B.1天)天。

image

缺条件,好像是原工期是24天,D延迟3天,D原来所在的非关键路径的工期由22变成了22+3=25,成为新的关键路径,总工期延长1天。

软件著作权中决定公开权利的是(A.发表权)。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一系列权利,其中包括发表权,即决定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这意味着,软件著作权人有权决定是否将其软件著作权证书公开。

申请软件著作权需要提供的鉴别材料是(A.

程序和文档)。

申请软件著作权需要提供的鉴别材料主要包括源程序和文档。‌

(1)源程序‌:需要提交前、后各连续30页,如果源程序不足60页,则需提交整个源程序。如果源程序中包含机密部分,建议进行加密处理,并覆盖不超过50%的机密部分‌。

(2)文档‌: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手册、设计说明书等,通常也需要提交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文档应详细反映软件的设计和功能,并包含封面、目录、软件概述、设计说明、逻辑开发架构、软件使用说明等内容‌。

此外,如果软件是合作开发的,需要提交合作开发协议或合同书;如果是基于他人软件二次开发的,需要提交原软件著作权人的许可证明;如果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发生变更,如转让、继承等,应提交相应的权利变更证明文件‌。

监理“四控三管一协调”中四控指的是(D.

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

监理“四控三管一协调”中四控指的是: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

工业大模型中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中间的三层是(B.基座层、模型层、交互层)。

工业大模型体系架构包含基础设施层、基座层、模型层、交互层、应用层 5 个层次,具体如下:

(1)基础设施层:是构建工业大模型所需的基础资源,包括工业数据、算力、知识等。工业数据涵盖 CAX 文件、工业时序数据、机器指令、工业文档以及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模态数据,是模型训练和操作的基础。

(2)基座层:是工业大模型的核心支撑,主要包括基于工业多模态预训练技术、工业机理内嵌微调技术、工业智能体交互推理技术 3 类核心技术的工业基座大模型。

(3)模型层:是工业大模型的主干部分,面向不同的工业任务和行业领域进行适配,形成任务导向大模型和行业领域大模型。

(4)交互层:由人、大模型智能体、工业赛博物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形成有机整体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交互协作。

(5)应用层:是工业大模型在服务端的表现形式。

边缘计算的优点不包括(C.提升带宽)。

边缘计算的核心优势包括:降低延迟、优化带宽(仅传输关键数据到云端,节省50%~70%的网络资源)、增强隐私保护、提高可靠性、支持实时决策、节能、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可扩展性等。

软件测试中回归测试的目的是(A.确保修正过程中没有引入新的错误)。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以下不属于项目管理和过程支持域的是(A.

源代码)。

根据CMMI模型的过程域分类,源代码属于工程类而非项目管理或支持类过程域。

条件覆盖与判定覆盖的关系是(C.条件覆盖不一定包含判定覆盖,判定覆盖也不一定包含条件覆盖)。

条件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应取到各种可能的值。

判定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条件覆盖不一定包含判定覆盖,判定覆盖也不一定包含条件覆盖。

根据GB/T 16260.1 定义,以下不属于可靠性的是(D.健壮性)。

根据GB/T 16260.1 定义,从管理角度对软件系统质量进行度量,可将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划分为6 种维度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与可移植性。其中功能性包括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可靠性包括容错性、易恢复性、成熟性;易用性包括易学性、易理解性、易操作性;效率包括资源特性和时间特性;维护性包括可测试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和易分析性;可移植性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和可替换性。

数据流图中表示数据加工和转换的组件是(B.处理)。

数据流图DFD 方法由4 种基本元素(模型对象)组成: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项。

(1 )数据流(Data Flow )。数据流用一个箭头描述数据的流向,箭头上标注的内容可以是信息说明或数据项。

(2 )处理(Process )。 表示对数据进行的加工和转换,在图中用矩形框表示。指向处理的数据流为该处理的输入数据,离开处理的数据流为该处理的输出数据。

(3 )数据存储。表示用数据库形式(或者文件形式)存储的数据,对其进行的存取分别以指向或离开数据存储的箭头表示。

(4 )外部项。也称为数据源或者数据终点。描述系统数据的提供者或者数据的使用者,如教师、学生、采购员、某个组织或部门或其他系统,在图中用圆角框或者平行四边形框表示。

Scrum产品待办列表的排序标准是(D.商业价值)。

在Scrum 中,使用产品Backlog 来管理产品的需求,产品Backlog 是一个按照商业价值排序的需求列表。根据Backlog 的内容,将整个开发过程被分为若干个短的迭代周期(Sprint) 。

在Sprint 中, Scrum 团队从产品Backlog 中挑选最高优先级的需求组成Sprint backlog 。在每个迭代结束时, Scrum 团队将递交潜在可交付的产品增量。当所有Sprint 结束时,团队提交最终的软件产品。

以下关于软件测试与调试说法错误的是(A.

测试是调试之后的活动,测试和调试在目标、方法和思路上都有所不同)。

测试与调试是软件开发中两个关键但目的不同的活动,测试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预期需求并发现缺陷;而调试则是在测试发现缺陷后,由开发人员定位并修复问题的过程。

测试贯穿于整个开发生命周期,调试仅在测试发现缺陷后触发,集中于开发或维护阶段。

在典型强实时调度算法中,(C.Least Laxity First)算法是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确定任务的优先级。

1、几种典型强实时调度算法:

(1)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 , EDF )算法。

该算法是根据任务的开始截止时间来确定任务的优先级。截止时间愈早,其优先级愈高。

(2)最低松弛度优先(Least Laxity First , LLF )算法。

该算法是根据任务紧急(或松弛)的程度,来确定任务的优先级。任务的紧急程度愈高,该任务被赋予的优先级就愈高,以使之优先执行。

(3)单调速率调度算法(Rate Monotonic Scheduling, RMS) 。

RMS 是一种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是经典的周期性任务调度算法。

2、 First In First Out Scheduling (FIFO调度)是一种调度策略,主要用于实时操作系统中,确保最先进入系统的任务或进程首先得到处理。这种调度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先来先服务”,即按照任务进入系统的顺序进行处理,先进入系统的任务会先被执行。

黑板架构风格中,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构件是(B.知识源)。

黑板架构中的数据处理构件是知识源。

一个对象将另一个对象的能力与特点进行完全的继承之后,又继承了其他对象的相应内容,使得这个对象所具有的能力与特点大于等于父对象,这种继承属于(A.包含继承)。

从继承中包含的内容进行划分,则继承可以分为4 类,分别为取代继承(一个对象在继承另一个对象的能力与特点之后将父对象进行取代)、包含继承(一个对象在将另一个对象的能力与特点进行完全的继承之后,又继承了其他对象所包含的相应内容,结果导致这个对象所具有的能力与特点大于等于父对象,实现了对于父对象的包含)、受限继承和特化继承。

双生命周期模型是一种软件产品线过程模型,分为两个重叠的生命周期,分别是(A.

领域工程和应用工程)。

双生命周期模型分成两个重叠的生命周期,分别是领域工程和应用工程。

单元测试的依据是(C.详细设计)。

单元测试的依据是详细设计。

5个对象,每个对象有2种属性取值,所有组合共有(C.32种)。

每个对象的属性取值独立,每个对象有2种选择,例如二进制状态(0/1)。5个对象的总组合数为 2×2×2×2×2=32。

机器学习中,没有标识的数据应使用的算法是(A.聚类算法)。

机器学习中,没有标识的数据应使用的算法是聚类算法。

无监督学习方法专门处理无标签数据,通过发现数据内在结构(如聚类、降维)进行学习。K-means 等聚类算法是处理无标签数据的基础工具,通过计算样本间的距离自动划分簇,无需任何先验标注信息。例如,文本数据集可通过词向量转换后应用聚类算法实现自动分组。

敏感数据密文处理属于的质量属性是(A.

安全性)。

敏感数据密文处理属于的质量属性是安全性。

用户首次打开文件时,系统首先执行的操作是(A.读FCB到内存)。

文件首次被打开时,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获取并管理文件的元数据(而非文件内容本身)。文件控制块(FCB)存储了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物理位置、大小等),这些信息是后续读写操作的基础。

下面关于三层C/S架构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B.B/S架构是一种特殊的两层C/S架构)。

三层C/S 结构如图12-2 (a)所示。

目前最典型的基于三层C/S 结构的应用模式便是我们最熟悉、较流行的B/S (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如图12-2 (b)所示。所以B错误。

image

SOA中(B.ESB(企业服务总线))进一步解耦了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

ESB 的基本特征和能力包括:描述服务的元数据和服务注册管理;在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之间传递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转换的能力,并支持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模式如同步模式、异步模式等;发现、路由、匹配和选择的能力,以支持服务之间的动态交互,解耦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高级一些的能力,包括对安全的支持、服务质量保证、可管理性和负载平衡等。

下列关于需求跟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正向跟踪是检查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找到出处)。

需求跟踪提供了由需求到产品实现整个过程范围的明确查阅的能力。需求跟踪的目的是建立与维护“需求-设计-编程-测试”之间的一致性。

需求跟踪有两种方式:

(1 )正向跟踪。检查《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每个需求是否都能在后继工作成果中找到对应点。

(2 )逆向跟踪。检查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找到出处。

正向跟踪和逆向跟踪合称为“双向跟踪”。不论采用何种跟踪方式,都要建立与维护需求跟踪矩阵(即表格)。需求跟踪矩阵保存了需求与后继工作成果的对应关系。

关于架构脆弱性,描述错误的是(C.管道过滤器无法并发)。

管道过滤器支持并发处理,所以C错误。

影响软件质量的三组因素是(A.产品运行、产品修改、产品转移)。

从管理角度出发,可以将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划分为3 组,分别反映用户在使用软件产品时的3 种不同倾向和观点。这3 组分别是:产品运行、产品修改和产品转移。

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A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数据流B或者数据流C,但不能同时生成数据流B和数据流C,那么B和C之间用(B.

⊕)关系表示。

题干明确要求表示B与C不能同时产生,属于典型的互斥关系(异或)。

以下英文段落描述了软件质量属性的相关概念,请根据文段回答问题:

System quality attributes have been of interest to the software community at least since the 1970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published taxonomies and definitions, and many of them have their own research and practitioner communities. From an (1) perspective , 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with previous discussions of system quality attributes:

The  definitions  provided  for  an  attribute  are  not  operational. It is (2) to  say  that a system  will be modifiable. Every system is modifiable  with  respect to one set of changes and not modifiable with respect to another. The other attributes are similar.

A focus of discussion is often on which quality a particular aspect belongs to . Is a system failure an aspect of availability , an aspect of security , or an aspect of usability  ?  All three  attribute communities would claim ownership of a system failure.

Each attribute community has developed its own  (3) . The (4) community has “events” arriving at a system , the security community has “attacks” arriving at a system , the availability community has “failure” of a system , and the usability community has “user input”.  All of these may actually refer to the same occurrence , but are described using different terms.

A solution to the first two of these problems ( nonoperational definitions and overlapping attribute concerns ) is to use quality attribute (5) as a means of characterizing quality attributes . A solution to the third problem is to provide a brief discussion of each attribute-concentrating on its underlying concerns-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 that are fundamental to that attribute community.

1.从文中可知,解决前两个问题的方案使用的质量属性是(A.scenarios)。

2.文中提到(A.performance)社区使用“events”这个术语。

3.文中强调每个属性社区都发展了自己的(B.vocabulary)。

4.文中提到说一个系统是“modifiable”的是(C.meaningless )。

5.从文中可知,这段话是从(A.architect's)角度来讨论质量属性的。

案例分析

试题一(共25分)

阅读以下关于系统架构设计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公司开发一个在线大模型训练平台,支持Python代码编写、模型训练和部署,用户通过 Python编写模型代码,将代码交给系统进行模型代码的解析,最终由系统匹配相应的计算机资源进行输出,用户不需要关心底层硬件平台。公司的系统架构师李工提出,该平台适合用解释器风格架构。在项目之初公司的系统分析师对该平台开发环境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具体描述如下:

a.系统发生错误时,异常请求能够不影响用户正常工作,并发送一个消息通知系统管理员。

b.平台应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未授权访问。

c.系统界面能调整屏幕,适配用户提供的屏幕尺寸比例。

d.用户提交训练任务时应该在一分钟内提供硬件和资源,启动训练。

e.支持远程修改,供远程用户进行连接操作,仅提供给系统注册用户使用。

f.在训练时,应对请求5秒钟提供队列信息。

g.支持多语音界面,操作指南和文档。

h.发生故障时应在15秒钟内定位故障、解决故障。

i.系统发生故障时,要能提供操作日志。

j.具备扩展能力,能够3天内完成新功能部署。

k. 数据库发生故障后,自动切换到备用数据库,保证训练不中断 。

l.符合用户习惯默认的快捷键设置。

【问题1】(12分)列举了所有需求列表,请填写对应的质量属性。

a-可用性
b-安全性
c-易用性
d-性能
e-安全性
f-性能
g-易用性
h-可用性
i-可测试性
j-可修改性
k-可用性
l-易用性

【问题2】(6分)请补充完整下列解释器风格架构。

image

(1)程序执行的当前状态。
(2)解释器引擎的内部状态。
(3)解释器引擎。

【问题3】(7分)请解释为什么该模型平台适合解释器风格。

1、动态代码解析:解释器风格的核心是接收用户输入的代码(如Python脚本),动态解析并执行。系统可直接调用解释器或自定义解析引擎,将用户代码转化为可执行逻辑,无需编译为底层硬件指令。满足用户无需关心硬件平台的需求。

2、资源动态匹配:解释器架构可集成资源调度模块(如Kubernetes),在解析用户代码后动态分配GPU/CPU资源。由于解释器无需编译步骤,代码可直接执行,缩短了任务启动时间。

3、扩展性好:解释器风格可通过插件机制扩展功能(如添加新机器学习框架的支持)。新功能以模块形式集成到解释器中,无需重构核心架构,满足快速迭代需求。

试题二(共25分)

阅读以下关于系统架构设计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公司想要建设一个医院的智能问答系统,建立医院知识图谱,某工认为互联网的关键字检索无法满足大量的数据需求,建议建立知识图谱,采用爬虫技术。

【问题1】(10分)图1展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医药领域智能问答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请从给出的(a)~(p)中选择,补充完善图1中(1)~(10)空处的内容。

【可选项:(a)网络层、(b)数据层 、(c)业务层、(d)知识层、(e)网页数据、(f) 结构化数据、(g)数据采集、(h)知识获取、(i)知识清洗、(j)数据清洗、(k)知识管理、(l)实体获取、(m)关系获取、(n)意图识别、 (o)语句解析、(p)知识检索。
image
图1 基于知识图谱的医药领域智能问答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1):(c)业务层
(2):(b)数据层

(3):(f)结构化数据

(4):(g)数据采集

(5):(j)数据清洗

(6):(h)知识获取

(7):(k)知识管理

(8):(n)意图识别

(9):(p)知识检索

(10):(o)语句解析

【问题2】(6分)构建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的数据源为各种医药信息网站,项目组采用Scrapy框架快速抓取网页信息,Scrapy框架的异步I/0机制能够高效地处理多任务爬取。请补充完善图2中(1)~(3)的空白处,完成Scrapy框架架构示意图。并用2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什么是异步I/O。

image

(1)Scrapy Engine 或引擎
(2)Item Pipeline或管道

(3)Scheduler调度器或调度器

异步I/O是一种非阻塞的输入输出处理方式,程序在发起I/O操作后无需等待完成,可继续执行其他任务,通过回调、事件或通知机制获取结果。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避免线程阻塞,显著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常见于网络服务、实时应用及异步编程框架中。

#解析
异步 I/O 是爬虫高性能的核心机制,其本质是非阻塞事件驱动模型,核心流程集中在下载器(Downloader)与互联网(Internet)的交互环节。当下载器发起网络请求时,异步 I/O 允许其不阻塞等待响应,而是立即处理下一个请求,通过事件循环监听响应是否到达。一旦数据返回响应,系统自动触发回调函数将响应传递给爬虫解析,同时下载器持续并发处理其他请求。

【问题3】(9分)医药领域信息繁杂、数据量大,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该系统构建的医药领域知识图谱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知识存储,并说明原因。

医药领域知识图谱应采用图数据库存储方式,原因如下:

(1)适配复杂关系建模:医药知识涉及疾病、药品、检查、科室等多类型实体,彼此间存在 “病因 - 疾病”“药品 - 适应症” 等复杂关联。图数据库以 “节点 - 边 - 属性” 模型存储,可直观表达实体间多维度关系(如三甲医院与科室的所属关系、药物与副作用的关联关系),满足知识图谱的语义网络构建需求。

(2)支持高效检索与推理:图数据库通过图遍历算法(如最短路径查询)可快速响应 “糖尿病常用检查项目有哪些” 等关联查询,避免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多表连接的性能瓶颈。同时,其支持深度推理能力,可辅助挖掘隐含知识(如药物禁忌症关联),提升问答系统的语义理解深度。

(3)应对数据动态扩展:医药领域知识更新频繁(如新疗法、新药审批),图数据库的“无模式”特性(无需预先定义严格的数据结构)允许灵活新增实体类型或关系,适配知识图谱的持续迭代需求。

试题三(共25分)

阅读以下关于嵌入式系统架构设计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近年来,AI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技术促使了智能终端软硬架构的全面升级。云端AI和端侧AI最大差别在于算力是在云侧,还是端侧计算的问题。某装备研制企业为了适应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换代,要求研发部门开展端侧AI技术的研究工作,王工主要承担了智能终端的资源池化设计工作并就资源池的架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研发部门组织的讨论会上,王工的独到见解得到技术主管的认可。

【问题1】(6分)说明云端AI和端侧AI的定义以及端侧AI相比云端AI的优势是什么。

1、云端AI指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主要在远程数据中心(云端服务器)上运行。终端设备(如手机App、网页浏览器)主要负责收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接收并展示云端返回的处理结果。
2、端侧AI指将人工智能模型的推理过程直接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无需依赖网络连接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
  端侧AI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云端AI模式的一些固有局限,它在特定场景下具有显著优势:
① 低延迟 / 实时性:数据处理直接在设备上完成,消除了网络传输的往返时间。这对于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至关重要。
②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敏感数据(如个人照片、语音录音、健康信息、地理位置、文档内容等)无需离开用户的设备。这大大降低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在云端存储时被泄露、滥用或遭受攻击的风险。
③ 网络独立性 / 离线可用性:即使设备处于无网络或网络信号差(如飞机上、偏远地区、地下室)的环境下,AI功能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④ 节省带宽与降低云端成本:无需将大量原始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图片、视频、音频流)上传到云端,节省了用户的移动数据流量和带宽消耗。
⑤ 可扩展性与可靠性:AI能力直接部署在每一个终端设备上,意味着服务能力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天然线性扩展,无需无限扩容云端服务器。

【问题2】(7分)针对智能终端端侧AI的需求,王工在讨论会上提出,应开展资源池架构设计工作。资源池可高效管理和分配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集中化管理、动态调度和自动化运维提升资源利用率、弹性和可靠性。资源池架构设计除需要兼顾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动态管理与优化外,同时应满足低延迟、高能效和隐私安全等核心需求。资源池的核心架构设计需要考虑(a)资源抽象与异构计算、(b)动态调度与能效优化、(c)安全与隔离机制等三个方面。表1给出了七种资源池架构设计方法,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判断这些设计方法属于(a)~(c)的哪一类,并补充完善表1(1)~(7)的空白。请将(a)(b)(c)填入对应的描述后面的(1)-(7)空。

(a)资源抽象与异构计算

(b)动态调整与能效优化

(c)安全和隔离机制
image

(1):(b)

(2):(c)

(3):(a)

(4):(c)

(5):(b)

(6):(b)

(7):(b)

【问题3】(12分)对比集中式资源池、分布式资源池、混合云资源池,补充完整下列表格。

image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集中式资源池将所有计算、存储、网络资源集中部署在一个中心节点(如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架构简单,单点故障风险高,扩容受硬件控制器性能限制。分布式资源池将资源分散到多个节点,资源分布式部署,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架构设计思路。分布式资源池支持横向扩展,节点数量可动态增减。混合云资源池将私有云资源池(通常是企业自建或托管的集中式或分布式资源)和公有云资源池(一个或多个公有云提供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平台(如云管理平台、混合云管理软件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度、监控和治理。

试题四(共25分)

阅读以下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Redis,全称为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Redis将数据存储于内存,读写速度达微秒级,完美适配高并发场景。同时采用持久化方案与集群模式部署,支持高可用场景及企业级扩展能力,成为现代应用性能优化的关键组件。

【问题1】(10分)按要求填空,写出redis 主从同步,首次全量从库同步主库过程。

image

(1)从库发起同步请求

(2)生成RDB快照

(3)将新增写命令写入缓冲区

(4)发送RDB文件

(5)发送增量命令


【问题2】(6分)按要求填空,写出redis 主从同步,增量主从库同步过程。

image

(1)主库执行写操作

(2)传播写命令到从库

(3)执行命令

【问题3】给出redis数据库的两种持久化的方式,并说明两种持久化方式的优缺点(9分)

1、 RDB(Redis Database)方式定期生成快照并保存到磁盘,这种方式的优点:

① 高性能:在触发快照时利用子进程进行持久化,不影响主进程性能。

② 恢复快:持久化后的文件小,重启加载速度显著快于 AOF。

③ 节省空间:紧凑二进制格式的文件适合备份、灾难恢复。

缺点:

① 数据易丢失:若在两次快照期间系统宕机,可能丢失最新数据。

② 系统开销:频繁创建子进程可能导致主进程的短暂阻塞。

2、AOF(Append Only File)方式使用日志记录所有写操作命令进行持久化。AOF方式的优点:

① 数据安全性高:可以配置不同的持久化策略,系统宕机时最多丢1秒数据。而RDB

方式下数据丢失可能达到分钟级。

② 精准故障恢复能力:持久化粒度较细,可精准恢复任意时间点状态。

AOF的缺点:

① 文件体积大:记录所有写命令,文件增长速度快于 RDB。

② 性能开销大:如果每次写操作后记录日志,需要频繁落盘,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

③ 恢复速度较慢:需逐条执行命令回放以恢复数据,比 RDB方式慢 2-10 倍。

试题五(共25分)

阅读以下关于WEB系统架构设计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套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检验流程管理系统,以解决传统检验流程中数据易篡改、责任难追溯的问题,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为满足高并发和实时响应的性能要求,设计团队在区块链系统中采用轻量级节点集群的方式,将高频访问的数据(如存证编号和哈希值)缓存在内存中,而完整交易记录和IPFS凭证则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该系统涉及三个关键角色:数据录入人、核对人和审核人,通过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当启动农产品检验流程时,区块链系统通过智能合约对上传至IPFS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农产品基础数据等关键信息上链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相关工作人员对已验证的数据包进行二级加密签名,根据区块链操作日志发起数据修改记录复核请求,经过系统最终确认后使该批次数据进入只读状态。随后系统颁发可验证数字凭证并同步至农业监管链节点。整个流程中,所有操作痕迹均通过非对称加密永久上链,确保数据的防抵赖性和可审计性,响应时间控制在毫秒级以满足实时监管需求。

【问题1】(12分)区块链的分为哪些层,每一层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区块链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数据层:负责区块链数据的存储与基础加密,构建区块链的底层数据基础,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网络层:实现节点间的通信与数据传播,维持去中心化网络结构,保障数据的高可用性和抗攻击能力。

3、共识层:确保各个节点对区块链数据达成一致,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信任问题,防止双花攻击,即利用区块链确认机制的延迟或漏洞,实现同一笔资金的重复使用。从而保障网络安全性。

4、激励层:通过经济激励促进节点参与维护。在公有链中激励节点诚实参与,惩罚恶意行为,维持系统良性循环。

5、合约层:支持智能合约的编写与执行。实现区块链的可编程性,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开发,如自动化金融交易、供应链管理等。

6、应用层:封装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场景。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到具体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

【问题2】(9分)区块链应用在农产品的检验流程中,有三个角色,数据录入人,核对人和审核人,请说明三个角色在上链过程基本工作流程.

1.信息填写人员

①登录区块链系统录入农产品基础数据(批次、产地、检测报告等);②上传原始凭证(如检测机构盖章文件)至IPFS分布式存储;③调用智能合约生成初始哈希值将关键信息上链;④系统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区块链存证编号。

2.核对人员

对已验证验的数据包进行二级加密签名,触发智能合约进入审核队列。

3.审核人员

① 调取前两级操作的全流程区块链日志;② 发起数据修改记录复核请求;③ 最终确认时触发时间锁功能,使该批次数据进入只读状态。

【问题3】(4分)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中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智能合约的本质是“自动执行的数字协议”,其核心在于用代码取代法律条文,在区块链上构建不可篡改的自动化规则。

智能合约的主要作用包含以下三方面:

1、自治性

智能合约可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执行交易或协议,减少人工干预和信任成本。例如,本项目中核对人签名后,系统自动推送数据至审核队列,规避人为拖延或遗漏。

2、防篡改性

通过密码学与规则代码化杜绝人为干预。例如,当信息填写人员录入基础信息后,智能合约自动调用区块链底层密码学函数(如SHA-256),计算该数据的哈希值并写入区块链账本。当有人企图修改数据时,智能合约会重新计算当前数据哈希值,并与链上存储的原始哈希值比对,若不一致则拒绝执行修改操作,从而实现数据防篡改。

   3、去中心化

   数据和操作的真实性由全网节点共同验证,而非信任单一中心机构,避免数据篡改和单点故障。例如,题干中所有操作痕迹(如数据修改记录、签名、复核结果)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记录到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中,并需经网络中多个节点验证共识。

论文

试题一

论软件测试方法及应用

软件测试是运用系统化方法验证软件质量、识别缺陷并确保软件符合需求的关键过程,它涵盖功能、性能及安全等多维度验证。当前AI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正成为行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通过机器学习自动生成高覆盖率测试用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确解析需求文档,并借助计算机视觉实现UI自动化断言等,显著的提升了测试效率与精准度。

请围绕“论软件测试方法及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详细描述AI测试用例生成的基本处理流程,说明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说明你如何实施AI测试用例生成,给出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应用效果,

试题二

论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本质上是一种流量分配机制,其核心目标是在多个计算资源间优化工作负载分布。通过负载均衡可以实现优化资源利用率、避免单点过载导致的性能瓶颈、提供故障转移和自动恢复能力以及实现无缝的水平扩展能力。

请围绕“论负载均衡技术”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所参与管理或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说明静态负载均衡,动态负载均衡,基于场景的负载均衡都包含哪几种策略,简要进行介绍。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说明负载均衡技术的具体应用。

试题三

多模型数据库及应用

多模型数据库是一种数据库系统,可以存储和查询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如关系型数据模型、文档数据模型、键-值对数据模型等,而无需引入多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通过多模型数据库,可以降低数据库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灵活性,提供更好的性能并支持更丰富的应用。

请围绕“论多模型数据库及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所参与管理或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说明多模型的数据是如何体现的,采用多模型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的优势。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详细论述如何设计基于多模型数据库的信息系统。

试题四

论事件驱动架构

事件驱动的架构是围绕事件的发布、捕获、处理和存储(或持久化)而构建的集成模型。 某个应用或服务执行一项操作或经历另一个应用或服务可能想知道的更改时,就会发布一个事件,另一个应用或服务便可以消费和处理该事件,继而执行更多操作。事件驱动的架构支持在连接的应用和服务之间实现松散耦合,它们可以通过发布和消费事件相互通信,除了事件格式之外,彼此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

请围绕“论事件驱动架构"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所参与管理或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2.说明事件驱动架构思想的全过程及其特点。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分析、设计与实现事件驱动架构。

posted @ 2025-08-18 17:02  梦回大唐meng  阅读(40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