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作业

一、Rocky系统启动流程 & GRUB工作流程

(一)Rocky系统启动流程

  1. 硬件自检(POST)
    • 计算机通电后,固件(BIOS/UEFI)检测硬件(如CPU、内存、硬盘),确认硬件正常后加载引导程序。
  2. 引导程序加载
    • BIOS模式:从MBR(主引导记录)加载引导程序(如GRUB)。
  3. GRUB引导阶段
    • GRUB读取配置文件(/boot/grub2/grub.cfg),显示操作系统选择菜单,用户选择后加载内核和初始RAM磁盘(initramfs)。
  4. 内核启动
    • 内核初始化硬件驱动,挂载根文件系统(/),启动第一个进程systemd(PID=1)。
  5. systemd初始化
    • systemd读取配置文件,按顺序启动系统服务(如网络、日志、安全服务),最终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二)GRUB工作流程

  1. 阶段1(最小引导程序)
    • 位于MBR或UEFI固件中,负责加载阶段2的GRUB核心程序。
  2. 阶段2(核心程序)
    • 加载GRUB配置文件,解析可用操作系统列表,生成启动菜单。
  3. 用户交互与内核加载
    • 用户选择启动项后,GRUB加载内核文件(vmlinuz)和initramfs,并传递启动参数(如root=/dev/sdaX)。

二、内核设计流派及特点

流派 特点 代表系统
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 内核功能(如内存管理、文件系统、驱动)集成在一个大内核中,性能高但可维护性差。 Linux、FreeBSD
微内核(Microkernel) 内核仅包含最核心功能(如进程调度、内存管理),其他功能通过用户空间服务实现,稳定性高但性能较低。 Windows NT、Mach
混合内核(Hybrid Kernel) 结合单内核和微内核优点,部分模块在内核空间运行(如驱动),部分在用户空间(如服务)。 macOS、Linux(部分设计)

三、systemd服务配置文件详解

(一)配置文件位置与优先级

  1. 系统级服务目录
    (1)/usr/lib/systemd/system/(软件包安装目录)
    (2)/etc/systemd/system/(用户自定义目录)
  2. 优先级规则
    (1)/etc目录配置覆盖/usr目录配置
    (2)同名.service文件按文件名排序加载

(二)配置文件结构

[Unit]段

字段 说明
Description 服务描述信息
Documentation 文档链接
Requires 强依赖服务列表
After 定义启动顺序依赖

[Service]段

字段 说明
Type 服务类型(simple/forking等)
ExecStart 启动命令
ExecStop 停止命令
Restart 重启策略

[Install]段

字段 说明
Alias 服务别名设置
WantedBy 定义服务所属的target

(三)配置文件示例

[Unit]
Description=A high performance web server and a reverse proxy server
Documentation=man:nginx(8)
After=network-online.target remote-fs.target nss-lookup.target
Wants=network-online.target

[Service]
Type=forking
PIDFile=/run/nginx.pid
ExecStartPre=/usr/sbin/nginx -t -q -g 'daemon on; master_process on;'
ExecStart=/usr/sbin/nginx -g 'daemon on; master_process on;'
ExecReload=/usr/sbin/nginx -g 'daemon on; master_process on;' -s reload
ExecStop=-/sbin/start-stop-daemon --quiet --stop --retry QUIT/5 --pidfile /run/nginx.pid
TimeoutStopSec=5
KillMode=mixed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四)配置文件管理命令

  1. 重载配置文件
systemctl daemon-reload  
  1. 查看服务状态
systemctl status nginx.service
  1. 设置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  
  1. 设置开机不启动
systemctl disble nginx.service

四、DNS域名三级结构 & 工作原理

(一)域名三级结构

  1. 顶级域名(TLD)
    • 分为通用顶级域名(如.com.org)和国家/地区顶级域名(如.cn.jp)。
  2. 二级域名
    • 用户注册的域名(如example.com中的example)。
  3. 主机名(子域名)
    • 二级域名的分支(如mail.example.com中的mail)。

(二)DNS服务工作原理

  • 递归查询:客户端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查询,服务器若无法解析,会代替客户端向其他服务器查询,最终返回结果(如客户端→本地DNS)。
  • 迭代查询:本地DNS服务器向根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服务器逐级查询,每一步获取下一级服务器地址,最终组装结果(如本地DNS→根→TLD→权威服务器)。

六、实现私有DNS(递归查询)

(一)环境准备

  • 服务器:Linux系统(如Rocky),IP为10.0.0.12
  • 工具:安装bind(DNS服务器软件):
    yum install bind -y  
    

(二)配置步骤

  1. 修改主配置文件

    • 文件:/etc/named.conf
    options {  
      listen-on port 53 { 10.0.0.12; any };   # 监听IP地址
      allow-query { 10.0.0.0/24; any };       # 允许网络查询
      recursion yes;                          # 开启递归查询
    };  
    
  2. 配置正向解析域

    • 创建区域文件:/etc/named/magedu.zone
    $TTL 86400  
    @       IN SOA  magedu.com admin.magedu.com. (  
                1         ; 序列号  
                3600      ; 刷新间隔  
                1800      ; 重试间隔  
                604800    ; 过期时间  
                86400     ; 最小TTL  
            )  
             IN NS   dns1  
    dns1     IN A    10.0.0.13  
    www      IN A    10.0.0.13
    *        IN A    10.0.0.199
    
  3. 重启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三)客户端配置

  • 客户端测试联通性:
    dig @10.0.0.12 www.magedu.com
    

七、DNS服务器类型 & 资源记录

(一)服务器类型

  • 权威服务器:直接管理域名解析记录(如企业自建DNS)。
  • 递归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递归查询服务(如本地运营商DNS)。
  • 根服务器:存储顶级域名服务器地址,全球共13组。

(二)解析答案与域

  • 正向解析:域名→IP(如magedu.com10.0.0.13)。
  • 反向解析:IP→域名(如10.0.0.13magedu.com)。

(三)资源记录(RR)

类型 作用 示例
A 域名指向IPv4地址 www IN A 1.1.1.1
AAAA 域名指向IPv6地址 www IN AAAA 2001:db8::1
MX 邮件交换记录,指定邮件服务器优先级 example.com IN MX 10 mail.example.com
CNAME 别名记录,映射到其他域名 ftp IN CNAME www.example.com
NS 域名服务器记录,指定子域名解析服务器 example.com IN NS ns1.example.com

八、加密技术总结

(一)对称加密

  • 概念: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钥(如AES、DES)。
  • 原理:发送方用密钥加密数据,接收方用相同密钥解密,效率高但密钥传输不安全。

(二)非对称加密

  • 概念:使用公钥(加密)和私钥(解密)成对密钥(如RSA、ECC)。
  • 原理:公钥公开,私钥保密。发送方用公钥加密,接收方用私钥解密,安全性高但效率低。

(三)单向哈希算法

  • 概念:将任意长度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哈希值(如MD5、SHA-256)。
  • 原理:不可逆计算,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如文件哈希值比对),不用于加密。

九、CDN原理

  1. 核心概念

    • CDN(内容分发网络)通过分布在全球的边缘节点,缓存静态资源(如图片、视频、JS),缩短用户访问延迟。
  2. 工作流程

    • 用户请求域名(如cdn.example.com),DNS解析将请求导向最近的CDN节点。
    • 节点若有缓存资源,直接返回;若无,从源站获取并缓存后返回。
  3. 关键技术

    • 负载均衡:根据用户地理位置、节点负载分配请求。
    • 缓存更新:通过TTL、Purge接口更新过期或变更的资源。
    • 安全防护:集成DDoS防护、WAF等功能,保障源站安全。
posted @ 2025-05-27 22:40  想要进步  阅读(1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