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函数
函数就是盛放代码的容器,把实现某一功能的一组代码丢到一个函数中,就做成了一个小工具。
具备某一功能的工具就是函数。
事先准备工具的过程就是函数的定义。
遇到应用场景拿来就用就是函数的调用
2、为何要用函数
没用函数之前面临的问题:
1、代码冗余,程序组织结构不清晰、可读性差
2、扩展性差
3、如何用函数:
原则:先定义,后调用
3.1、定义函数的语法: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
'''
文档注释
'''
代码1
代码2
代码3
return 返回值
1、def: 定义函数的关键字;
2、函数名:函数名指向函数内存地址,是对函数体代码的引用。函数的命名;
3、括号:括号内定义参数,参数根据个人需求可有可无;
4、冒号:括号后加冒号,然后在下一行开始缩进编写函数体的代码;
5、"""文档注释""": 描述函数功能,增强函数的可读性;
6、函数体:由语句和表达式组成;
7、return 值:定义函数的返回值,return是可有可无的。
3.2、如何调用函数:
函数名()
函数的调用:函数名加括号
1、先找到名字
2、根据名字调用代码
def name():
print('艾丽丝')
name()
# 艾丽丝
3.3、函数在定义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定义函数不执行函数体代码,但是会检测函数语法,而代码的逻辑错误只有在执行时才会知道
def name():
print('艾丽丝')
x
name()
# 结果输出 爱丽丝 之后,报错 。
def name():
print('艾丽丝')
for
name()
# 语法错误,不运行就直接就报错
3.4、函数在调用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1、先通过函数名找到函数的内存地址
2、然后函数的内存地址()会触发函数体代码的运行
4、函数的返回值
用return控制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内可以有多个return,但只要执行一次,整个函数就立即结束,并且将return后的值当作本次调用的结果返回,具体来说,函数的返回值又分为三类:
1、return 值:返回的就是该值本身
def name():
return '罗莉安'
res = name()
print(res)
# 罗莉安
2、return 值1,值2,值3:返回的就是一个元组
def number():
return 9,9,8
res = number()
print(res)
# (9, 9, 8)
3、函数内可以没有return,或就一个return后没有值,返回的就是None
def number():
return
res = number()
print(res)
# None
5、定义函数和调用函数的三种方式
5.1、定义函数的三种形式
5.1.1、无参
def pr():
print('你好')
print('都好')
pr()
5.1.2、有参
def max(x,y):
if x>y:
print(x)
else:
print(y)
res = max(x,y)
print(res)
5.1.3、空函数
def func():
pass
5.2、调用函数的三种方式
5.2.1、语句形式:单纯调用一个功能
foo()
5.2.2、表达式形式:
res = len('hello')
print(res)
5.2.3、可以把函数调用当作参数传给另一个函数:
res = len('hello')
for i in range(res):
print(i,end=' ')
# 0 1 2 3 4
6、函数的参数
6.1、函数分为两大类:
6.1.1、形参
在函数定义阶段括号内定义的变量名,称之为形式参数,简称形参
def func(x,y):
pass
6.1.2、实参
在函数调用阶段括号内传入的值,称之为实际参数,简称实参
def func(x):
pass
func(5)
形参与实参的关系:
在调用函数时,实参的值会绑定给形参名,然后可以在函数内使用,函数调用完毕后,解除绑定
def func(x):
print(x)
func(5)
# 5
6.2、参数详解
6.1.1、位置形参:
在函数定义阶段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定义的形参,称之为位置形参
特点:必须被传值,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
def func(x,y):
print(x,y)
func(5,15)
# 5 15
6.1.2、默认形参:
在函数定义阶段已经为某个形参赋值了,称之为默认形参
特点:在函数定义阶段就已经赋值了,意味着在调用阶段可以不用为其赋值
def func(x,y=10):
print(x,y)
func(5) # 5 10
def func(x,y=10):
print(x,y)
func(5,20) # 5 20
ps:可以混用位置形参与默认形参,但是位置形参必须在前
注意:
1、默认形参的值只在函数定义阶段被赋值一次
2、默认形参的值,通常应该是不可变类型
x=10
def foo(arg=x):
print(arg)
x=20 #定义阶段arg已被赋值为10,此处的修改与默认参数arg无任何关系
foo()
# 10
a = 100
def func(x, y=a):
print(x, y)
a = 200
func(10)
# 10 100
a = [1,2,3]
def func(x, y=a):
print(x, y)
a = a.append(6)
func(10)
# 10 [1, 2, 3, 6]
def func(name,b,aihao=[]):
aihao.append(b)
print(name,b,aihao)
func('tom','种花')
func('jon','种树')
func('aili','看电视')
'''
tom 种花 ['种花']
jon 种树 ['种花', '种树']
aili 看电视 ['种花', '种树', '看电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列表是个可变类型,指向内存地址不会改变,每次执行函数都在给他的内存地址加值
'''
6.1.3、位置实参
在函数调用阶段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传入的值,称之为位置实参
特点:按照顺序与形参一一对应
def func(x,y):
print(x,y)
func(15,5)
# 15 5
6.1.4、关键字实参
在函数调用阶段按照key = value 的格式传入的值,称之为关键字实参
特点:可以打乱顺序,但是仍然能够为指定的形参赋值
def func(x,y):
print(x,y)
func(y = 5,x = 15)
# 15 5
PS:可以混用位置实参与关键字实参,但是
1、位置实参必须在关键字实参前
2、不能为一个形参多次赋值
6.3、*与**在形参与实参中的应用
可变长的参数:
可变长指的是函数调用阶段,实参的个数不固定,而实参是为了形参赋值的,所以对应着必须要有一种特殊格式的形参能用来接受溢出的实参
形参带*args:
* 会接受溢出的位置实参,然后将其存成元组,然后赋值给紧跟其后的变量名
def num(*args):
print(args)
res = 0
for i in args:
res += i
print(res)
num(1,2,3)
# (1, 2, 3)
# 6
形参带**kwargs:
** 会接收溢出的关键字实参,然后将其存为字典,然后赋值给紧跟其后的变量名
def num(**kwargs):
print(kwargs)
for i in kwargs:
print(i,kwargs[i])
num(x=1,y=2,z=3)
# {'x': 1, 'y': 2, 'z': 3}
# x 1
# y 2
# z 3
实参中带*:
* 后跟的必须是一个可以被for循环遍历的类型
* 会将实参打散成位置实参
def f1(x,y):
print(x,y)
f1(*(1,2))
# 1 2
实参中带**:
** 后跟的必须是一个字典
** 会将实参打散成关键字实参
def f1(x,y):
print(x,y)
f1(**{"x":1,"y": 2})
# 1 2
函数传值模板:
def index(x,y,z):
print(x,y,z)
def wrapper(*args,**kwargs):
index(*args,**kwargs)
wrapper(1,2,3)
wrapper(1,y=2,z=3)
# 1 2 3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