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直径
这次介绍树形DP求法。
在上一次的最后已经提到了思路,但是处理不共边还是需要使用树形DP,所以这里详细介绍。
首先这次的树形DP依然是以 dfs 的形式存在,我们使用 \(dis1_i\) 和 \(dis2_i\) 分别记录以 \(i\) 为起点的最长链长度和次长链长度,答案就是 \(max(dis1_i + dis2_i)\)。
然后,假设当前的点是 \(u\),下一个是 \(v\),边权是 \(w\),如果 \(v\) 能更新 \(u\) 的最长链,就要满足 \(dis1_u > dis1_v + w\),这样才能更新,此时的 \(dis2_u\) 就要更新为之前的最长链,最长链就更新为上面的东西。
如果不能更新最长链,就判断能不能更新次长链,如果可以,就直接更新。注意,这里的前提是不能更新最长链。
具体代码
void dfs(int u,int fa)
{
for(auto v:g[u])
{
if(v!=fa)
{
dfs(v,u);
if(dis1[v]+1>dis1[u])
{
dis2[u]=dis1[u];
dis1[u]=dis1[v]+1;
}
else if(dis1[v]+1>dis2[u])
{
dis2[u]=dis1[v]+1;
}
}
}
return;
}
Luogu-B4016
模板题,板子在上面。
Codeforces-1404B
这题看着像一个博弈论,但是实际根本不用。
首先,如果 A 和 B 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da\),说明 A 一步就可以抓到,A 必胜。
然后,B走到某个点后一定会折返,因为 A 把 B 逼到角落了,B 只能穿过 A 折返来逃跑,但是跑出去的距离一定要大于 \(da\),不然一跑出去就被抓了。
还有一种情况 A 可以抓到 B,就是 A 可以直接蹲在树的中心,如果 \(da \ge \lceil \frac{直径}{2} \rceil\),那么 B 就无论躲在哪里,A 只要往中心一站,都可以抓到。
那么,如果以上几种情况都不能满足,B 就可以和 A 一直周旋,所以 B 赢。
Code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1e5+5;
int n,a,b,da,db,dis1[N],dis2[N],x;
vector<int> g[N];
void dfs(int u,int fa)
{
for(auto v:g[u])
{
if(v!=fa)
{
dfs(v,u);
if(dis1[v]+1>dis1[u])
{
dis2[u]=dis1[u];
dis1[u]=dis1[v]+1;
}
else if(dis1[v]+1>dis2[u])
{
dis2[u]=dis1[v]+1;
}
}
}
return;
}
void D(int u,int fa,int sum)
{
if(u==b)
{
x=sum;
return;
}
for(auto v:g[u])
{
if(v!=fa)
{
D(v,u,sum+1);
}
}
return;
}
void solve()
{
cin>>n>>a>>b>>da>>db;
for(int i=1;i<=n;++i)
{
g[i].clear(),dis1[i]=dis2[i]=0;
}
for(int i=1,x,y;i<n;++i)
{
cin>>x>>y;
g[x].push_back(y);
g[y].push_back(x);
}
dfs(1,0);
int len=0;
for(int i=1;i<=n;++i) len=max(len,dis1[i]+dis2[i]);
D(a,0,0);
if(da>=x||db<=2*da||da>=(len+1)/2)
{
cout<<"Alice\n";
return;
}
cout<<"Bob\n";
return;
}
signed main()
{
cin.tie(0)->sync_with_stdio(false);
int t;
cin>>t;
while(t--) solve();
return 0;
}
Luogu-P3174
毛毛虫就是扯出来一条链,然后每个链上节点可以挂其它的节点,但是其它节点不能挂另外的节点,最后构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毛毛虫。
那这题就很好做了,我们依然求树的直径,但是这个直径记录的是点数最多,不是边数最多。
令 \(c_i\) 表示 \(i\) 的连接边数,那么,在毛毛虫中的所有点(不包含端点)的贡献就是 \(c_i - 2\),因为不能包含下一个节点和上一个节点。
两端的贡献就是 \(c_i - 1\)。
然后直接跑改版的树的直径即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