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linux的权限
# 权限指的是 摸一个用户针对某一个文件或者文件夹的权限
# 权限分为三个等级 :
可读权限: r
可写权限: w
可操作权限: x
没有对应的权限: -
# 权限位
rwxr-xr-x
权限位分为三个部分:
rwx: 属于属主的权限位
-xr: 属于属组的权限位
r-x: 属于其他人的权限位
'权限位的顺序不能变 第一个一定是可读 第二个一定是可写 第三个一定是可执行 没有功能的时候用-代替'
# 每一个权限位都拥有一个数字编号
可读权限: r 4
可写权限: w 2
可操作权限: x 1
没有对应的权限: - 0
'添加权限的可以把没可以个权限位的和加起来 比如 rwxr---- 就等价于 740 '
# 添加权限
chmod
格式 : chmod + [参数] + [操作对象]
给文件夹内所有的文件都修改权限可以写成 'chmod 740 XXX/*' 这样就可以修改所有的文件
'但是如果一个文件夹内还有别的文件夹 此方法不会修改文件夹中的文件夹内的内容'
# 想要修改连文件夹内的内容一块修改就需要递归添加权限
可以写成 'chmod - R 740 XXX/*' 这样就可以修改文件夹内的权限
# 权限的归属
权限可以很快捷的给一个文件或者文件夹添加某种权限
属主的权限: u
属组的权限: g
其他类的权限: o
比如你先想一个XXX文件添加一个组的可执行权限 你需要输入 'chmod g+x XXX ' 就添加成功了
想要减少权限 也可以一输入 ' chmod g-r XXX ' 这样就会把 XXX文件的可读模式取消了
想要一次添加取消多种权限 只需要加逗号分割即可 如 'chmod g+x,o-w XXX'
# 权限对于用户的意义
普通用户是严格遵守权限的
root用户是凌驾于权限之上的
# 权限对于目录的意义
1.文件可读 目录的最小权限必须拥有可执行权限
2.文件可写 目录的最小权限必须拥有可执行权限
3.文件可执行 目录最小权限必须拥有可读可执行的权限
![image]()
![image]()
文件的默认权限
# 文件的默认权限
在linux中 文件的权限是666 目录的权限是777
# 创建的是时候如何计算出文件的权限
# umask值
1.文件权限是和umask值相减 遇到奇数就加1 遇到偶数不变
2.文件夹的权限只需要和umask值相间即可
umask值在/etc/profile中 用vim打开即可看到umask值
使用用户id进行判断后在减去相应的umask值 即可得出权限
'比如一个用户的 rmask值是 022' 那么他的权限就是:
1.默认的文件权限是 644
2.默认的文件权限是 755
![image]()
文件的时间信息
# 查看一个文件的时间信息
输入 stat + [文件]
# 例如一个文件的时间信息如下
Access 就是他的最近访问时间 (vim cat 等...)
Modify 就是他的创建时间 (mkdir touch 等...)
Change 就是他的属性最近改动的时间 (chmod 等 ...)
![image]()
查看系统信息
# 查看系统版本号
cat /etc/redhat-release
# 查看系统内核
uname
# 查看系统硬件位数
uname -m
![image]()
查看系统用户密码
# 方式一
passwd + [用户]
# 方式二
echo + [密码]+ | + passwd + --stdin + [用户名]
# 查看当前登录的用户
whoami
# 查看当前用户登录的终端
who
tty1 代表用户的原本的终端
pts/x 代表用户的虚拟终端
# 修改路径的基名
echo $ps1 然后把中的'[\u@\h \w]\$'大写W 修改 ps1 = '[\u@\h \w]\$' 小写w 就修改成功了
# 此为临时修改
# 永久修改可以写到用户登录信息的文件中
可以在 /etc/porfile 中写入 export ps1 = '[\u@\h \w]\$'
然后 source /etc/porfile 重载文件夹就行再重新登录就行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