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件详细信息
# 文件的详细信息
135063263 -rw-r--r--. 1 root root 0 12月 14 15:24 114514.txt
136107073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12月 14 10:45 114514.txt02 -> 114514.txt
# 最前方的数字编号 叫inode编号 相当于文件的内存地址 是唯一的
# —— l c b ....开头的是文件的类型 是最标准区别文件的方式
# 后面的单个数字是文件的硬连接数字
# 后面时间是月份和修改时间
# 最后一个是文件的名字 相当于变量名
![image]()
![image]()
软链接和硬连接
# 文件的软链接
相当于windos的快捷方式 指向的是文件的路径
# 文件的硬链接
直接指向文件的indoe编号
# 如何创建链接
格式:
ln + [原文件] + [名字] # 创建硬链接
ln + [-s] + [原文件] + [名字] # 创建软连接
# 软链接是可以继续被别的软链接继续指向的 因为软链接指向的都是目录
# 每创建一个硬链接 文件的硬链接数就会加1
# 如果有不止一个硬链接链接了文件 你删除了一个硬链接 文件不会消失
# 除非把所有的硬链接都删除完 才会彻底从硬盘中移除
# 不然影响的只会是被删除的那个硬链接 和链接这个硬链接的软链接
# 删除文件的底层逻辑
1.第一步删除的是硬链接
2.第二步判断该文件硬链接数是否为0
3.如果为0则在硬盘中删除
4.如果不为0 只会删除一个硬链接
'在liunx中文件夹是不能创建硬链接是 但是可以创建软连接'
'可以把目录树当成一个有向无环图,如果允许目录创建硬链接的话,那么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目录硬链接了它的祖先目录,这样遍历目录树的时候可能会形成循环'
![image]()
![image]()
![image]()
文件的类型
# 文件类型
普通文件 f(-)
文件夹 d
链接文件 i
设备文件 b , c
'b:磁盘文件 c:字符文件'
套接字文件 s
管道文件 p (通常情况下看不到 用完就会销毁)
'不能以颜色和后缀判断文件类型'
![image]()
用户和用户组
# 用户:相当于一个账号
# 用户组:相当于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账号集合
# 创建用户的命令
useradd
'创建用户分为系统用户和普通用户'
系统用户: uid在0到999的为系统用户 一般用在启动应用程序上 一般不能够登录
普通用户: uid在1000以及以上的为普通用户 需要登录
# 创建个用户和组的参数
-s 创建用户指定组
例如:useradd test03 -g test02(组)
'组必须存在才能成功创建'
-r 创建系统用户
例如:useradd test05 -r
-M 不创建家目录
例如:useradd test06 -M
一般创建一个用户就会有一个家目录 加了-M就不会创建加目录
-u 指定常见用户的id
例如:useradd -u 5000 test07
就会创建一个id为5000的test07用户
# 组的参数
-g 指定用户组的id
# 创建用户组的命令
groupadd
# 查看用户详情的文件路径
在 cat /ect/passwd (保存用户信息)
# 用户的组成
A1:x:1001:1001::/home/A1:/bin/bash
# A1 代表用户名
# x 代表密码占位符
# 第一个1001 用户的userid 代表用户在这个系统里面的唯一编号
# 后面一个1001 组id 代表组在这个系统里面的唯一编号
# ::之间 代表用户的简洁 可以随意添加简介
# /home/A1 代表家目录 每一个用户创建都会有一个家目录
# /bin/bash 代表自带的解析器 可以更改为三种解析器
'三种解析器 bash sh zsh(需要网上下载安装 yum install zsh)'
# 查看组的路径
在 cat /ect/group
# 组的组成部分
test01:x:1003:
# test01 代表组名
# x 代表密码占位符
# 1003 代表组的id
# 查看用户或者组的id
uid=1001(A1) gid=1001(A1) 组=1001(A1)
# uid=1001(A1) 代表的是用户id
# gid=1001(A1) 代表的是初始组id
# 组=1001(A1) 代表的是用户所在的组
![image]()
不用useradd添加用户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