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虚拟机的安装
虚拟机网络连接的三种模式
NAT模式
是使用虚拟网卡来 作网络服务
特点:虚拟主机和宿主机网络信息可以不一致 10.0.3 10.0.0
优点:不容易出现局域网中IP地址冲突
缺点:其他宿主机不能直接访问虚拟主机
桥接模式
是用于让虚拟机与本机真实网卡来进行通信
特点:虚拟主机和宿主机网络信息是一致的 10.0.3.x 10.0.3.x
缺点:容易出现局域网中IP地址冲突
优点:其他宿主机可以直接访问虚拟主机
仅主机模式
特点:虚拟主机网络只能和宿主机或其他虚拟主机建立通讯
缺点:不能连接外网
优点:更加安全
| 连接方式 | 连接网卡 | 是否能连本机 | 是否能连局域网 | 是否能连接公网 |
|---|---|---|---|---|
| 桥接 | 本地真实网卡 | 可以 | 可以 | 可以 |
| NAT | VMnet8 | 可以 | 不能 | 可以 |
| 仅主机 | VMnet1 | 可以 | 不能 | 不能 |
系统分区
1、 磁盘分区
为了使用及读取数据方便
两种分区表形式
- MBR分区表: 最大支持2.1TB硬盘,最多支持4个分区。(已经要过时了,所支持的容量过于小)
- GRT分区表(全局唯一标示分区表):GPT支持9.4ZB硬盘。理论上支持的分区数没有限制,但Windows限制128个主分区
分区类型
-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
拓展分区:
- 最多只能有一个
- 主分区加拓展分区最多有4个
- 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函逻辑分区
-
逻辑分区
系统安装历程
1. 系统网络的配置
2. 系统分区的配置
通用分区方案
boot分区
作为引导分区,引导系统启动,建议200M
swap分区
当内存不够用时,将硬盘中的空间充当内存使用,交互分区大小等于内存大小的1.5倍(内存小于8G)
当内存>=8G时,交互分区大小设为8G
/分区
数据信息比较重要的分区方案
boot 建议200M
swap 内存小于8G 1.5G 内存大于8G 8G
/ 20~200G
data分区 剩余全部
灵活的分区方案
boot 建议200M
swap 内存小于8G 1.5G 内存大于8G 8G
/ 20~200G
3. 系统安全的配置
system-kdump 将宕机前系统中的内存异常信息进行保存
system-security policy 系统的安全策略
4. 系统时区的配置
5. 系统软件的安装
运维工作流程:
1. 准备、检查环境
2. 进行操作前的备份
3. 进行配置之后注意保存
4. 配置完成需要检查
5. 编写项目文档
网络常见问题
1. 网卡地址配置不正确
#### 网卡地址和虚拟主机的网卡地址不统一
网关和DNS信息不正确
如何重新配置网卡地址信息
nmtui命令
$ nmtui
图形界面修改网卡地址信息
重启网络服务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重启网卡服务
#一个命令执行完没有报错是最好的
远程连接排错方法
1. 去的道路是通畅--链路是通常的
检查链路通畅的方法:ping 10.0.0.200
不通畅原因:
a 物理线路有问题/物理主机被人关闭
b 网络安全设备阻止了ping的功能
c 虚拟主机网卡地址是否设置正确
d 虚拟网卡(vmnet8)有没有开启并且配置正确
e 虚拟主机网络服务是否关闭
2. 有网络安全策略进行阻止访问
a 防火墙没有关闭
b SSH服务配置中也可以阻止用户远程连接
3. 远程服务没有开启
检查远程服务是否开启:telnet 10.0.0.200 22
网络中会将每个网络服务设置一个数字编号,成为网络服务端口
SSH服务端口号码 -- 22
连接失败的原因:
a 远程服务关闭了
systemctl start sshd
b 虚拟网络编辑器中网卡设置错误 进行默认还原即可
c 虚拟软件程序运行不正常
检查虚拟软件服务是否开启--window标+r--services.msc
将所有服务进行开启或重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