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中mbist详解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 ARM 体系结构中 Memory Built-In Self-Test (MBIST) 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MBIST 并非 ARM 处理器核心(如 Cortex-R52)本身的一个标准外设,而是芯片制造商(Silicon Vendor)在集成 ARM 核心到其芯片(SoC)时,为提升系统可靠性而加入的专用测试基础设施。ARM 提供了与之配合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接口,使 SoC 设计师能够有效地实现它。
一、MBIST 的核心作用
MBIST 的核心目的是在生产测试、系统上电启动乃至运行时,自动检测嵌入式存储器(如 SRAM)的物理缺陷。这些缺陷可能源于制造过程中的颗粒污染、蚀刻错误等,表现为:
- ** stuck-at faults **(固定型故障):存储单元始终为 0 或始终为 1。
- ** transition faults **(转换故障):存储单元无法从 0 切换到 1 或反之。
- ** coupling faults **(耦合故障):一个存储单元的变化错误地改变了相邻单元的值。
在像 Cortex-R52 这类用于汽车、工业控制等高可靠性领域的处理器中,MBIST 的作用至关重要:
- 提升生产良率与质量控制:在芯片出厂前,通过自动化测试快速筛选出含有缺陷存储器的芯片,降低次品率。
- 满足功能安全标准(如 ISO 26262 ASIL-D):这些标准要求系统具备检测和处理内部故障的能力。MBIST 是检测随机硬件故障(尤其是存储器故障)的关键机制,是达到高安全等级(ASIL B/C/D)的必要手段。
- 支持启动自检(Power-On Self-Test, POST):系统上电时,可以自动运行 MBIST,确保核心代码即将使用的内存是完好无损的,防止系统在错误的内存上运行导致灾难性后果。
- 潜在的周期性在线测试:在系统运行时,间歇性地对未被使用的内存块进行测试,以检测因老化或环境应力(如辐射、高温)引发的瞬态故障或永久性故障。
二、MBIST 的架构与工作原理
一个典型的 MBIST 系统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其结构与数据流如下图所示:
flowchart TD
subgraph SoC["SoC 芯片"]
direction TB
subgraph CPU["ARM Cortex-R52 核心"]
CPU_Core[处理器核心]
end
MBIST_Controller[MBIST 控制器<br>BIST 算法状态机]
RAM_Under_Test[待测试存储器<br>SRAM]
CPU_Core -- "通过 APB 等总线<br>配置/启动/读取状态" --> MBIST_Controller
MBIST_Controller -- "测试控制信号<br>(地址、数据、读写使能)" --> RAM_Under_Test
RAM_Under_Test -- "读取的数据输出" --> MBIST_Controller
MBIST_Controller -- "测试失败信号 & 故障详情" --> CPU_Core
end
-
MBIST 控制器 (MBIST Controller):
- 这是一个专用的硬件状态机,其核心是实现了多种测试算法(如 March C-, March B等)。这些算法通过向内存写入特定的模式序列并读回验证,来覆盖上述的各种故障模型。
- 它产生地址、数据、读写控制信号给待测存储器,并比较读回的数据与预期值。
-
测试存储器 (Memory Under Test):
- 就是芯片中需要被测试的 SRAM 块。通常,SoC 中会存在多个这样的 RAM 块(用于指令、数据、缓存等)。
-
接口与访问逻辑:
- 测试模式:控制器通过多路复用器 (MUX) 接管对存储器的控制权。在测试模式下,存储器的地址、数据和控制线不再来自 ARM 核心,而是来自 MBIST 控制器。这确保了测试的彻底性和独立性。
- 正常模式:测试结束后,多路复用器切换回来,ARM 核心重新正常访问存储器。
三、MBIST 的使用方法
MBIST 的使用通常遵循一个标准的流程,涉及配置、执行和响应三个阶段。下图展示了这一流程及其关键步骤:
flowchart LR
A[MBIST 标准使用流程] --> B[配置阶段<br>设置测试参数与算法]
B --> C[执行阶段<br>启动测试并等待完成]
C --> D{结果判断}
D -- PASS --> E[正常流程<br>清除状态位并继续启动/运行]
D -- FAIL --> F[错误处理流程<br>根据严重性执行安全操作]
F --> G[安全关机<br>或<br>容错运行]
1. 配置 (Configuration):
- 访问控制器:ARM 核心通过系统总线(如 APB)访问 MBIST 控制器的寄存器组。这些寄存器通常包括:
- 控制寄存器 (Control Register):用于启动测试、选择测试算法、选择待测内存块。
- 状态寄存器 (Status Register):指示测试是否完成(Done)和是通过还是失败(Pass/Fail)。
- 故障详情寄存器 (Fail Information Register):记录测试失败的详细地址甚至错误数据,用于深度诊断。
- 设置参数:软件(通常是启动代码或安全固件)配置控制器,选择对哪一块内存、使用哪种算法进行测试。
2. 执行 (Execution):
- 启动测试:软件向控制器的“启动”位写入 1。
- 硬件接管:MBIST 控制器接管存储器控制权,开始运行其硬连线的测试算法。这个过程是全硬件加速的,速度非常快。
- 等待完成:ARM 核心可以轮询状态寄存器的“Done”位,或者等待 MBIST 控制器发出的中断信号(如果支持)。
3. 响应 (Response):
- 测试通过 (PASS):状态寄存器显示“Pass”。控制器释放对存储器的控制权,系统继续正常启动或运行。
- 测试失败 (FAIL):状态寄存器显示“Fail”。故障详情寄存器会包含重要信息。此时,系统必须根据其安全设计做出响应:
- 生产测试:记录故障信息,将芯片标记为次品。
- 启动自检:防止系统继续启动。可能会点亮故障灯、记录错误日志到非易失性存储器,并进入一个安全的故障状态(如停机或复位)。
- 运行时测试:如果检测到故障,系统可能将任务迁移到冗余的硬件模块,或执行一个优雅的安全关机流程。
四、在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 中的关键角色
对于 Cortex-R52 这类处理器,MBIST 远不止是生产测试工具。它是安全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故障检测机制:它被直接写入产品的安全手册中,作为检测随机硬件故障的机制。
- 诊断覆盖率:不同的 MBIST 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故障有不同的诊断覆盖率。系统设计师需要选择能够提供足够覆盖率的算法,以满足安全目标所需的单点故障度量和潜在故障度量。
- 测试调度:安全标准要求定期测试。系统设计需规划何时以及如何运行 MBIST(例如,在启动时、空闲时或周期性地由看门狗定时器触发)。
总结
| 方面 | 说明 |
|---|---|
| 本质 | 一种由 SoC 设计师实现的硬件测试基础设施,用于自动检测存储器物理缺陷。 |
| 核心作用 | 提升可靠性:生产测试、启动自检、满足功能安全标准(如 ISO 26262)、潜在运行时健康监测。 |
| 工作原理 | 专用 MBIST 控制器使用硬件算法(如 March)生成测试模式,通过多路复用器接管存储器进行读写比对。 |
| 使用方法 | ARM 核心通过总线接口(如 APB)配置控制器、启动测试、轮询或中断等待完成、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行动(继续或安全处理)。 |
| 重要性 | 对于汽车、工业等安全关键应用,MBIST 不是可选项,而是确保系统在存在潜在硬件故障时仍能保持安全状态的强制性要求。 |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 MBIST 理解为嵌入在芯片内部的、专门给内存做“体检”的自动医生。ARM 核心则是这个医生的“上司”,负责下令让医生开始工作,并根据医生出具的“体检报告”(通过/失败)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办。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