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和实例

 
数据库(database):物理操作系统文件或其他形式文件类型的集合
实例(instance):mysql数据库由后台线程以及一个共享内存区组成。
 
通常情况下,两者是一对一关系;但是,在集群情况下可能存在一个数据库被多个数据实例使用的情况。
 
mysql实例在系统上的表现就是一个进程;
 
InnoDB存储架构
 
 

 

innodb 在内存中的缓存池 buffer pool ;
 
 
innodb相关的磁盘文件

 

 

innodb系统表空间文件:
ibdata1存放:
  • 回滚段
  • 所有innodb表元数据信息(这就是为什么innodb无法像myisam表一样,直接将表定义文件  表名.frm 和表数据文件 表名.ibd 拷贝到 另一个库中,因为还有部分元数据信息在ibdata1文件中)
  • double write,insert buffer dump 等等
自动扩展机制
 
 
基本参数

 
查看innodb的配置参数
mysql>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innodb%" ;
基本参数:
innodb_data_home_dir:               系统表空间文件ibdata1存放在哪个目录下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日志文件ib_logfile0/1存放在哪个目录
innodb_data_file_path:              定义系统表空间文件ibdata1的属性;
innodb_autoextend_increment:   系统表空间文件每次扩展的大小
innodb_log_file_size:                  ib_logfile文件大小(写操作多时可以增大)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有几个ib_logfile文件(写操作多时可以增大 )
innodb_file_per_table:  
关键;开启后,会产生表定义文件 表名.frm,和表数据文件  表名.idb,
这样每个表的数据都会存在自己的.idb文件中;如果 关闭,那么所有的
数据都会 存在系统表空间文件 ibdata1文件中,这会ibdata1 非常繁忙
并且臃肿 庞大,而且ibdata1无法 收缩的,比如线上将一个 大的表 drop掉,
此时ibdata1是无法自动缩小的(需要使用 optimiza table 来优化);而如果开启,数据存在 .idb文件中,则可以随时缩小;
 
innodb数据文件存储结构

 

 

特点:
  • 根据主键寻址速度很快
  • 主键值递增的insert插入效率较好
  • 主键值随机insert插入操作效率差
  • 因此,innodb表必须指定主键,建议使用自增数字;
如果不使用主键,系统会自动加上一个6字符字符串的主键;
 
innodb数据块缓存池

  • 数据的读写需要经过缓存(缓存在buffer pool 即在内存中)
  • 数据以整页(16K)位单位读取到缓存中
  • 缓存中的数据以LRU策略换出(最少使用策略)
  • IO效率高,性能好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为了IO效率,数据库修改的文件都在内存缓存中完成的;那么我们知道一旦断电,内存中的数据将消失,而数据库是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的呢?那就是数据持久化与事务日志;
 
innodb 数据持久化与事务日志

  • 事务日志实时持久化
  • 内存变化数据(脏数据)增量异步刷出到磁盘
  • 实例故障靠重放日志恢复
  • 性能好,可靠,恢复快;

 

如果宕机了则:应用已经持久化好了的日志文件,读取日志文件中没有被持久化到数据文件里面的记录;将这些记录重新持久化到我们的数据文件中.
 
优缺点:如果实时的刷新到 磁盘中,要找到x随机存放的位置,IO消耗大;而如果将修改刷新到日志文件中,因为它是顺序读写的,速度会快很多。
 
innodb日志持久化相关参数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innodb 行级锁
  • 写不阻塞读
  • 不同行间的写相互不阻塞
  • 并发性能好
 
innodb与事务ACID
事务ACID特性完整支持
  • 回滚段失败回滚                     A
  • 支持主外键约束                     C
  • 事务版本+回滚段=MVCC       I
  • 事务日志持久化                     D
 
默认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可以调整
 
innodb关键特性

 
  • 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
  • 两次写(Double write)
  • 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
  • 异步io(Async IO)
  • 刷新领接页(Flush Neighbor  Page)
带来了更好的性能以及更高的可靠性。
 
 
1.插入缓冲
 
使用场景,即非唯一辅助索引的插入操作,因为不是顺序的,所以将这些插入操作,
存到插入缓冲中去,然后一段时间统一插入到真的索引中去,此时很有可能有几条 插入合并操作,
因为他们是对同一索引页进行的操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关键就是将一些 离散的操作,缓存起来,然后找到一些对同一个索引页 进行 操作的 操作项 进行合并,这样提高了 效率。
 
 
2.两次写 
提高了 数据页的可靠性。
 
在应用(apply)重做日志前,用户需要一个页的副本,当写入失效发生时,先通过页的副本来还原该页,再进行重做,这就是duble write 。
 
 
dublewrite组成
  • 内存中的dublewrite buffer,大小2M,
  • 物理磁盘上共享表空间中连续的128个页,即2个区(extend),大小同样为2M。
对缓冲池的脏页进行刷新时,不是直接写磁盘,而是会通过memcpy()函数将脏页先复制到内存中的doublewrite buffer,
之后通过doublewrite 再分两次,每次1M顺序地写入共享表空间的物理磁盘上,在这个过程中,因为doublewrite页是连续的,
因此这个过程是顺序写的,开销并不是很大。在完成doublewrite页的写入后,再将doublewrite buffer 中的页写入各个 表空间文件中,
此时的写入则是离散的。如果操作系统在将页写入磁盘的过程中发生了崩溃,在恢复过程中,innodb可以从共享表空间中的doublewrite
中找到该页的一个副本,将其复制到表空间文件,再应用重做日志。
 
 
3.自适应哈希索引
哈希(hash)是一种非常快的查找方法,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1),即一般仅需要一次查找就能定位数据。
而B+树的查找次数,取决于B+树的高度,在生成环境中,B+树的高度一般3-4层,故需要3-4次的查询。
 
innodb会监控对表上个索引页的查询。如果观察到建立哈希索引可以带来速度提升,则建立哈希索引,称之为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AHI)。
 
AHI有一个要求,就是对这个页的连续访问模式必须是一样的。
例如对于(a,b)访问模式情况:
where a = xxx
where a = xxx and b = xxx
 
访问模式一样指的是查询的条件一样,若交替进行上述两种查询,那么innodb不会对该页构造AHI,此外AHI还有如下的要求:
  • 以该模式访问了100次
  • 页通过该模式访问了N次,其中N=页中记录*1/16;
 
AHI启动后,读写速度提高了2倍,辅助索引的连接操作性能可以提高5倍。
AHI,是数据库自动优化的,DBA只需要指导开发人员去尽量使用符合AHI条件的查询,以提高效率
 
 
4.异步IO
 
sync  IO :同步IO 即每进行一次IO操作,此次操作结束才能继续接下来的操作。
但是如果用户发需要等待出一条索引扫描的查询,那么这条SQL查询语句可能需要扫描多个索引页,
也就是需要进行多次的IO操作。在每扫描一个页并等待期完成再进行下一次的扫描是没有必要的。
 
异步IO: 
用户可以在发出一个IO请求后立即再发出另一个IO请求,当全部IO请求发送完毕后,等待所有IO操作的完成,这就是AIO。
 
AIO另一个优势可以将多个IO,合并为1个IO,以提高IO效率。例如:
用户需要访问3页内容,但这3页时连续的。同步IO需要进行3次IO,而AIO只需要一次 就可以了。
 
使用AIO的恢复速度 提高了75%
 
5.刷新领接页
工作原理:
当刷新一个脏页时,innodb会检测该页所在区(extent)的所有页,如果是脏页,那么一起进行刷新。
这样做,通过AIO将多个IO写入操作合并为一个IO操作。在传统机械磁盘下有着显著优势。
innodb_flush_neighbors 参数来控制是否开启。
 
 
 总结

  •  数据库与实例
  •  innodb相关磁盘文件:
    •  ibdata1:
      • 回滚段
      • 表元数据
      • double write
      • insert buffer dump等
    •  ib_logfile0/1
    •  .frm:表定义文件
    •  .ibd:数据文件,innodb_file_per_table=1
  •  性能相关参数:
    • innodb_log_file_size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原因:当redo log 采用轮寻范式ib_logfile0写完,写ib_logfile1完,清楚ib_logfile0并继续写入ib_logfile0;当ib_logfile1写完,ib_logfile0中还有数据没有持久化到磁盘,又来了新的写入,此时会阻塞新写入,强制刷新ib_logfile0到磁盘,再将新写,写入ib_logfile0;这样就是说,logfile越大其写入越不容易阻塞,写入性能也就越好。
  •  数据节点每页16K
  •  innodb数据块缓存池
    • 数据读写经过缓存池
    • 数据以整页为单位读取
    • LRU策略(最少使用)换出,
  •  innodb数据持久化:通过事务日志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每秒写入并持久化一次(不安全,性能高,无论mysql或服务器宕机,都会丢数据)
    • 1:每次commit都持久化(安全,性能低,IO负担重)
    • 2:每次commit都写入内存的redo log缓存,每秒再刷新到磁盘(安全,性能折中,mysql宕机数据不会丢失,服务器宕机数据会丢失)
  •  innodb关键特性
    • 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
    • 两次写(Double write)
    • 自适应哈希索引(adaptive hash index)
    • 异步io(Async IO)
    • 刷新领接页(Flush Neighbor  Page)
posted on 2016-07-20 20:32  Aiapple  阅读(22703)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