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读后感-《TED演讲的技巧》-多积累素材有节奏地讲好故事
这周看的这本书叫做《TED演讲的技巧》, 全书一共三篇:内容篇,技巧篇和实践篇。我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也已经足够练习一段时间了。不能指望自己一口气吃撑胖子,练习对外的表达这种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大体上还是得细水长流,按部就班地进行很重要。企图一步到位往往只会是三分钟热度,最后半途而废。我有太多半途而废的经历了,所以这次只看这一部分先。
内容篇一共有四章内容,第1章强调了平时多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第2章强调了提前准备,写好讲稿和反复预讲的重要性,第3章强调了如何开场吸引人的重要性,第4章强调了讲好故事的重要性。下面分别就四章内容进行总结。
第一章,积累素材。回忆过去的高中时期的语文考试,作文常常是我挥之不去阴影。因为平时不注重素材的积累,导致写作时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一直就维持在及格线的上下。直到毕业也没有突破。难道积累素材这么难吗? 说到底还是思想上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足够清醒地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像积累素材这类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往往被忽略,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行动支持。最后只能每次用30分钟时间来匆忙凑满字数,一次次循环,一次次重蹈覆辙。现在没有考试的压力了,可是生活的压力却不断地积累,似乎更没有时间来关注自己非专业技能的进步了。但是这个阶段,语文的重要性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过去欠下的债务, 最终还是得先还上才行。
书里提到了,多积累必不可少的小故事,多看书才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让演讲有趣,紧跟时事热点积累好词好句。读书时总是觉得这种算是死记硬背,不算本事,现在想想,能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才算是真功夫。而不是每次都考试的时候才临时发挥,假装自己胸有成竹,能够让自己满意了。总之之后要多积累了。
第二章,讲稿和预讲。经过前面的积累, 到了这个部分应该是有足够的素材来完善自己的讲稿了, 但是要注意的时, 这不是简单的把内容都堆在一起就行, 还是需要先定要演讲的结构图. 围绕主题设计讲话提纲时撰写讲稿的重要方针。基本的共同结构要求:拟定题目;确定总的论点和主题;列出分论点或几个部分;再分论点或部分种,再列出几个从属论点或几个层次;再每一个从属论点或层次种,列出具体材料的要点。
一般写完一版都是不够的,修改多次才能逐渐达到要求。预讲练习,才能让自己熟能生巧。照着念讲稿虽然不费脑子,但是不够生动活泼,听起来很不自然,还可能忘词,乱套。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1、把讲稿变成自己的语言 2、熟记提纲 3、反复预讲。
第三章,开头多重要。精彩的开场白可以起到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听众兴趣,说明演讲主题的作用。书里说了三种方式,1. 自我嘲解, 2. 奇谈怪论,吸引眼球,3. 贴切引用。 感觉我能用得上的只有第三种方式了。不管用什么方式,根据具体的演讲主题,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场非常重要。
第四章,讲好一个故事。实际演讲过程中,如何把生活与工作中的故事和演讲结合?1. 要符合主题的故事,2. 完整而动人的故事 3. 有情感的故事 4. 生活化的故事 5. 听众的故事。
总结:对我来说这本书,主要强调了平时多积累素材,讲之前写好讲稿多练习,争取把符合主题的完整而动人生活化的故事讲清楚。
关于读后感:花了一个小时,勉强摘了些句子,精简到这一篇读后感当中。原本想要自己写足够满意才发,但是又想了想,这样的结果其实才是一个小时的真实反映。虽然这篇还很残缺,但是会在这篇的基础上以后越写越完整。反应当下的残缺,才能知道要如何填补自己的空白。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