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写博客吧

为什么要开始写博客呢?

  时隔多年, 偶然之下又看到了《暗时间》,感触比较大。这么多年过去了, 在我想要改变的地方,却还是没有变化。这本书的作者就读于南开大学,毕业后去了微软。从博客中可以看出, 在校期间比大多数人过得丰富多彩。整本书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心理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自定义的一个名词“暗时间”,第三部分讲思维改变生活,第四部分讲了几个数学相关的例子。

  除去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第二部分中的第一章暗时间和第二章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第三部分中的第九章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写博客和第十二章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核心竞争力。下面分别说一说我的一些感受。

关于暗时间

  作者在第一段举了一个例子,空置PC的例子。确实如果没有一直在跑任务的话,其实大部分的算力都是浪费的,普通人也没有办法高效地利用一台机器。同时也意味着,普通人的大脑其实大多数时候也是空置的,并没有在完全在能让自己成长的地方一直做思考。假如,能让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想要进步的地方,那么结果就会好很多?时隔多年,我买了《帝国时代2:决定版》。在教程里,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想到过的技巧。让六个村民生产粮食,就能连续不断地用城镇中心生产村民了。所以这游戏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凑满6个村民用于生产食物,然后将接下来的3个村民,用于伐木,后来的3个用于采集黄金,剩余的村民根据要发展的军队类型做调整。如果要想快速扩张经济,就应该建三个城镇中心,然后不停地生产村民,直到拥有五十个村民的。不断发动战争才能让自己控制的土地不断地变大。拥有足够的经济, 足够的生产力, 才能在地图上和其他玩家/电脑拼军队消耗的时利于不败之地。

  啊,如果生活也是这样子简单就好了。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这么内卷了。但是仅仅只是想要改善一点点生活条件的我来说,只要一直想着自己想要突破的方向就够了。引用文中的话“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以前浪费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开始要抢救自己的生活了。

关于设计进度条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所有的事项,完成之后一定能达到目标,那么进度条是一个挺有帮助的东西。起码大大小小无数的网游都有升级系统,让玩家在追求虚无缥缈的数字等级。这正说明了进度条所带来威力是多么巨大,让驴前进起码还得挂一个真实的胡萝卜,但是让网络游戏玩家拼生命却只需要虚无缥缈的定一个数就够了。游戏给人带来的超常刺激,使得玩家欲罢不能。但是应用在枯燥的练习技能和学习上呢?效果就会差很多。

关于博客

  虽然大一的那年暑假,我们就被提醒要写博客来记录自己的练习之路,起码能维持做题的持续性。但是我觉得自己当时做的一些题目还是太简单了,不值得发表在公开的网络空间上。等到自己变得“厉害”的时候,再开始写吧。抱着这种想法,显然最后四年下来都没有写出一篇传说中“能让自己满意”的文章来。起步阶段搞出来的“垃圾”才是人间真实,什么都不做是真的危险。开始的“简单”,让整件事变得简单不好吗?一定要让原本简单的事变困难最后无法完成才好吗?如果当时哪怕是每周只搞一点,现在也能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积累了吧。可现实确实,我没有做。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两手空空,不知道未来该往何处去。

  哪个时候“幻想”自己变得“厉害”才开始,结果什么都没有,只是让自己多了一个创建了好几年却没有一篇输出的空账号。今天看了《暗时间》,不禁感叹,输出的重要性。虽然起初只是毫无意义的碎碎念,但是哪怕最后只是养成了每周输出的习惯,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吧。其实我也试过很多博客方案,github上的,用自己域名和自己的服务器的,用nas上的,等等,最后都无疾而终了,不了了之了。可见如何方便地输出才是关键。起码让自己想写,而不是因为过高的博客美化成本而放弃。对于看的人来说是不是很容易阅读,暂时还不是我考虑得了的事。

关于核心竞争力

  虽然自己也不知道选择什么样子的知识技能组合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科技公司对于人才的定义基本都是一致的:扎实的基本功+严谨务实的实践能力+“不拖后腿的沟通能力”。相对来说前两项的对我来说容易实现一些,但是第三项从现在开始练也许还能再抢救一下。在全球比烂大城市高度内卷的时代里,成为所谓的“人才”却还仅仅只是生存的第一步。后面作者所提到的“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还很遥远。我现在能做的是先把自己的技能练熟练,争取做到能够几分钟用代码完成自己的“思路”。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总是喜欢不务正业地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一些和自己工作无关的地方,例如买了一些和编译原理有关的书,但是同时又浅尝辄止,没有深入。那本只有两万行代码的C编译器剖析是可以看完的,但是到了2020年,那本书已经放了很久很久了,我应该下定决心把它完成?虽然也只是别人大二时候的水平,而且对我的工作一点点用都没有。那么不着急吧,再放放吧,也许以后退休了就有时间搞编译原理了。这个不会其实也没事,放到明年的计划里也不是不行,但是最终还是得完成才不枉费多年的夙愿。

结尾

  记录下这些每周看书时的感受,也许有用,也许没用。如果回到那个大一的暑假,我应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哪怕现在的起步文章还很凌乱,还不够有结构化思维,看不出应用金字塔原理的影子。哪怕现在的文章内容枯燥,哪怕现在的文字生硬,哪怕现在的这一坨屎还拉得不够起承转合,也没有办法了。该拉屎还是得拉屎。在这互联网上无人问津的角落里,踩出我的第一个脚印。开始的时候,写点自己看书时候的感想和自己生活经历结合的例子吧。以后有机会了再分享一些和技术有关的话题。或者可以从那本C编译器剖析开始,相当于抄一遍别人的源码,但是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一点点。或者看BRPC的源码的阅读笔记?最开始还是保证一周一篇学习笔记吧,起码看了书了就可以输出,这还是很简单的,但是技术文章的话,就保证不了了。稳定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一周一篇阅读分享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回到小学时代,我会怎么做?还是像以前那样暑假闲置躺平空耗青春吗?那么现在呢?要想成为一个技术达人吗?从现在开始积累,若干年后未必会成为业界大牛,但是要做到随时能找到工作应该还是可以的。

 

posted on 2020-12-05 22:14  天演逸悠  阅读(101)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