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_qy

 

社交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八大预测

25年前的社交网络:CompuServ, Prodigy 和 The Well

听现在的年轻人讲起社交网络这个新东西,就有点像我年轻的时候首次听别人讨论某首歌时就把它当做那首歌的原版了。如果你觉得“Don’t Stop Believing”这首歌是在我演讲的时候首次录制的,那么接下来将的社交网络也一样。

是的,我年轻的时候也玩过社交网络这玩意儿,并且也是在线的。我们使用诸如CompuServe和Prodigy的在线服务。其他人则加入一个叫做 The Well(成立于1985年)的在线社区。我们连接在一起的原因和你们今天一样,都是寻找今天我们称之为6C的东西——沟通 (Communications)、连接(connectedness)、共同的体验(common experiences)、内容(content)、商业(commerce )以及酷玩意儿(cool experiences)。当年有聊天室、讨论组、约会以及分类广告,无奇不有。

90年代初期,我刚20出头,我使用COBOL、CICS和DB2为大型计算机编程。我们那时有email、即时通讯、群组日历、讨论版等等等等。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只是现在的更好点并且玩的人多点。

AOL:在线服务和因特网的桥梁

后来就是所谓的AOL(美国在线)了。它先于万维网产生(WWW)。就像CompuServe 和一样,它还是也是个在线社区,只是后来开始为网民 们提供上网的接入,并且每月收取一定的费用。它成了新手们上网的通道。关于AOL,搞笑的是,当你接通因特网时,他们的目的就是把你锁在他们的私有空间 里。因此,AOL也被称为“围墙花园”,因为他们把你一直留在AOL内部。他们有私有的浏览器,自己的搜索引擎,自己的网络内容,聊天室以及电子邮件系统 等等等等。

我想说的是,我妈妈可能会很自豪的跟我说:“亲爱的,我在上网!”我则讽刺道:“不,妈妈,你没在上网,你在上AOL。”我知道她不会真正明白两者 的区别。AOL被一家公司所控制,而因特网时分散的。AOL控制了可接入用户的服务和税务公司,并且好与坏都是由他们决定的。AOL是封闭的,而因特网时 开放的。

但是AOL给大众带来了网络服务、电子邮件、聊天和讨论版,因此也教育了一代人,而这些人也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他们覆盖了全国上下装在食物包裹里 的CD和飞机上的垫子。巅峰时刻,AOL约有200万的用户。这些对于Facebook来说当然不多,但是请记住,所有这些人当时都必须每月向AOL支付 20美元的接入费。(也即,不包括广告和电子商务在内,AOL每年光从用户手中获得的收入就高达50亿美元。)

商家们不是为他们自己的网页打广告,而是为AOL的关键字打广告。每份杂志的96到99个时间表内,到处都能看到AOL关键字的广告。假如你是个拿有风投的新生互联网企业用户,为了抓住用户你必须跟AOL打交道。他们控制着大众所能接触的一切。

当时代华纳和AOL宣布合并时,大家都异常恐惧,担心它们会垄断继而控制整个互联网,呵呵。

Web 1.0中的社交网络:GeoCities, Tripod 和 Yahoo! Groups

90年代中期,互联网产生了,我们也有了用HTML发布网页的标准方式。一些机灵的人意识到,人们可能想在互联网上干他们在没有互联网时能干的所有事情。像GeoCities 和Tripod 这样的公司就开发了一些工具,让你能够发布容易被别人发现的网页。

Yahoo! 则通过提供免费的带有广告的类似AOL提供的每月20美元的服务异军突起。通过几个并购,他们又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这些服务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的社交 网络的基础。他们有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群组和问答等等。群组则成为公司用户用来跟他们的教堂、母亲俱乐部和学习交流的标准工具。然后Yahoo!以 36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GeoCities ,这在当时是不可抵挡的。

是的,2010年的设计网络具有更强的可用性,更好的第三方开发平台,并且也有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但谦虚点说,它们跟过去的没啥两样,只是重新改造过了并且玩的人也更多了。

Web 2.0时代的社交网络:Plaxo 和 LinkedIn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在线社交网络的起源,它从CompuServe和Prodigy开始,然后是AOL, Geocities 和Yahoo群组。接下来的基于垃圾邮件的网络中则以Plaxo(创建于2002年)为王。它由Sean Parker(他就是那个在Facebook早起和Mark Zuckerberg一起工作的人)合伙创办,通过给用户邮箱联系列表中的人群发垃圾邮件来 让他们注册Plaxo,通过Plaxo连接在一起,以便当他们的信息变更时能够同步更新到所有联系人列表中,以达到所有人都随时保持联系的目的。

Plaxo这种垃圾邮件的形式有其不好的地方,但有时往往很有效。大多数人收到朋友们的垃圾邮件的时候,只好举双手表示投降:“哥们你看,我朋友又给我发了一封介绍社交网络的垃圾邮件。”但大多数人往往都能接受这样的垃圾邮件。

它们确实以这样的方式成功了。但当它们不知道该拿我们这些连接在一起的人来干什么事,LinkedIn知道。他们让我们成为了网络的沟通者。突然之 间,这不仅仅是个“我跟谁交往”,还是“他们知道谁”和“我怎样认识他们”的问题。突然之间,我们都需要相互介绍。这为社交网络增加了一个维度——商业网 络。他们还鼓励我们多参与其中,多贡献自己的数据,努力使LinkedIn成为我们的虚拟简历。

然而,我们都知道,重要地是Web 2.0开创了“参与”的新时代。鲜为人知的是,相比于Web 1.0公司,Web 2.0的公司和硬件一起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可即时捕获的内容,也即图片和视频以及很多其它东西。突然之间,我们都在Blogger.com、 Typepad和Wordpress上建立自己的Blog。开始将自己的图片上传到博客上。

但是大众不需要博客。他们想将自己和朋友们的图片发布到网上去,将其分享,和朋友们交流,保持联系,一起玩乐,和找人约会等等等等。我发誓,正如我说过的一样,这些时代跟80年代一样都是狗屎一堆。

现代社交网络:Friendster, MySpace 和 Facebook

我们都知道,Friendster是让人们创建个人网页的开拓者,它还让人们以LinkedIn的方式和朋友们连接,只是没有“商业”的关系,取而 代之的是多一点的互动性。但Friendster的计算机系统不足以满足用户的爆炸性增长,导致MySpace以非常迅速的方式占了空隙,并快速增长。 Friendster是死在路上的一批。

然后就是MySpace了,它产生于数码相机和带摄像头的智能手机非常廉价的时代,并且Flip这样允许用户创建视频的摄像机也非常便宜。

MySpace不能处理所有的照片和视频。幸好还有Photobucket 和 ImageShack,因此用户们将图片上传到Photobucket,将视频上传到Youtube,然后在MySpace里分享。

Fox以5.8亿美元买下了MySpace,然后跟Google来了一场比这个交易价格更高的广告交易。仅一纳秒之内,Rupert Murdoch就成了这个互联网上最聪明的人。Google当年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这在当时是非常可笑的,但现在看来确实非常明智 的。随后,Google将Youtube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当年MySpace本想收购Youtube的,但是其出价没Google的高。

随后,MySpacer以2.5亿美元买下了Photobucket,并追加了5000万美元。这项交易还是没Google的交易成功,然后MySpace就将其以6000万美元转卖给了一个西雅图的名为Ontela的创业公司。

这些公司在背后赚着MySpace的钱,Murdoch非常气愤。Fox总部一贯这样认为,是MySpace造就了Youtube和Photobucket。而MySpace则永远都不能再创造下一个百万美元的成功,因为它是注定要被Google收割的。

因此Fox非常滑稽的创建了个名为Slingshot实验室的准内部创新中心。目标是在MySpace之外创造新产品,然后通过考察他们的进展让 MySpace在议前收割。这是类似政治局决策机构似的创新,非常可笑。这明显是一群年轻的企业家另搞的一套模式,目的是为了中饱私囊,并且忽悠某些不懂 新技术的高管。

然后就进入Facebook时代了。它在2004到2007年之间平滑的聚集了1亿用户,这比2007年的MySpace还少。MySpace没有 的,Facebook都有。它是面向高档市场的、排外的、城市的、精英的、造型美观的、无广告的并且用户经过认证的。而MySpace则是衣衫褴褛的、青 少年的、中产阶级的、设计混乱的并且多广告的。

但关键的分歧在于两个公司的方向的变化,当MySpace关起门来做自家生意拒绝别的公司从其腰包里掏钱时,Facebook正好相反。它们开放 API,并且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开放平台,让他们能够从Facebook赚自己的钱。他们让Slide、RockYou和Zynga这样的公司简单的在自 己的社交网络中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将最难的部分留给Mark Zuckerberg自己。

就在那时,22岁的Mark Zuckerberg教育了下75岁的Rupert Murdoch。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Facebook的用户翻倍,达到2亿,而MySpace的用户则停留在1亿。这就是30年以来硅谷给大家上的一 课:你为第三方公司创建得以生存和繁荣的生态系统,而作为系统仲裁的你可以随后向他们征税。问问Microsoft、Autodesk和 Salesforce.com吧,这样的现象从西雅图到沙丘路到处都是。

Facebook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Google和Yahoo!这样的大公司都在其上面花了些时间。而Slingshot实验室则在短时间后被迫关闭,相应的部门也解散了。

实时社交网络:Twitter

Facebook建立在所有的用户信息都是私有的并且只在朋友之间分享的原则之上,而Twitter则认为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开发并且任何人都可见。 这是革命性的思考,并且很有成效,因为当你作为其用户使用时你知道这样的代价是怎样的。Twitter不是用来和你家人分享你小孩的照片的地方。

Twitter的另一个创新是“不对称”,因为你和别人之间不是一定要建立相互跟踪的关系。你可能跟踪别人,而别人可能不一定会跟踪你。这可以让跟 踪者制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跟踪源。Twitter另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将每条信息的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这样就可以让大家分享链接。这种组合可以 让你和别人之间分享链接,从而交换新闻信息。

Twitter远不止这些,针对这个话题我还扩展性的写了些东西。总而言之,Twitter是RSS阅读器、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营销渠道、客户服务平台,并且也越来越是个数据矿井。

但Twitter的威力在于其实时性。许多时候,Twitter里的新闻都被打碎后又被媒体重新捡起。

Twitter还没怎么搞出来的是一个能够让第三方开发者开发有趣的附加产品的开放平台。Twitter对三方开发者似乎变得有点过敏。18个月以 前,我所碰到的所有问题中25%都是关于围绕Twitter API如何开发新产品的想法。现在,我也没发现有任何进展,一点点都没有。然而,想要在Facebook上开展业务的数量可是越来越多了。

如果我是一位Twitter重度用户,我当然希望有人重看一下上节中关于MySpace和Facebook的讨论。我学到的经验是,让别人尽情的从 你平台上赚钱,然后向他们征税。这种方式是,让所有人都从自己这里赚钱,然后自己做好好人,笑到最后。关起门来做生意,你只能依赖内部的创新和资本。我说 的是多还是少呢?

移动式社交网络:Foursquare 和Skout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移动式社交网络,这又为社交网络增加了一个维度。最重要的改变在于,社交网络现在能够“感知位置”了。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 公司是Foursquare。对于Foursquare是代表一种技术趋势还是时尚,专家们也一时说不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捕获了当下技术精英们的时 代精神。至少,它是在一个只有拷贝复制的时代的一种开拓一种创新。

随着社交行为的公开化和位置化,它为未来所有潜在的应用开创了新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像Skout这样的人会在哪里聚集赌博。你正在想这些的时 候,年轻的单身汉们已经出现在酒吧或俱乐部寻找他们下一个约会对象了。在完美的世界里,你希望人们能够和你和谐共处,并且你还能吸引他们。然而,在这个社 会中,我们进入酒吧或俱乐部,不知道别人是什么背景,光从外表上看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上去和他们搭讪进而深入了解。

很明显,未来的约会需要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来告诉我们周围的人是否跟我们合得来。当然,即时是火箭科学家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 Match.com,eHarmony是否会成为我们寻找约会对象的新趋势,以及为什么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来改善。这个趋势需要多长时间实 现,谁也不知道。

Foursquare明显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商业机会。多年以来,我看见有些公司自称为“手机优惠券公司”,我从不认为这是个什么伟大的想法。我从来 都不太相信身边有手机的人哪天会这样说:“让我掏出手机看看附近是否有优惠券。”我一直认为,如果真有那种应用能够让用户体验另一种方式——就像游戏一样 ——他就能赚的很好,并且将优惠券作为自己的附属产品。我认为这正是Foursquare目前所做的。

未来,我不觉得Foursquare这种带有徽章的签到游戏能够长久的吸引多少用户,虽然现在还算可以。我一直这样认为,如果Foursquare 还有另一手,那它真能成就一个大公司。未来,我相信“签到”这种方式毫无意义——它只是些背景性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也希望Foursquare能多搞些游 戏出来玩玩。Foursquare还有一个没提到的很酷的特性,那就是用户能够看到朋友们的实时地图,并且知道他们在哪。这是个杀手级功能。我外出时,一 般只想和妻子或朋友安静的吃一顿,不想被别人打扰——可能我老了吧,呵呵。

我第一篇文章讲到社交网络的历史,从1985年到2002年社交网络是由CompuServe, AOL和雅虎主导的。第二篇文章讲了现在我们正经历的Web 2.0 (博客,Youtube,MySpace, Facebook), 即时媒体(Twitter)和移动应用(Foursquare)。游戏结束了吗?Facebook和Twitter赢了吗?还是他们还有另外的动作?毋庸 置疑的,技术领域永远有下一个(下下个,下下下个…)动作。所以社交网络究竟指向何方?下面是我的八个预测

1.社交网图便携化

现在,Facebook获知了我们大部分的社交网图(我们的联系人和他们的联系方式如email地址),Facebook正经历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去 把这些信息变得便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相信用户和社会各界终究不会接受一个单一的公司把我们的重要信息占为己有。

Facebook将屈服于这种压力,渐渐地将这些信息解锁,让我们拥有更多选择去应用于其他社交网络而不至于让我们重新向朋友发布垃圾邮件(请求好 友确认[译者注])。我知道2010年这个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但这只是我的判断。要么让社会网图流动,要么我们加入别的社交网络。我预计这个结果将在 2012年底实现。

2.我们会建立起“真正的”社会化网络,如Quora, HackerNews, Namesake, StockTwits.

从2006年开始我就为我所看到的“Facebook问题”感到悲哀–他们试图将我塞进一个大的社交网络。没有人只存在于一个社交网络。我需要一个网络可以让我跟我的朋友讨论上周的party上我们有多颓靡,但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看到我们厮混的照片。

我同样不想要一个混淆了工作和玩乐的社会网络。如果是工作,我希望我在上面保持完全的工作状态而不会显示我大学时代在墨西哥胡搞瞎搞的照片。我不想 将我的“公共网络”和“私人网络”混淆起来。Facebook却将这些全都搅在一起,然后尝试只对部分群组开放。我不觉得这个能真正解决问题。

年轻人并不笨,他们并不像他们的长辈想的那么幼稚。为了绕开这些混乱的社会关系他们开了好几个Facebook马甲去讨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把 用真名开的账号保持干净。我不知道Facebook的5亿用户里有多少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注册的。但我已经和许多年轻人确认过这种流行趋势。

我相信已经有人建立起来基于话题的社交网络,就如我们所见到的HackerNews或Quora。我们也见到了基于兴趣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诸如 StockTwits给那些对股票市场和投资感兴趣的人。新的社交网络的建立试图寻求人们利用社交网络的真正需求,例如Namesake, 尽管还在试验阶段,但看到的是人们在Facebook之外怎么建立联系。

3.隐私问题将继续造成困扰:Diaspora

Facebook跟我们达成了协议让我们的社交网络变成私有网络。但他们却嫉妒地看着Twitter作为一个公开的网络正在发展壮大,但这并不是我 们一开始注册提出的条件。如果我是Facebook,我会把Facebook变成私有的Facebook和公开的Facebook。公开的 Facebook将直接与Twitter展开竞争并允许单项关注的模式。

当然我们需要从我们的关注者里面选出哪些可以关注哪个时间轴,而他们不会有混乱的协同效应。但是如果他们这么做了他们便永远不会跨过那条道德底线而 我们也只会爱上Facebook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又爱又恨。(而现在[译者注])我还是每天看着我侄子和侄女的照片,但我不会广泛地联系我工作领域的人。 所以我95%的社交时间交给了Twitter。

我知道大多数人并不觉得放松自己的信息是件惹麻烦的事,但我相信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

我与许多初创技术公司工作的时候意识到,尽管你没有给这些第三方应用软件许可获取你的信息,但只要你的联系人对这些第三方软件比较宽容,你的信息还 是对他们可见的。同时,网站上所有的“Facebook链接”按钮也能让他们轻易地登入并让这些网站进入你的个人信息如入无人之境。

我相信隐私泄露长期以后会导致对滥用信息的强烈反响,但短期内并没有足够多的人认识警惕到这个问题的后果。Diaspora就是在这种逐渐增长的顾虑中应运而生的。Diaspora的模式能不能成功不得而知,但许多人还是乐见这种角色的出现的。

4.   社会网络会更加渗透,当Facebook链接遇见Pandora,纽约时报

当社会网图变得更加流动化,我相信社交网络会融入我们所参与的一切,变成一种功能。你已经看到它渗入Pandora(美国的豆瓣电台[译者注]), 我在那里可以看到我朋友的音乐品味,而我本人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信息[译者注])。在纽约时报上我也能看到我朋友推荐的文章而我本人并不清楚我什 么时候启动了这个功能。这种社会网络的渗透将继续。

5. 第三方工具嵌入将社会化功能嵌入网站:Meebo

显而易见的是,当许多网站想将Facebook链接嵌入他们的网页去更多地了解你,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有了这些信息之后能干什么。他们现在最多能想 到的就是通过人口统计的方式发更多有针对性的广告给你,但这并没有多有趣。第三方软件公司会开始为这些网站提供能够真正让他们驱动社会网络的功能。这还需 要几年的时间,但像Meebo这样的第三方工具已经在他的工具栏里革新了这类功能。

6.  社会化网络(像万维网)会分化成几个层面:SimpleGeo,PlaceIQ

过去几年里最有趣的一个趋势便是看着互联网被分裂成几个层面。最底层的是储存(S3)和处理(EC2)。最上层是初创公司和现有的技术公司创造的商 业逻辑。我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在BothSid.es上写一篇新的文章讲互联网的分层和接下来几年将出现的最重要的层。我们知道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分层最终 导致了各个层面的巨大变革,所以我期待同样的变革会继续出现在互联网上。但现在我们可以说社交网络已经在经历这个变革了。

“定位绘图层”是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有趣的层面。如果每一个初创企业都需要搞清楚每一个商业行为的地点,内容和在地图上显示的位置 那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创业者了。SimpleGeo的出现为那些新的移动产品提供了这种定位地图绘制功能。这种趋势将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我预期 SimpleGeo会在定位绘图层上做得很好,但我也看到许多新兴公司出现在数据层面。

还有一些公司旨在建立横向平台。其中一个是我最近见到的PlaceIQ。他们的目标是去创造一种横向平台让市场营销人员和开发者了解更多的关于地理 定位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在某一商业领域或兴趣点上。他们从平铺地图上获取有关人口统计的信息,不同层面的地理信息活动,特定区域的所指(比如约会胜地,金 融区)并如何让这些信息对别人可用。

7.社交紊乱会带来新的商机:Klout, SproutSocial, CoTweet, awe.sm, (以及下一代的)Buzzd

数据爆炸为管理数据制造了许多机会。当我们只是在网上认识接触并且从网上得到信息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关注的这些人的真实性。Klout提供了一种让我 们能够在网上跟踪查询社交网络上的人的影响力的服务。他的结果可以导入到其它产品如StockTwits,让你了解更多关于给你提意见的人(的背景[译者 注])。

我们知道Twitter正在引领更多的商务领域客户服务的机会,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如果你做的跟你在社交网络上说的不一样则可能造成反效果。像 Sprout Social和CoTweet这种产品的出现帮助公司更好地追踪客户并与他们沟通。像awe.sm(作者投资)类型的产品会帮助你管理社交媒体市场活动的 效益。

2011年将出现一个更棒的新产品,是由Nihal Mehta发明,围绕他之前的公司Buzzd的产品演变出来的。但我承诺为他保密直到他公开发布为止。我最近在纽约一看到他的产品便爱上了。当越来越多地 公司和消费者使用移动和社交服务的时候,这个产品会更好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8.Facebook不会是唯一的主导

我知道在2010年说任何反对“Facebook以经赢了—战争结束”的论调会显得多么荒诞,而我也知道这一论调现在看起来很正常。 Facebook的确有着惊人的主导地位。我们从AOL开始,现在又来到了Facebook筑建起来围墙花园。当你在用Facebook的时候,你并不是 在互联网上的。这是一个极好的服务,我自己也经常用它(即便没有Twitter用得多)。但我觉得搞笑的是这么多品牌在Facebook上宣传他们的“粉 丝页面”,就像他们在AOL时代做关键词一样。

好吧,下面的历史可能会让你改变观念

1998年司法部门以反垄断之名起诉微软。人们担心他们所用的互联网会因为微软的垄断而在他们的操作系统上强制绑定IE浏览器。可笑的是,12年后的2010年,人们很快会开始担心苹果而多过于微软,现实总是比小说更怪诞。

2000年四月,有人担忧AOL和时代华纳的兼并会变成另一个互联网的垄断。我们知道,时代华纳最终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放弃了AOL。AOL还 在重建和模仿一个总部在洛杉矶的鲜有人知的新公司Demand Media。AOL好像在Tim Armstrong的带领下彻底改造了,但却从来没有垄断过。

2007年5月,有人担心Google将变成一个新的垄断集团。它控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网络搜索—我们知道搜索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发现和分享网络内容的入口。

所以…现在是2010年11月,Facebook有超过5亿用户。他们有比Google更多的页面浏览量。我们在网上所花的超过一成的时间都在 Facebook上。他们在网络广告、图片、视频、网络游戏各个领域横冲直撞。现在他们想变革电子邮件。毫无疑问下一个十年是Facebook的天下。但 是巧合的是10年后的2020年当我们往回看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Facebook的垄断论有多么可笑。

本文转载自:http://tech2ipo.com/1176

posted on 2013-05-29 23:27  8clock  阅读(338)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