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0春s班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这个作业的目标 对本学期软件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并针对个人技术博客写一篇随笔。
作业正文
其他参考文献 ......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前言

5个月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寒假的时候隔壁班提早布置了第一次作业,看他们建微信群发布作业了时候还在窃笑,没想到过几天就轮到了自己。第一次作业开始后,唯一感想是这门课怎么熬的到头啊......那个时候的愿望就是让我活过这学期。5个月,经历了几次个人作业,几次合作,居然也就这么过去了。最后一次作业,倒没有百感交集那么夸张,但也确实有不少的感想。

软件开发词条搜索: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软件一般是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的。通常采用软件开发工具可以进行开发。
在没有经历软工实践前,这就是我对软件开发的所有想法。然而亲身经历过后,从小组选题到需求分析;从原型设计到最终实现、发布,中间的经历哪里是词条搜索的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在改不出bug的时候想砸电脑,在毫无头绪和ddl双压下感受一下心态炸裂,在"为什么不可以运行"和"为什么又可以运行"中反复懵逼......
回头看了看自己当初的学习路线图,只有"惨不忍睹"四个字可以概括。它大概只开启了一个头头?到开始团队合作之后我就真的再也没管过。


一、回望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软件工程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熬过了软工实践,总得有些收获进步吧。专业的能力肯定或多或少有些提升,但如果要就业,还是差的很远很远很远很远。软工的工科属性展露无遗,实践出真知。)小组合作项目让我初步了解了软件周期的大致框架,在团队合作中,自己负责的只是前端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后端我依然是一无所知。而自己负责的部分,也仅仅只是涉及到众多前端开发知识的那么一丢丢丢皮毛。不像别人在本科阶段就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如果真的以后要做开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2)你在第一次作业的个人简历中描述了这门课程结束后,你预期你将增长的能力、技术、技能,并绘制了学习路线图。对比当前你的所学所得,你达到了当时的预期值吗?

目前所学的知识,和我最开始的规划产生了不小的偏差。当初只是针对java的基础知识和后端学习做了学习规划,但是由于人员分配的问题,我从预期的后端转到了前端。也并没有因为0基础产生太多抵触,倒是在摸索中误打误撞学了不少想过、但却没有列进规划里的知识。而且在两次冲刺下来,让我对前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在开发过程中,前端是可以清楚观察到一个软件的框架是怎么被建立起来的。(虽然审美真的很不行啊...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说到最深刻的作业,那一定是alpha冲刺了。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Andriod开发,所以当知道alpha冲刺快到的时候满心惶恐。alpha冲刺前一次作业到真正开始冲刺的时候,其实中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ddl选手开始紧张的摸鱼,直到组长提醒快开始冲刺的时候,才打开《第一行代码》开始学习。并没有把前几章很认真的看完,而是挑了一些相对我alpha冲刺任务的重点来看。奇妙的是,在开始冲刺的时候,看着代码竟然将之前一些迷迷糊糊看的不清楚的东西理顺了(虽然现在又忘了)。
小组合作大家每天汇报进度,有时候私下吐槽;遇到搞不定的问题永远面向CSDN编程。前几天完成的磕磕绊绊,但随着冲刺临近尾声,app的大致模样展现出来后,心里也有了充实感。还好没拖后腿,还好完成了自己的部分。


(4)在课程问卷中,我们统计了你在课程上花费的精力和提升;现在请你再次将这些数据罗列出来,作为个人的记录。

作业名称 耗费时间
软工寒假作业1 5h
软工寒假作业2 32h
结对第一次—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设计) 14h
团队作业第一次—团队展示和项目展示 2h
结对第二次作业——某次疫情统计可视化的实现 22h
团队作业第二次——团队Github实战训练 8h
团队作业第三次—项目需求分析 20h
团队作业第四次—项目系统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5h
个人作业——软件评测 3h
团队作业第五次——站立式会议+alpha冲刺 50h
团队作业第六次——beta冲刺+事后诸葛亮 40h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一共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3-4k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5h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Android Studio、Axure PR、XMind、GithubDestop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Axure PR、JProfiler、github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Android Studio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Android Studio
工程能力的提升 从组长身上学会如何安排、协调组员工作进度,把握项目进展;从同学、实践中学到软件的设计——发布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
团队合作上的提升 学会更好的和同学交流、讨论,在互帮互助中解决问题
其他方面的提升 抗压能力好像比以前好一点


二、团队总结

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团队协作经历。


(1)你是组员还是组长?你觉得你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好?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具体可以怎么改进?

我是组员。我觉得在按时完成任务这方面做的不错,出击知识盲区首先会想办法自己解决,翻阅电子书籍,百度等等,尽力实现自己的预想功能;遇到问题也能和队友及时沟通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拖延、浮躁这些地方还可以改进一下。遇到盲区或者任务量稍微大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开始否定自己没办法按时完成,而是应该为自己设定每日完成的目标,否则就会出现开始冲刺的时候依然一头雾水的情况,或者冲刺阶段时遇到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就开始暴躁。拖延————浮躁简直是个死循环。自己还应该优点进取心,不是将完成任务作为目的,而应该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想着怎么去完善代码,如何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可复用性,或者让功能更加完善。


(2)你觉得你的组长(组员们)在哪些地方做得好?你觉得ta(ta们)还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我觉得组长在安排任务、把控进度推进这方面做的超级好。队长能够根据每个组员的能力安排合理的任务,在项目开始前后都会主动在群里提供资料、教程等等,每天都会细心询问每个组员的进度。队员们也都超级nice!bug改不出的时候都特别热心地在帮忙,提些意见说该怎么办,或者烦躁的时候互相吐槽排解。我觉得小组的成员都超好!我超喜欢他们的!


(3)《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

我们团队萌芽、磨合、规范、三个阶段都有经历过,虽然"创造"这一阶段没有很好完成,但最终也基本完成预期设想,完成了JiZM记账APP并且能够使用。


(4)从开发的角度,你在团队中担任了什么角色?你是否完成了该角色的任务?现在你觉得你适合该角色吗?

我担任了前端开发的角色,完成了所负责模块的任务。我觉得还可以适合这个角色,比想象中要有趣一些。


三、人月神话


1、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以下要求你们的团队达到了哪几个?请在随笔中用数据证明上述内容或侧重选择之一。

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发布/维护,有定时的进度发布 ; 而不是: 通过临时熬夜,胡乱拼凑,大牛一人代劳,延迟交付等方式糊弄


我们的项目从一开始便仔细规划、研究讨论用户需求,并且在后续开发中实现、发布、维护。


2、写下属于你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字数不限,开放命题,可以使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前端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轻松,良好没观的前端页面展示,和每个控件的排布显示、展示效果、页面切换等等息息相关,都是靠小细节堆砌起来的。在手机、模拟机反复调整之后才能展现出自己预想的效果。有时候自己的一个心血来潮想要优化显示,就有可能把原来呈现出的东西全部推翻重新来。


四、建议

对下一届同学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你有什么建议和想要告知的呢?请写下你对后来人的期许。

对于下一届同学,或者大一的同学,你想说:

希望可以利用自己课余的时间,多看看书,学一些技术,充实自己。

对于自己今后,你有哪些建言?

希望自己可以大胆一点,多问问多看看多学学,走出自己舒适区。

对于助教工作,你有哪些建议?

我觉得助教也已经蛮辛苦的了,就是在涉及一些新工具、新软件的使用时能够提供完整一点的教程信息。

对于软工实践课程,你有哪些建议?对于软工实践课程的上课形式和内容,你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哪儿需要强化或者剔除?

建议嘛,作业是不是太多了...(小声。个人建议最后阶段换组这个环节真的没有必要,还好我们没有。


五、个人技术总结

简单记录了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使用MPChart来显示Pie图
Android-MPChart:PieChart使用小记

posted @ 2020-06-25 00:38  七yu  阅读(174)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