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 姓名:陈锦鸿
- 学号:201821121076
- 班级:计算1813
1 实验目的
-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2.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2.2 配置参数
客户端配置:

服务端配置:

配置路由器参数:

配置的指令为:
路由器配置并激活端口:
Router>enable #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hostname R
配置接口
R(config)#interface Gig0/0/0
R(config)#ip address 192.168.1.46 255.255.255.0
R(config)#no shutdown
R(config)#interface Gig0/0/1
R(config)#ip address 192.168.2.46 255.255.255.0
R(config)#no shutdown
配置路由算法:
启用动态路由:
R(config)#router rip
R(config)#version 2
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2.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输入服务器ip:

选择TCP和HTTP,开始抓包

选择TCP包:

选择HTTP包:

TCP连接图如下:

1.第一次握手:PC端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seq=0,ack=0.
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server接受到请求,回复确认。seq=0,ack=1.
3.第三次握手:pc端接受确认,向服务端发出确认,seq=1,ack=1.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