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13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1.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了解)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2.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
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是用户和数据的接口。
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构成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用户。
3.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式(了解)
个人计算机模式、集中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分布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4.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步骤(了解)
(1)DBAS开发方法
- 数据库设计
- 应用程序设计
(2)DBAS开发步骤
- 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应用程序设计。
- 测试。
- 维护。
5.Access 2010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重点)
(1)数据库操作:创建、打开、关闭
(2)表操作:创建、操作与修饰、数据录入与导出、表间关系
(3)查询操作
(4)窗体操作
(5)报表操作
6.Access 2010 数据库对象的方法(重点)
数据表(Table) ——表是Access数据库的核心对象,主要是用于存储数据,是创建其他5种对象的基础。数据表是以行、列来显示数据记录,是同一类数据的集合体。
表由记录组成,记录由字段组成,是Access数据库中存贮数据的地方,故又称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表。
查询(Query)——根据事先设定的限制条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表中检索除符合条件的数据,并加以统计和分析。查询可以按索引快速查找到需要的记录,按要求筛选记录并能连接若干个表的字段组成新表。
窗体(Form)——窗体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浏览、输入及更改数据的窗口。还可以创建子窗体显示相关联的表的内容。一方面窗体可以增加录入过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报表(Report)——报表是用于将将检索的数据或原始数据以特定的方式显示出来,报表既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还支持对数据的各种统计和计算。
宏(Macro)——是一个或多个命令的集合,其中每个命令都可以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将这些命令组合起来,可以自动完成某些经常重复或复杂的动作。Access大部分功能是可以通过宏的组合来完成的。
模块(Module)——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程序。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