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四次心得

这周的构建之法学习了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对项目的制作,项目的出发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六章

这一章主要学习了敏捷流程的相关内容。在现在的软件企业,大多默认流行做法的价值,较偏于墨守成规,按照章程办事。但是他们更强调的是敏捷的做法更能带来价值。敏捷的做法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团队的交流,在可用的软件上实践,尽可能的满足客户需求,为自己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应对时代的变化,对自身及时作出调整。

敏捷的步骤是:①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从刚开始对一个项目的理解,对这个项目的分配,细节的处理,实际需要的时间等,在初期就要确定下来。②决定当前的冲刺。对一个具体的任务,不能都堆到一个人的身上,要尽可能的细化,分担每个人身上的任务。团队成员能主导任务的估计和分配  ③冲刺。这个阶段很好的平衡了“交流”和“集中注意力”的矛盾。敏捷就是要求我们每天都能把现有的问题最快,最完美的解决。

对于敏捷流程的问题和解法,第一,我们要考虑相互的依赖关系;第二,对人物的完成方面,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交流能力;第三,需要对任务的明确认识,不是我们已经做了多少,而是完成这个任务还剩多少,离最后的目标还剩多少,这是最重要的;第四,对项目的整合加工,进行完全的测试,这也是整个项目中最费时间,也是最重要的过程。第五,在发布软件之后,验证是否满足预期,以及怎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敏捷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帮助你更早地知道你是否能如期完成任务,真正完成项目的还是你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

第七章

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最主要的是我认识了微软解决方案框架——MSF。而它最重要的就是9条基本原则:

1.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

2.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

3.充分授权和信任

4.各司其职,对项目共同负责

5.交付增量的价值

6.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

7.投资质量

8.学习所有的经验

9.与顾客合作

MSF的团队模型让不同的角色去实现项目的不同目标,这些角色分别是产品管理、项目管理、开发、发布管理、测试、用户体验,在交流中,这些角色都很好的完成项目。

MSF的过程模型是从构思、计划、开发、稳定一直到部署完成。

MSF吸收了近几年来在软件业界流行的各种的开发模式的优点,认识到目前大部分软件是以网络应用相联系的,强调和用户更紧密地交流,快速迭代,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流程。在我们自己团队,某些时候也可以借鉴MSF,更完善自己的项目。

第八章

在这一章考虑的我认为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只有抓住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制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软件。

对于获取准确而全面的客户需求,有这样几个步骤,1.获取和引导需求 2.分析和定位需求 3.验证需求 4.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 。从这样几个步骤中,只要理解全面深刻,就不难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软件开发不可能一次满足用户的许多要求,但是在每一个阶段一定要相对应的完成对应的需求和意见,不能一直堆在最后完成。在获取需求方面,用户调研是个很重要的途径。基本上有9种方法:1.焦点小组 2.深入面谈 3.卡片分类 4.用户调查问卷 5.用户日志研究 6.人类学调查 7.眼动跟踪研究 8.快速原型调研 9.A/B测试。在了解了客户需求之后,我们就需要为实现这些需求而努力。在必要需求和辅助需求方面,要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分配团队中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最低代价试着去实现这些需求。

软件项目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估计项目各类工作,找出估计后面的假设。软件开发的确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别人的成果,但是一个项目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当然是别人没有做过的,自己动手创造的,这样才更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发现了。只有有这种精神,才会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东西。

我觉得如果我的团队需要做一个项目,一定要对需求分析有全面的了解。在有了一定的估计和假设后,定下基本的计划,对队伍中的每个人有详细的计划,我相信这样的分配才能更好地实现客户需求。

 

posted @ 2017-05-10 20:24  蚂蚱先生在撅屁股  阅读(1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