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学习笔记-第一章(2)

时延

节点总时延包括节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节点处理时延:以路由器为例,接受一个分组的时候,需要检查分组的首部,用来选择适当的输出链路并将分组导向这个链路。若选择的输出链路繁忙,则进入排队状态。

排队时延\(d_{queue}\)

传输时延:将整个分组推出到链路上所需的时间。设分组长度为\(L\),传输速率\(v\),则所需的传输时延为\(L/v\).

传播时延:在物理媒体中中所需的传播时间。注意节点\(A\)的传播时延是指从\(A\)传播出去的到达下一个节点所需的传播时间。

着重研究排队时延。

  1. 流量强度

传播速率\(R\):从队列中推出分组的速率。

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a\),分组的平均比特数\(L\)

流量强度为\(La/R\),流量强度不能大于一。

  1. 到达流量的性质

对于规律的(周期性的或者突发的)分组,可以定量计算平均时延。

端到端时延:从源主机到目的地主机的总时延。

吞吐量

对于简单的两链路网络,吞吐量取决于瓶颈链路的传输速率。目前因特网吞吐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接入网

posted @ 2021-07-30 22:15  14long  阅读(105)  评论(0)    收藏  举报